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26 星期五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首页 >

无锡农村改革40年的探索与启示

作者:姚忠伟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92   发布日期:2019-1-10

无锡的改革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发端于农村。40年来,无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持续增进农民福祉,城乡发展一体化迈出坚实步伐,农民生活质量得到较大改善,无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走在全省前列。2017年,无锡农业基本现代化综合得分位居全省第一;无锡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358元,位居全省第二;无锡城乡居民收入比1.86∶1,苏南地区最优。

一、无锡农村改革40年的实践探索

(一)以实施土地承包为核心的农业经营机制创新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82年中央发出第一份以三农为内容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包括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在内的生产责任制的建立给予了肯定。1983年发出的第二个指导农村改革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人民公社的体制,要从两方面进行改革,即实行生产责任制,特别是联产承包制;实行政社分设。由此,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改革在无锡市农村迅速推开,从此揭开了无锡市农村改革发展伟大实践的序幕。无锡全市26832个农业生产队中有26612个实行了以集体耕地为基础的联产承包,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农业获得大发展,全面解决了农村的温饱问题,1984年粮食总产达188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在此基础上,无锡在全国率先开展了重点围绕耕作机械化、农艺科学化、经营规模化、服务社会化、农民知识化的农村现代化建设试点,率先探索和推进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形成了由比较单一的农业结构转变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崭新局面。

(二)以兴办乡镇企业为核心的经济发展路径创新阶段

20世纪八十年代初,无锡农村立足实际,大胆冲破“两个凡是”束缚,破除传统计划经济框框,以“农民办工业”这一伟大创举,推动乡镇企业实现了异军突起,确立了产业结构以工业为主、所有制结构以乡镇村集体为主、经济运行以商品经济为主、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三为主一共同”的农村经济发展思路,被理论界总结归纳为“苏南模式”。1983年堰桥乡一包三改吹响了乡镇企业改革的第一声嘹亮号角,极大地激发了乡镇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千百年来一直依靠土里刨食的苏南农民,从此迎来一个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崭新时代。无锡全市乡镇工业获得大发展,工业经济成为了全市农村经济的主体,就业成为了农民的主体收入。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不仅成功地实现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而且通过“以工建农”、“以工建镇”,使得大批小城镇迅速崛起,农村区域竞争力迅速增强。依靠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无锡农村经济长时期保持快速发展,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区域城乡统筹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994年,无锡乡镇工业产值达到1355亿元,占全省的24%,占全国乡镇工业产值的3.9%。无锡成为全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无锡县、无锡市郊区、江阴华西村分别赢得了“华夏第一县”、“神州第一郊”和“天下第一村”的美誉。

(三)以突破产权制度为核心的集体经济体制创新阶段

进入九十年代,随着发展的深入和形势的变化,以社队社区集体所有制为主要形式的乡镇企业,逐渐显现出产权不明、政企不分的体制缺陷。针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无锡努力探索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推动乡镇企业“二次改制”,增强活力和竞争力。九十年代中后期全市对2.5万家、近千亿资产的乡镇工业大刀阔斧地实行了产权制度改革,有力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同时,大力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外向型经济、规模经济的创新发展。通过改革,无锡市农村经济突破了发展瓶颈,建立了混合型所有制经济,发展活力显著增强,推动了苏南模式的创新发展。

(四)以发展三大合作为核心的农村组织形态创新阶段

进入21世纪,随着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村级集体资产由于产权虚置而带来的主体缺位、权责错位、监督失效等弊端逐渐显现,为了完善村级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及分配方式,加快建立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新机制,无锡率先进行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促进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开辟了农村改革发展的新路子。2001年在全省率先开展了以建立三会四权制衡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200212月,在北塘区黄巷镇陈巷村组建了无锡第一家村级股份合作社。为了着力解决由于农户分散经营而带来的生产规模小、服务功能差、竞争能力弱等问题,无锡延伸探索了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多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三大合作组织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农民的劳动联合或资本联合,构建了农村新的经济组织及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五)以推进城乡统筹为核心的城乡协调发展创新阶段

党的十六大党中央作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后,无锡市委、市政府坚持与时俱进,切实把握统筹发展新阶段的新特征、新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快从就农村抓农村工作转向城乡统筹考虑、系统筹划,致力以城乡一体化的创新突破有力激活全局、推动现代化新农村建设。20054月无锡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基本现代化建设八项重点工作的决定》。2009年,无锡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重点实施十大强农惠农工程的决定》。无锡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村、培育现代农民的总体要求,加快农村产业园区化、居住社区化、生产规模化、组织合作化、保障社会化、环境生态化步伐,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全面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全面建成经济持续繁荣、居民生活幸福、社会和谐文明、生态环境优美、社区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

