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20 星期六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学术探讨 首页 >

“真善行”维度的方法论运用

作者:曹洪东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587   发布日期:2019-2-27

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是正确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的统一,是认识论、价值论、实践论的高度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认识论之真、价值论之善、实践论之行的高度统一,而此三者的辩证统一及其正确方法论的运用,是马克思主义创新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真善行”维度的理论基础

真善行之间具有内在的辩证关系。有“真”而无“善”,“真”就会走弯路,甚至歧路;有“善”而无“真”,“善”就不完美,就不彻底。有“真”有“善”而无“行”,“真”“善”就是空的;有“行”而无“真”“善”,“真”“善”就是盲的。传统意义上的“知行合一”“智勇双全”,还只是停留在认识论(知识论)和实践论的范畴上,忽略了价值论的向度。知行之间,若没有价值论的坐标或尺度,知行统一的质量、水平、程度、功能、价值、意义将会受到很大制约和局限性,难以发挥“行”的真正力量和效果。传统意义上的“德才兼备”,往往是停留在价值论和认识论(知识论)的层面上,而忽略了实践论“行”的维度,没有突出“行”的内涵。“真善行”维度并没有忽略“美”的维度,因为“美”就寓于“真善行”的内在统一中。做到“真”,是一种自然美;做到“善”,是一种心灵美;做到“行”,是一种“行为美”,若三者都能做到做好,是一种大美。

认识论的本质是求真,价值论的本质是向善,实践论的本质是执行。全面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真善行”维度,将三者统一起来进行综合考量并加以精准运用,是哲学发展的必然逻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运用的深化,也是现实社会实践的迫切需要。

二、经济建设领域“真善行”维度的方法论运用

经济建设之“真”,主要体现于经济建设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市场运行规律及其正确认识和把握,要求在经济活动中把握规律性、掌握主动性。经济生活之真,也是经济生活之理性。然而,由于对经济规律认识不足不清不深不透,造成决策有意或无意的失误,形成制度设计的短板,进而酿成经济工作重大损失的事件屡见不鲜。在规划设计失策、顶层设计失误方面所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和损失,已经有不少“前车之鉴”。在涉及经济生活的民生方面,由于制度的滞后和制度自身的自相矛盾或前后矛盾,从而造成在纠纷处理、征地拆迁、房产改革、医疗改革、教育改革、重大投资、对外贸易、区域发展等方面的失误、浪费和损失,也时有发生。经济建设之“善”,主要体现于制度决策、营商环境、商业诚信、社会信用等方面。市场经济作为“看不见的手”是一把双刃剑。当前经济生活领域一定程度存在着商业诚信迷茫,缺乏契约意识、责任意识、平等意识,营商环境屡遭破坏的现象。如果说搞不正当竞争、缺斤短两、以次充好、以劣充优是“丑行”,商业欺诈、不守信用、弄虚作假、坑蒙拐骗是“恶行”的话,那么利益垄断、行贿受贿、贪污腐败等现象,则是“暴行”。经济建设之“行”,主要体现于遵循市场规则和制度,履行合同和契约,遵守商业诚信和信用,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及其侵权行为,做好售前、售中和售后的服务,打造真正的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品牌之“真”,就是要生产出有质量保证、符合标准、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就是要做到货真价实;品牌之“善”,就是产品的供给一方要履行社会责任、遵守商业信用,要把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定位在是否符合保护消费者利益、保护消费者健康、让消费者放心和满意方面;品牌之“行”,就是要在商业实践中,创新正确的商业模式、恰当的盈利模式、合理的分配模式,不断生产出有品质、有品位、有品性、有美誉度的产品,通过企业制度、管理制度、团队建设的优化和完善来赢得消费者的良好口碑。

三、政治建设领域“真善行”维度的方法论运用

政治建设之“真”,主要体现于正确认识政治发展的历史规律,全面总结借鉴中外历史上政治发展经验,吸取历史教训,遵守执政发展规律,从而做到路线方针政策的准确完整和全面,做到政令政策或“顶层设计”符合政治发展的逻辑,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让人民过上安康、民主、自由和幸福的生活。我们党之所以经历了苦难达到辉煌,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有马克思主义作指导思想的政党,是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执政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基础上,不断创新与发展的政党。传统文化中的“民贵君轻”“民为邦本”“载舟覆舟”“天下为公”等历史典故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历史发展和政治发展的经验逻辑和一定程度的历史意识自觉,但只有中国共产党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形成的为人民服务的至善观念和宗旨,才是真正自觉的历史逻辑和政治逻辑的体现。政治建设之“善”,就是要做到德政、勤政和廉政,就是要让公平、正义、民主、法治成为主导社会政治现象的基本伦理。法治之所以也是“善”,因为法治是道义或道德的底线,是对应然事物的实然把握。政治生活在本质上应当是向善的,不向善的政治或政权是不会长久的,秦政权的暴政就说明了这一点。最好的治理是善治,善治的前提是善法或良法。笼统地讲,依法治国还是一种抽象,真正的依法治国是具体的现实的,首先是符合历史条件和历史现实的法,它不超前也不滞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前提是法的正确性,正确性来自于天性道义,来自于大众的自发自觉遵守,是建立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基础上的“道德律令”的外显。当然,法不是绝对的善,善是有条件的,法对大多数人的“善”必然会产生对违法者的“不善”。政治生活中的政府公信力、司法公正性以及公务员的道德操守、修养水平,也直接关系到法治和政治之善的层次和水平。政治建设之“行“,就是要有正确的制度设计之行,要有领导干部良好生活作风与严明纪律、遵守政治规矩之行,要有公务员队伍建设及其公仆意识、服务意识的践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反腐倡廉、廉洁自律的作风和行动已经深入人心,要做到不敢腐败、不能腐败、不想腐败,其问题的核心是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把为人民服务的权力放到阳光下运行,杜绝滋生腐败的环境和条件,让公平正义的阳光充满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让自由平等的氛围覆盖社会的每一寸土地,让公信诚信的绿洲布满每一片区域,让民主法治的意识深入到每一个公民,让公共服务和民生建设不断提高和完善。

