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23 星期二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绿色发展 首页 >

生态文明视角下“千万工程”的实践机理与模式创新

作者:史诗悦  倪佳瑜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431   发布日期:2019-6-26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是20036月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倡导和主持下,在浙江全省启动的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农民生活质量的重点工程。习近平同志亲自部署,目标是花费五年时间从全省4万个农村中选择1万个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将其中1000个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16年来,浙江省扎实推进千万工程,造就了千万个美丽乡村,全面提升了农村的人居环境。2019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报告》。报告指出,浙江经验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充分展示了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学习浙江经验,多举措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多渠道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多形式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才能实现农村生态美与百姓富的统一。2003千万工程开始部署,2005两山理念在安吉余村诞生,这些基层实践经验都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酝酿与成熟提供了宝贵财富。

一、推进“千万工程”的重要意义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深刻把握农业农村发展规律,从人居环境入手,全面提升农村吸引力的系统工程。2003年以前,浙江省的多数农村与全国多数农村一样存在脏乱差、无处下脚等情况。经过16年的系统整治,全省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建制村全覆盖,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98.6%,规划保留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理率97%,村庄净化、绿化、亮化、美化,造就了万千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为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树立了标杆。

“千万工程”为湖州美丽环境提供基础保障。2003年以来,湖州市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全面推进千万工程,在美丽乡村建设和精品示范村建设上取得丰硕成果。以湖州市安吉县为例,安吉县以千万工程为契机,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大幅提升村容村貌。安吉县在千万工程的指引下,在全国率先提出美丽乡村建设,并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将农村生态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相整合。2008年,安吉全面启动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研究制定《安吉县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2012年,完成首轮美丽乡村建设;2013年,率先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2015年,安吉县起草《美丽乡村建设指南》;2017年以来,安吉美丽乡村上升为美丽县域战略。在千万工程的带领下,全省各地结合自身实际,以美丽环境为核心要义,对村庄进行全面整治。湖州市安吉县、长兴县等地涌现出诸如鲁家村、顾渚村等村庄美、农业兴、百姓富的先进典型,为湖州美丽环境提供坚实保障。

“千万工程”为湖州美丽经济打造效应聚集。湖州在推进“千万工程”过程中,以村容村貌美为基础,着力抓农村经济业态。根据不同村庄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农村建设道路。安吉县地处天目山余脉,地形多丘陵,平原较少,并不适合打造传统的农耕经济。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安吉县以竹产业和白茶产业为主打品牌,在全县推行乡村旅游,发展民宿经济。安吉县鲁家村更是在2011年一穷二白的局面下实现了田园综合体建设,从村集体收入不到2万发展成为远近有名的富裕村。鲁家村既没有文化底蕴,也没有风景名胜,但是却探索出了公司++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其第一步就是对村容村貌进行整治。鲁家村自2011年起对村里进行垃圾桶和垃圾箱布点,对村里垃圾实行日产日清,借助安吉县精品示范村创建,鲁家村实现了脱贫致富并形成了自己独特乡村旅游的经济业态。其它诸如南浔镇息塘村的采菊东篱乡村旅游项目、顾渚村的农家乐经济、德清莫干山的高端民宿等,都是在千万工程实现村庄整治后打造的经济业态。

“千万工程”为湖州美好生活营造舒适人居。对于“千万工程”的部署,习近平强调,浙江自然差异和经济差异较大,不能“一刀切”。山区、平原、丘陵、沿海、岛屿各不一样,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郊和纯农业村庄也不一样,加快村庄整治和环境建设,不能盲目崇洋、崇大、崇快,不能千篇一律,必须因地制宜。湖州市开展“千万工程”始终以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为准线,对诸如地处山区丘陵的安吉县高庄村,对村庄进行集中搬迁整治,形成统一规模,从以往居住分散的格局变为整齐划一的分布,坡地则开始种植经济作物,打造农场经济。而文化底蕴深厚的村落,比如和孚镇荻港村,则以文旅融合为主线,留住乡愁,打造4A级景区。湖州千万工程的实施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对村庄进行整治规划,开展农整项目时考虑村民的乡愁,打造舒适的人居环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千万工程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为湖州营造美好生活打牢了基础。

二、 湖州推进千万工程的实践机理

16年来,浙江省不断推进千万工程,以美丽乡村为载体,先后经历了示范引领、整体推进、深化提升、转型升级4个阶段。湖州市推进千万工程主要以红色党建为引领、绿色发展为目标、多元要素整合为手段,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做法与实践经验。

“千万工程”与红色党建的互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和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建设是推动“千万工程”与基层实际紧密联系的重要环节。湖州市在美丽乡村创建过程中,深入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以基层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在调查中发现,湖州市率先实现环境优美、产业兴旺的村庄都有一个强大的党组织。以村支书为带头人的农村党组织在“千万工程”的推进过程中凝心聚力、久久为功,把曾经脏乱差的农村变成了留住乡愁、充满活力的美丽新农村。南浔镇息塘村村支书周美凤就是这样一位带头人,她在村里工作40年,下农村、跑企业,为村里带来了产业发展。现今采菊东篱乡村旅游项目就是在周书记手里建设起来的。其它村庄,比如鲁家村、高庄村等都有一个强有力的党组织引领村庄的发展。

