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25 星期四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产经研究 首页 >

稳就业需要拓展内向需求

作者:邓线平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510   发布日期:2019-5-30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稳增长首要是为保就业,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发力。报告明确,今年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旨在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今年城镇新增就业要在实现预期目标的基础上,力争达到近几年的实际规模,既保障城镇劳动力就业,也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留出空间。

    2018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将稳就业列为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之首,到今年首次将就业优先置于宏观政策层面,就业被切实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从马斯洛理论看需求

稳就业不仅与供给侧有关,与需求侧也有关。供给越丰富,就业机会越多。需求越丰富,就业机会也越多。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五种需求可以分为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和感情上的需求都属于低一级的需求,这些需求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是高级需求,它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无止境的。越高层次的需求,越靠近人的本身需求;越低层次的需求,越靠近外部需求。高层次需求表现为更多个性化,低层次需求表现更多共性。

行为心理学家都认为,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求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在不发达国家,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大,而高级需求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小;在发达国家,则刚好相反。与就业相关,越是满足外部需求,社会就业结构单一,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就业弹性小;越是满足内在需求,社会就业结构展现多样化,就业机会较多,就业弹性较大。外在需求满足,生产趋向规模化,政府主导。内在需求满足,生产趋向小型化,市场主导。

    二、稳就业为何要拓展内向需求

(一)外部需求的公共性多一些,内部需求的个性多一些

    需求在由外向内拓展过程中,原有的外在供应品,需求不断与个体内部适应,从而产生多样化需求结构。不但原有相对单一的供给侧需求改变,而且供应链条不断加长,每一环节都要适应新需求的变化。个性化需求来自一种自我认知的满足。每个人生存环境不同,成长过程不同,工作生活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个体需求。个性化需求时间性变化也很强,这一刻的需求,下一刻可能改变。相比于外部需求满足,个性化需求带动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满足内在需求的就业机会弹性较大

    相对于刚性就业方式而言,弹性就业的就业门槛低,机制灵活,进退方便,对技术、技能和资金的要求不高,且行业门类庞杂,包容性大,就业选择的空间大。其基本特征为:服务对象具有很大随机性,劳动时间依其从事的职业的性质,由雇主与劳动者双方协商确定,并可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更改。如小时工通常为一天中某个时段,工作岗位不固定,组织松散,流动性强,经常更换就业岗位。满足内在需求,随意性增强,门类庞杂。因为不是符合外在需求满足的外在标准,就业门槛也相对较低。职业与职业之间过渡比较自然。

(三)新就业机会不容易被机器代替

    外部生产的标准化,容易被机器代替。随着科技进步加快,更多的外部生产被机器代替。东莞早在几年前就提出机器人代替计划。满足人的内在需求,则是一项个性化工作。不但内在需求个性化,而且人与人的接触符合内在需求满足性质。互联网促进消费内在需求增长。最近的新闻是,工人不愿从事工厂的一般生产线工作,情愿送快递。背后的原因与快递更随意自由有关。显然,这是科技发展条件下的新就业机会,一方面,就业门槛低,服务随机性强;另一方面,快递并不属传统就业,除简单送货外,快递员还满足人的内在需求。

(四)拓展内在需求,可持续抵御科技进步带来的就业冲击

    科技进步一大动因是替代人力。科技迅猛发展时代,它替代人力的速度加快,对就业冲击也加大。如果停滞于外部需求满足上,很快人力将被机器代替。通常说,机器生产的东西不如人工生产的东西,那是从满足人的内在需求上而言的。单单满足于外在需求,机器相比于人具有诸多优越性:它不需求休息,生产的东西标准,成本还持续降低。只有拓展人的内在需求,人力才不会被机器所代替。当一种需求满足之后,人内在地会产生新的需求,这些新需求,机器很难满足。

(五)拓展内在需求,与提升服务业增加就业机会契合

    服务业增长既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在满足人的内在需求。服务业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它不断延长产业链,接近人的内在需求。近年来全球服务业快速增长,服务业产出和就业比重持续上升,2005年至2015年十年间,中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从40%增加到50%以上。中国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已连续多年超过第二产业,2017年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比重达44.9%,比第二产业高出16.8个百分点。服务业已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发挥着稳就业压舱石的重要作用。

(六)政府习惯于或者擅长于促进和满足外部需求

    政府组织性强,少数人服务大多数人。稳就业政策一来,政府发力,很容易放在外部需求满足上。一是淘汰的产能可能重新上马,它有现成的生产设备和产业发展路径。二是着重于产业公共品投资建设,政府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基建加快发展。这些外部需求拓展,能很快促进就业。但淘汰产能重新上马,与产业转型需求不符,长期的发展对环境造成更大压力。前段时间全国各地对环境的整治取得明显效果,传统产能上马很可能让这些努力功亏一篑。而传统产能大量消耗资源,难以可持续发展。

(七)外部需求对内部需求有抑制作用

    外部需求与内部需求是相关的。外部需求是从社会整体角度进行圈层划分的,它有从低到高、从近到远的逐步满足过程。内部需求则是以人为中心,逐渐外向划分的过程。例如,人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都与个体生存的小环境有关。每个人生存的小环境不同,他(她)对外部给予的尊重和自我实现的要求不同,从而产生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如果外部需求带动内部需求,意味着外部圈层侵蚀人周边的小圈层,消费内在的多样性会被外部单一性逐步同化。反之,则外部单一性被内部多样性瓦解。

三、拓展内部需求要抓住两点

    (一)政府要遏制拓展外部需求冲动

    政府要遏制拓展外部需求的冲动,避免恢复传统产能。一方面,政府要将更多的生产交给市场,市场更能满足人的内在需求;另一方面,政府要从产业公共品提供角色向个体需求公共品提供角色转变。政府在加大产业公共品投资的同时,有可能压缩对民生公共品投资。而民生公共品投资,不仅满足民生需求,也为良好就业打下坚实基础。民生公共品建设,可以进一步激发内部需求,促进市场为满足内部需求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二)要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

    拓展内部需求,互联网天生具有优势。如果说传统产业促进和满足外部需求的话,互联网更多地是激发和满足内部需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开发应用,各种利用互联网的生产消费或多或少与人的内部需求满足有关。现阶段,互联网促进了大量就业,从淘宝到外卖,从生产到物流,互联网不断改变传统的生产与就业模式。当然,利用互联网的同时,要加强网络规范,防止网络侵权、大数据侵权,还要防止网络利用与现实发展的不配备,或者现实发展的劣势通过互联网进一步放大。

(作者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责任编辑:江民】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四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