四、社会建设领域“真善行”维度的方法论运用

社会建设之“真”,就是通过对社会有机体内在运行规律及实现和谐社会的条件进行自觉全面准确的理解和把握,正确认识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群体与群体、自然与社会、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共生关系。然而,社会上对功名利禄的盲目追逐和急躁浮躁,让人远离其自由淳朴的天性,远离了乐观、积极、浪漫的情怀,远离了自由、豁达、激情的情感,远离了敬畏、感恩、责任和包容。值得欣慰的是,众多的社会群体已开始寻找其自身的文化之根和精神家园,人心在开始回暖,在开始回归,尽管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当下社会对传统文化的独钟情结以及怀旧怀古意识,强烈表达了人心回归纯真和淳朴的倾向。其实,实现社会生活之真,还需要传承以往优秀文明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智慧和技术。当下,人的感恩意识、公民意识、自由意识、学习意识、创新意识、批判意识、忧患意识的崛起,应该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社会建设之“善”,就是要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伦理基础上,特别是在生产关系或交往关系的制度变迁中树立起公约意识、契约意识和法治精神,同时通过“道德律令”,建立社会诚信和友善关系,同时伴之法治,真正维护“善”的权威。邻里互助是善,助人为乐是善,见义勇为更是善。古人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关怀意识,今人更要传承发展。今天,在一些年轻的90后身上看到了希望,他们的民族意识、奉献意识、公德意识、公益意识有了进一步发展。人的善的意识还要有敬畏意识和忏悔意识。敬畏,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善,许多不道德行为甚至腐败分子都是没有敬畏意识。敬畏才有信仰,信仰才有信念,才有对道德的守护。忏悔是一种良心,也是一种道德发现。忏悔才会对历史的印记产生心理效应,才不会重蹈覆辙。一个人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不犯重复的错误,只有忏悔,才减少重复的可能。社会建设之,就是要在遵纪守法、维护社会公德和保持良好行为习惯和风尚中,实实在在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让社会充满温暖和爱的力量。马克思曾经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讲过,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首先是生产劳动的实践,当然也包括其他领域的实践,只不过其他领域的实践皆是以生产劳动的实践为本源、为根基的。可以说,生产劳动的实践,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第一实践。所以,社会要尊重和感恩那些在生产领域第一线的产业工人和农民(包括农民工)。在人类社会生活中,“行”意味着华夏儿女要更具有担当意识、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勤奋意识。中华民族之“行”,主要体现于世世代代以来的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是中国精神的本质。习近平同志说:“历史是勇敢者创造的”。我们的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勤能补拙,天道酬勤,只要华夏儿女共同担当共同行动,社会就会建设得更加和谐美好。

五、文化建设及生态文明领域“真善行”维度的方法论运用

文化建设之“真”,就是要正确认识和遵循文化历史及其发展的内在规律,增强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文化事业观和文化产业观。文化生活之“善”,即要树立文化艺术为人民服务、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意识,抵制文化艺术领域的庸俗、低俗和媚俗,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核心价值观所体现的国家战略和目标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核心价值观所体现的社会伦理要求和社会秩序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核心价值观所体现的公民行为准则和公民素质要求。文化生活之“行”,就是通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方面不断创造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优雅高尚的文化艺术作品,另一方面,还要抵制反对那些低俗庸俗媚俗的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新时代文化,让科学的文化艺术走向基层、走向大众,让社会公众通过文化熏陶、艺术陶冶、情操提升,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强大人力资源优势。

生态文明建设之“真”,就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好对自然与人、自然与社会的关系,顺应、尊重和遵守自然规律。生态文明之“真”是建立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上。从绝对的意义上看,自然可以没有人,但人绝对不能没有自然,何况人也是自然的产物。人类一经产生,其实就担负有珍惜自然、呵护自然、守护自然、有限度改造和开发自然,有效地利用自然的使命。我国古圣先贤曾提出过“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这是对世界文化智慧的贡献。今天的生产力已经不是人定胜天意义上去“征服”自然甚至是“强暴”自然的时代,而是适度开发、有效改造、正确利用自然的时代。今天也不仅是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还必须善于敬畏自然。没有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将犯下意想不到的错误。没有敬畏,一意孤行,必遭天谴,按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的说法,“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惩罚了我们”。生态领域之“善”,即要树立对自然的敬畏意识,善待生命,保护环境,以感恩的心态对待自然。今天,我们往往看到雾霾天气、垃圾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失衡,其本质上是人的精神的污染和心态的失衡。只有树立对自然的敬畏意识,才能更好地关爱生命、珍惜生命、保护环境、修复生态,建设健康中国和美丽中国。光有美丽而不健康,美丽不会持久;光有健康而没有美丽,健康就失去风采。生态领域之“行”,就是要加强对生态的呵护、对自然的守护、对环境的保护,对自然进行适度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已是现代化、工业化、市场化的伴生品。所以,治理污染,修复生态,不仅需要全球共识,更需要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并从制度约束、法治保障、道德教化上予以贯彻,建设美丽中国才会真正实现。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真善行”维度,是一种客观现实,是观察世界、洞察事物、指导工作、体验人生、自觉生活的正能量价值观念,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真善行是一个内在统一体,把握这个统一体,就要做到去伪存真,惩恶扬善,身体力行。

(作者单位:中共无锡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长弓】

社科

最新期刊

第三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