“千万工程”与绿色发展的互动。从生态文明的视角看“千万工程”的实践,可以发现“千万工程”以环境整治为抓手,大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就是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角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再到生态文明,人类发展的轨迹从传统农耕到工业大生产,其中的核心理念是对自然界的征服和索取。人类在此过程中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但却失去了美丽环境。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从对自然的征服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千万工程”的实践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提供了实践经验,成为“两山”理念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灵感来源。与此同时,“千万工程”从一开始投入资金抓生态到通过生态转化为经济效益的过程正是“两山”经济生态化与生态经济化的过程。“千万工程”的推动让湖州美丽乡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促进了乡村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实现了与绿色发展的互动模式。

“千万工程”与多元要素的互动。“千万工程”的部署与实施并非单一的实践主线,其背后包含绿色发展理念指引、党政“一手抓”、因地制宜与分类指导、改善民生福祉、系统治理与久久为功。多元要素的整合以及“千万工程”的整体布局的互动才能够将一张蓝图绘到底,让浙江成为全国美丽乡村的先行地。湖州市在开展“千万工程”中,以改善民生福祉为核心理念,坚持绿色发展和分类指导等理念,要求党政一把手“一手抓”、亲自抓,推动多元要素的整合。针对不同地形、不同特色的村庄,坚持留住乡愁、尊重当地百姓的想法的原则,让村民参与到“千万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中来,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此外,2018731日,湖州市政府提请审议《湖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管理条例》,对千万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法治保障,进一步促进多元要素的整合。

三、 湖州推进千万工程存在的问题

湖州市在推进“千万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中拥有一批优秀的“模范生”,但依然存在区域不平衡、同质化打造和“两山”转化难度大等问题。

美丽乡村创建区域性不平衡。湖州市在美丽乡村创建中市本级创建与三县相比存在差距。湖州市长兴县、德清县、安吉县美丽乡村创建覆盖率达100%,而至2017年底市本级两区的南浔区为67.3%,吴兴区为79.5%,在美丽乡村创建上市本级与三县存在不平衡现象。对于已创建村,自然村也存在村级整治未达到全覆盖的现象,全域创建仍然有一定距离。

美丽乡村建设同质化设计。在部分村庄存在创建特色不突出,创建设计方式单一、同质等现象。具体表现在大多数村庄是统一的青砖白瓦徽式建筑,或者在墙壁上以彩绘的形式设计。村庄原有的古朴风格被掩藏,乡村特点和文化底蕴得不到显现。此外,在村庄整体规划上模仿城市建高楼、建公园,与城市接轨让农村失去原有的风格,让农民失去原有的生活方式。

美丽乡村的经营管理缺乏动能。“千万工程”的推进旨在改善农村贫穷落后的局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从而提升农村发展活力。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少村庄存在经营管理不善、人才缺乏、观念落后、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这导致美丽乡村虽有真金白银投入,但缺少要素保障,难以实现产业兴旺。

美丽乡村“两山”转化尚存在一定难度。当前,湖州不少村庄存在空心化、老龄化等问题,年轻人往城市流动造成农村活力不足、人才不足。在“两山”转化上,一些村庄在发展定位、招商引资、产品设计、整体规划、业态培育上存在谋划力度不足、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等情况。

四、千万工程升级版的模式创新

浙江省作为“千万工程”的推行地,在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中的浙江经验为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指导意义。打造“千万工程”升级版,实现“千万工程”模式创新是补齐当前短板,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打造全域美丽乡村,补齐创建短板。湖州市在推进“千万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均处于全国前列,需要提升打造全域美丽乡村的覆盖面和精细度。对于市本级的美丽乡村创建工作要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和保障力度,争取尽快实现美丽乡村创建全覆盖。对具体自然村的覆盖程度要把握宏观规划与精细化落实的问题,抓准着力点,将湖州美丽乡村做到细致化、全面化。此外,对美丽乡村创建中的百姓参与度问题,需要及时补齐短板,除打造美丽景观之外还要塑造美丽心灵和美丽行为。注重村民绿色生活方式的养成和生态文化的培育,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打造“千万工程”升级版。

 

突出乡村品牌特色,为村民留住乡愁。打造“千万工程”升级版要始终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方法论。不同的乡村拥有不同的自然禀赋和文化底蕴,刻意学习其它乡村的规划方式,忽略自身的品牌挖掘与打造,会让乡村发展陷入难以为继的困境。因地制宜应当要针对不同地形与人文风情规划好整体布局。以产业为抓手,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牧则牧。比如安吉县地处山区,应当以其特有的竹产业和白茶产业为持续发力点,打造竹文化与白茶文化。此外,在乡村规划上,要让老百姓参与其中,留住农村的生活方式与人文风情,从而突出农村品牌特色,也为百姓留住乡愁。

加强农村制度建设,促进多要素整合。打造“千万工程”升级版需要以制度建设作为根本保障,其中包含人才队伍、基层党组织、问题反馈机制、规划与预算、考核机制建设等内容。反馈在实际工作中,就是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要素整合提供人、财、物方面的支持。加强农村制度建设就是要打造一个凝聚力强、有责任、有担当的基层党组织,就是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人才、资本、制度上的保障,从而促进乡村振兴,实现美丽风景向美丽业态的转变。

打造生态产业形态,促进“两山”转化。“千万工程”升级版的模式创新就是要以“两山”理念的辩证思维为指导,实现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的转化。以绿色金融、绿色智造为发展方向,促进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高绿色GDP的含金量。不可忽视的是,实现两山转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并不是一个简单跟进的工作,更不是一句口号。在工业污染不能完全消除的情况下,应当以园区工业为抓手,对污染进行集中处理,而不是污染下乡;同时要倡导绿色经济的发展,最终补齐短板,打造千万工程升级版。

(作者单位:中共湖州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长弓】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四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