《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20 星期六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实践思考 首页 >

大类招生背景下创新高校教学管理体系研究

作者:韩宗银 林 亮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579   发布日期:2019-7-25

高校教学管理是运用教育科学和管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统筹教学过程各个要素,使教学活动有序、高效运行的过程,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普通高校大类招生制度的推行,传统的管理理念、固化的管理制度和陈旧的管理方法已无法适应改革的新趋势。大类招生背景下,构建新的教学管理体系,推进教学管理文化创新,是每个高校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因此,研究高校教学管理体系,探索高校教学管理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的路径举措,对提高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类招生给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带来的挑战

当前招生改革的背景下,高校普遍采用“学科合并、自主选择、二次分流”的形式,实行“宽口径”大类招生方式,即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的专业合并统一招生,学生入校后,经过12年的基础培养,再根据兴趣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学生可以在明确学习兴趣和未来规划后进行更加细化的专业选择,方向更加明确,思考更加理智,有利于提升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和优越性。对于高校来讲,这种先基础、再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既能有效避免填报专业时比例失衡的现象,也有助于高校整合和配置分散的教学资源,集中力量组织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提高办学效率和办学水平。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大类招生模式不仅仅是改变了传统的招生模式,也对整个教学管理理念、管理制度、课程设置、教学资源配置等环节都提出了变革的需求,从而对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提出了许多挑战。

首先,多元培养方式挑战传统管理理念。相对于按专业招生的定式培养模式,大类招生更加注重宽口径、多元化培养,多数采用学分制、选课制等教学管理方式,更加具有弹性和灵活性。而传统的教学管理往往依靠以往的经验,运用行政手段进行自上而下管理,是一种刚性管理模式。这种管理理念,没有征求师生意见、尊重师生意愿,脱离了被管理的主体,难以建立满足师生需求的管理方式,容易增加教学管理工作负担。因此,培养方式发生变化,决定着相应的管理理念也要随之调整。

其次,课程变革挑战固化的管理制度。大类招生的培养模式,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在课程选择、课程安排上有更大的空间。培养模式之变带来的多样化需求,迫使课程发生重大变革和巨大调整,需要学校不断适应变化,加强对教学管理工作的研究,制定和调整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激励教师采用灵活有效的方法开展教学工作,科学设置和安排课程,提高教学服务水平。从另一面来说,与之调整后的管理制度,更加注重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可以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提升整体教学质量水平。

第三,分流重建挑战陈旧的管理方法。大类招生模式要求学生根据学习兴趣、就业前景等进行二次专业选择,容易导致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的选择比例不均衡,造成师资力量、配套设施等教育教学资源与学生数量不相匹配的现象,加大了教学管理工作的强度和难度。在专业重建、班级重组后,教师需要面对新的学生群体,需要重新认识和了解学生情况,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如此一来,不仅考验着教师如何提升教学质量水平,也考验教学管理者如何采取更好的办法和方式去衡量和评价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改进教学方式的积极性。

总之,大类招生背景下,高校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及培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高校的教学管理还不能适应改革需要,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制约着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这需要教学管理人员逐步树立与大类招生相适应的教学管理观念,修订完善教学管理相关规章制度,改进教学管理方法,不断提升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二、大类招生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的创新举措

(一)理念创新:人本化管理增强认同感

    师生是高校教学管理的对象和主体,是决定教学管理工作能否有效开展的关键因素。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认识师生的核心和重要资源作用,确定师生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来实现组织目标。

1. 构建人本化理念。要充分尊重老师和学生在教学管理中的主人翁地位,通过师生参与教学管理文化构建的双向民主管理模式,科学提炼和形成具有共同目标共同理念、反映师生心声、符合学校文化特点的教育管理观。

2. 满足价值追求。充分尊重教师的主观意愿,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在目标制定、任务分配、内容选择等方面考虑教师想法,在课程安排、教学方式等方面满足教师需求,给予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自由,充分关注教师的人格信仰、道德追求和职业操守等,以利于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开展教学管理工作。

3. 关注学生培养。鼓励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在关心和满足学生需要的基础上,鼓励和推动教师选择新颖合适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兴趣爱好培养,着力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同时,全面掌握教学情况的反映,主动了解学生心理动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推动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

(二)制度创新:人性化体系激发能动性

    学校管理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制度的规范和约束。良好的制度文化,可以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目标与方向,转化为行动动力,提升集体荣誉感,形成积极互动、紧密联系的局面,从而真正强化教学管理质量。

1. 要建立服务型教学管理制度。实现高质量的服务型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所追求的主要目标。按照大类招生的需要,从规范教学过程、稳定教学秩序出发,不断创新完善学籍管理、成绩管理、实验室管理、师资培养制度、教学档案管理等多项规章制度,既让整个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高效运转,也为师生的教学和学习提供良好的服务。

2. 要努力融入人性化理念。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要充分尊重师生意见、满足普遍需求,体现对教师的关怀,把他们的需要渗透在教学管理实践和制度规范中,促使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进教学,既可以达成服务师生的目的,又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制度的激励性。同时,对于教学管理制度的落实和执行,要充分尊重师生权利,多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通过督查与自查,促使其认真分析问题、及时改正错误,从而更好地促进发展。

(三)方法创新:多元化思路增强创造性

    教学管理要适应现代高校的发展,必须在管理方法上不断创新,积极创设良好环境氛围,优化教学环境,构建完善机制,优化价值评价体系,形成真正有竞争力的管理模式。

1. 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学校要打造和谐的教学管理环境和文化,为教学管理人员规划和营造一种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认真提炼和确立能够体现学校特点的教学理念的学风、教风,承载和彰显学校教学管理的价值取向,形成共同的认识和文化,将教学管理层面的需求转化为教师内在的观念和自觉的行为模式,指引教师按照既定的教学、科研、备课、培育等计划开展工作,最大程度地促使目标和使命的完成。

2. 重构科学的评价体系。只有建立一整套科学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才能有效组织协调好教学工作,维持稳定正常的教学秩序,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管理者要走进课堂、走近学生,了解课堂情况,构建符合不同教学层次、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创新网上评教系统、教学质量反馈系统等评价方式,通过绩效管理实现对教师的跟踪考核,准确地把握教师的工作方向、进程、效果、问题和业绩,促使教师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等灵活弹性的教学方式,逐步建立起教学管理的科学化体系。

3. 优化教学条件和方式。教学设施和物理环境是保障正常教学管理活动的重要基础条件。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要加强现代技术手段与教学管理的融合,建设有利于内部交流沟通、便于信息查询和反馈的系统和平台,探索和建立新的教学管理方式和文化。加强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应用,利用各种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将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化的教育技术结合起来,通过理论与图片、音乐相结合的方法,提升教师的工作效率和研究水平,增强教育的感染力。

本文系2014年湖州师范学院研究项目大类招生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体系研究(项目编号QG14104)成果。

(作者单位:韩宗银 湖州师范学院;林亮 中共湖州市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长弓】

社科

最新期刊

第三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