(六)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核心的全面振兴战略创新阶段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写入党章,无锡认真落实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无锡“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大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奋力开创无锡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2018515日,无锡市委市政府召开乡村振兴大会,向全市发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动员令。会议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无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任务,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布局安排,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注重解放思想、系统思维、问题导向,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塑特色、创优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积极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努力探索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江南特质、无锡特点的乡村振兴新路子,推动无锡农业农村发展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二、 无锡农村改革40年的主要启示

改革开放40年来,无锡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望无锡农村40年改革的伟大历程,我们有以下几点主要启示:

(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无锡农村改革的重要前提

无锡农村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显著的成效,关键在于能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密结合无锡实际,因地制宜推进改革,走出了一条具有无锡特色的农村改革路子。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只有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时,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无锡40年农村改革就是一个不断调整农业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也是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40年前,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推动思想解放运动蓬勃开展。在农村发展的每一个重要阶段,无锡始终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打破姓“公”姓“私”、姓“社”姓“资”的思想束缚,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农村改革大突破。改革开放初期,无锡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无锡经济发展率先实现由农业经济向工业化迈进的历史性转变。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无锡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积极推进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无锡农村经济发展实现“由内到外”、所有制结构由“单一到多元”的历史性转变。进入新世纪,无锡打破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依次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道路越走越宽广。无锡40年农村改革历史告诉我们,农村改革必须充分尊重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则是重要前提。

(二)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首创有机结合是无锡农村改革的基本路径

农民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主体,也是最富于创造性的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包产到户和乡镇企业都是农民的伟大创造,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纵观无锡农村改革历程,很多改革都是发源于群众,创造于田间。从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兴起,到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建立形成;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承包制、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等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的探索实践;从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到探索贸工农一体化,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从探索土地使用权流转,发展各种类型的农业规模经营,到对村级集体资产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革,进行股权量化分红等等。无锡诸多农村改革举措,既是基层农民首创,又是由党和政府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选择并决策的结果。尤其是新世纪以来,无锡地方党委和政府根据中央和省关于三农工作的政策精神,出台一系列文件为农村改革指路定向,加大了顶层设计力度。因此,农村改革必须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首创有机结合,既依靠顶层设计“指路”,又通过基层实践“探路”,充分激发上下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农村改革汇聚强大合力。

(三)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是无锡农村改革的根本原则

农民是农村改革发展的主体,因此,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是农村改革必须始终遵循的一条根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三农工作最接地气,离老百姓最近,必须坚持把农民作为工作的起点、终点和标准。从根本上讲,农村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实现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所以,评价农村改革成功与否,就是看广大农民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无锡农村改革40,始终把农民利益摆在首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推出强农惠农举措,依法保障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在土地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在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过程中,坚持用政策去引导、用公共服务去吸引。实践证明,凡是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农村改革就会深入。这是历史的经验,也是推进今后农村改革的出发点和立足点。40年来,无锡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总体收入增速超过城镇居民,成为城乡差距最小的地区。尤其是2011年以来,无锡农民收入增速不仅超过GDP增速,而且连续7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速。改革让农民得益,改革也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真心拥护。

(四)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无锡农村改革的总体方针

农村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回顾无锡农村改革40年的六个阶段, 无锡农村改革从农业经营机制、经济发展路径、经济体制机制、农村组织形态、城乡协调发展等多方面系统推进、整体推进。同时,农村改革的整体推进也不是平均用力、齐头并进,而是在每个阶段中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使之对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起到牵引和推动作用。并且,每个阶段的划分没有固定的时间界限,往往在一个时间段中多项改革协同推进。改革开放初期,既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又有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还有“一包三改”等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新世纪以后,农村经济体制机制、农村组织形态的创新和城乡协调发展也是协同推进。即便是某一项重点改革中,也涉及到多项改革的协同推进。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例,涉及确权、赋权、活权等多个环节,进而带来农业经营体系、农村金融体系、户籍管理制度等多项改革。实践证明,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无锡农村改革的总体方针。当前很多深层次问题、突出矛盾表现在农村,但症结并不在农村,不是农村自己就能解决的,也不是某一个部门可以完成的,更不是某一项改革单兵突进就能奏效的。因此,必须从乡村振兴的全局对改革的各种要素进行统筹考虑,加强各项改革政策的集成,打出组合拳,形成整体的“打法套路”。既抓改革方案协同,也抓改革落实协同,更抓改革效果协同,促进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

(作者单位:无锡市行政学院)

【责任编辑:长弓】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四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