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25 星期四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实践思考 首页 >

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考

作者:沈 雷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548   发布日期:2019-1-10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中指出,现代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强调了职业教育在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更要注重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其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推陈出新,新职业、新工种不断出现,人力资源流动日益频繁,高新企业对中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愈加强烈,对人才职业能力和素质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显然,高职教育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很好适应这种变化。基于此,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概念进入了我国高职教育工作者的视野。

一、职业核心能力内涵及价值

根据我国学界通说,职业核心能力是指劳动者所拥有的专业技术能力之外的,从事任何岗位的工作都应当具备的,决定一个人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技能。概括而言,包含以下几方面:一是解决问题能力,即能主动思考,在工作中积极发现、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学习创新能力,即具有主动学习、创新进取的精神和意识,能积极汲取知识、提升技术、探索创新;三是交流合作能力,包括良好的沟通交往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工作中的团队精神及组织协调能力;四是适应能力,包括能正确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较快较好适应环境,具备较好的耐压、耐挫能力。其中的学习、思考、创新等能力具有重要的“生产性”价值,可引导、激发其他职业能力的生成;交流、管理、适应等能力具有可转移的价值,可适用于不同的岗位与情境。这也意味着,职业核心能力发展得较好的劳动者在面对工作的新变化和发展或面临职业岗位的迁移和可持续发展时,能相对较容易地适应和胜任。因此,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日益成为高职院校及企业的共识。要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品质、能力,除了通过专门课程的教学或在专业知识技能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渗透外,心理健康教育是最为可靠、最具优势且不可替代的途径。

二、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开展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意义

1.使高职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高职院校面向各行业领域所输送的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仅半成左右的毕业生进入企业后的半年到一年时间内能独立展开企业交付的工作,更多毕业生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适应、胜任工作。分析这半成左右的差距,可以说是因为职业核心能力的欠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体现于整个高职教育体系,而如前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在教育内容上的契合,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成为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可有效补充当前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面的缺失,为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好基础,使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更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2.满足高职学生自身职业发展的需求。提升职业竞争力、实现顺利就业、促进职业发展,是就业导向下高职学生最为关注问题。高职院校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普遍以常规心理健康知识内容为主,或是问题导向开展心理疏导,在学生职业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着眼于学生职业发展,注重学生个体特点及阶段性需求,基于专业对口的职业群需求进行教育教学的设计,通过模拟真实职业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直面可能出现的现实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应对、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

3.利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通过学生个体参与、体验,将教学内容内化为自我理解,从而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转换。传统教学很难营造出使学生有安全感的心理环境,无法保障学生个体的参与度、分享度和代入感、体验感,这是心理健康教学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心理健康教育,更突出职业领域的代入,学生面对的是毕业后工作与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境状况与相应内心冲突,为了更好地应对、解决问题,学生主观上愿意去参与、体验甚至共同探讨。这样主动学习、主动参与的氛围下,教学效果自然能够得到保障。

三、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开展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 构建模块化课程内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兼顾知识性和实践性,除普及心理学基本理论,更为重要的是将理论知识有效应用于实际生活,为学生个性发展、职业发展拓展思路、培养良好的能力。基于此,应将高职心理健康课程划分为理论教育与能力培养两个模块。理论教育模块侧重基于高职学生整体特点的心理健康知识点的教学,例如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学习压力应对、挫折应对、恋爱心理、就业心理等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常规内容,旨在普及心理学基础知识、培养基本心理素质,为必修内容;能力培养模块要在理论教育模块的教学完成后开展,旨在培养与训练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指导于实践的能力,应结合专业特点、职业要求,通过模拟真实职业情境,系统训练与学生职业发展相关的各类核心能力。能力培养模块可由学生根据自身心理素质发展情况和职业发展需求自主选择相应需补充或拓展的学习内容。通过模块划分及必修与选修的结合,充分兼顾了个体成长与职业发展需求,大大提升了课程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2. 构建体验式教学模式。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突破以往课堂理论教学的传统模式,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情境的优化设置,使心理健康教学紧贴企业实际岗位工作开展,构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体验式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与自觉,达到教学目的。可结合学生专业对口的职业群,模拟职业环境、营造职业氛围,注重授课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及工作过程的对接,在仿真的工作情境下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更直观、更有实效;可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角色模拟、互动讨论等教学形式,使学生进入实际情境、面对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培养、适应、优化自己的职业心理素质,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提升和成长;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注重师生互动与深度交流,更重视学生的课堂体验及表现,保证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接受度及教学效果。

3. 构建多元化教育环境。要充分利用好企业教育资源,促进校企针对实习实训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开展合作育人。探索创设由心理教师、各专业教师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人员构成的教育团队,基于真实职业岗位要求和职业活动设计体验与训练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适应力、沟通协作力、抗挫耐受力及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等的培养与提升;要发挥好校园文化环境的隐性心理素质教育环境作用,注重企业文化式的校园心理环境创设,通过开设讲座、组建社团、开展校企联谊活动等形式,将企业文化融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职业感,促进学生更快熟悉和适应企业文化,增加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做好职业心理准备,缩短步入企业的适应期。

4. 打造专业化教育队伍。加强心理教师的职业素质教育是保证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根本所在。高职院校要积极为心理教师的职业能力培训提供条件和平台,推动心理教师双师制度的落实,鼓励心理教师定期深入企业一线实践锻炼,实地参与学生实习实训环节,了解各类职业岗位所需的主要心理素质,掌握专业对口职业群的职业内容与要求,从而得以在教学中设计符合学生专业特点、契合职业发展的课堂内容和教学环境,保证教学过程接地气、教学结果有实效。心理教师要主动探索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契合点,通过访谈毕业生、专业教师、企业专家及走访学生实习企业等方式,熟悉职业生活、累积一手素材,并提炼付诸教学,使教学活动真正达到服务学生职业发展的效果。

(作者单位: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长弓】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四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