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20 星期六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社会治理 首页 >

以高质量发展理念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作者:王海鹰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521   发布日期:2019-2-25

改革开放40年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要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社会基层,确保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顺利实施,确保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措施落到实处,基层社会治理是基础,也是最直接最能够让老百姓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有效社会治理方式。进入新时代,必须深入持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牢牢把握基层社会治理这个关键,深刻理解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道理,不断学习、深化改革、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善于总结、稳健发展,在总结基层社会治理以往成功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为内涵来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厚实的基础。

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统领基层社会治理

基层社会治理涉及方方面面,牵动千家万户,事关切身利益,但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党和政府最大最好的规划、政策,如果不能落地落实等于是一场空,基层社会乃至家庭的婆婆妈妈鸡毛蒜皮的小事不解决好可能会酿成大祸。因此,首先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坚决反对“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教育和激励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锐意进取、奋发有为,把精力和心思用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上,用在破难题、克难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第二,要落实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也是对基层社会治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五大发展理念符合新时代的新要求,是新发展理念,是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心声,同样也是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必须把握的关键。必须让新发展理念家喻户晓,落实到基层社会治理的每一个细节。第三,要建设一支对党忠诚对百姓负责,务实创新,肯干事能干事会干事不出事的基层社会治理队伍。百姓的就业、安居、医疗、养老、教育、治安、物价、交通等,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社会稳定等等方方面面,一样都离不开、一刻也离不开国家治理,说到底是需要基层社会治理的到位,更离不开负责和从事基层社会治理的工作人员。这支队伍扎根基层、默默无闻,好多事情好多时候甚至可能得不到部分群众的理解支持。因此,必须坚定信仰,倡导爱岗敬业,从讲奉献讲事业角度培育这支队伍;必须在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效率等方面与新时代同步,适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从讲业务讲技能角度培育这支队伍;必须建立完善考核机制,健全收入分配激励制度,从讲规范讲奖惩角度培育这支队伍。上级对基层工作的同志要多一点爱护,少一点责怪;多一点担当,少一点推脱。

二、以法治化理念指导并贯穿基层社会治理

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基层,越来越多的老百姓碰到问题和矛盾,会主动找司法部门、找律师咨询,“打官司”正在成为基层群众解决矛盾处理纠纷的常态。但是必须看到,长期计划经济的烙印、习惯性思维的影响,加上经验主义,部分基层干部往往明白法治上的大道理,而操作时却以结果为标准,甚至不顾措施方法及过程是否合法合规,以至于造成一些负面的连锁反应,甚至出现好多后遗症。譬如过去一些地方出现的强制征地拆迁现象,严重伤害了党群、干群关系,影响了党和政府形象,阻碍了法治化进程。坚持法治化理念,要求我们做事情想问题,先要学习领会相关的法律法规,咨询法律专家和工作者,拿出有法律依据、有可操作性的措施办法,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取得事半功倍、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工作业绩。今天尽管我们的设备现代化、技术信息化、装备智能化等等在好多领域已经达到国内甚至国际先进水平,但是如果没有法治化理念作为指导,只会助长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功利主义,基层社会治理就不可能发挥到一流水平,甚至事与愿违。

三、在厘清政府和市场职能基础上规范基层社会治理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党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历程和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重大理论创新之一。由于受计划经济大包大揽做法、传统习惯思维、官本位思想等影响,基层社会管理上过去往往是一谈发展就是政府出面招商引资,一谈鼓励就是政府财政补贴,导致地区之间人才、项目、优惠政策的无序竞争、盲目攀比,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不到决定性作用。因此,规范基层社会治理,一方面必须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地位和决定性作用,充分认识到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要厘清基层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市场各自的定位、职能,拿出有可操作性的职责清单、负面清单。明确各自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分清哪些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来完成,或者让社会组织、社会中介来干。另一方面政府机关不仅仅要少管,更要依法做好服务监管,认真负责做好“裁判员”。少当或者不当“运动员”,更不允许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法治环境。

四、把协商协调和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

基层社会治理是常抓常新的工作,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总结不断提升的工作。因此必须充分考虑历史沿革,考虑各个阶段的不同情况,联系本地实际,承上启下处理问题,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强调法治化管理,并不是没有人性化。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出现问题或者矛盾,可以通过协商民主等办法,交流沟通,达成共识,公开透明又高效便捷地寻求发展和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既相互督促,提高办事效率,又培养了全社会的道德意识,有利于助推法治化。基层社会治理都是需要面对面地做工作,靠简单的开个会、读个文件、发个通知,是解决不了问题,推动不了工作的。譬如社区居民的社会保险费(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征缴,都需要劳动保障协理员在摸清所在区域居民家庭情况的基础上,一方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宣传发动征缴,另一方面还要挨家挨户,有针对性地做好征缴工作。把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到每家每户。从这个方面来说,在法律框架下,基层社会治理的人性化操作,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更是一种务实求实的工作作风,能够让老百姓真正体会到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体会到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获得感。

五、善于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基层社会治理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人口流动性加大、现代信息化技术的日新月异,对整个社会治理尤其是基层社会治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挑战和机遇。譬如过去习惯于人海战术的城管、治安管理、环卫管理等等基层治理领域,已难以有效解决人口集聚(流动)、车辆拥堵等等一系列矛盾和困惑。如何充分并善于运用好现代信息化技术,建设智慧城市,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成为必须面对和探索的重大课题。首先是要解决基层社会治理上的数据管理问题。目前条块分割带来的信息碎片化状况,已经严重影响到基层社会治理的秩序和效率。要把诸如公安、民政、社保、人才、医疗等等涉及“人”的部门数据,整合起来,让这些资源得到共享,更好地服务于基层社会治理。第二是用好大数据。在法治化基础上建立基层社会治理考核体系的同时,要善于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发现和分析基层社会管理的新问题、新矛盾、新现象、新特点,并提出和采取相应的行之有效的信息化技术管理措施,变“人防”“人管人”为“技防”和智慧管理,这将会大大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社会治理效能。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注重法治化、市场化、人性化、信息化的系统性思维来加强和改进基层社会治理,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基层的具体体现。法治化、市场化、人性化、信息化四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通过综合运用和创新推进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基层社会治理积累更多更好的智慧和经验,也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好基础。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政协)

【责任编辑:江东】

社科

最新期刊

第三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