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4-20 星期六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首页 >

从“碧溪之路”到“精致之城”

作者:王文权 凌解良 周 军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502   发布日期:2019-1-10

40年来,常熟以强烈的改革发展意识,不断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机制的束缚,全面奏响了改革开放、开拓创新、艰苦创业的时代强音,在实践和竞争中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县域经济发展道路。回顾40年来常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对于我们站在新起点上以思想大解放推进改革再出发、开放再扩大、发展再跨越具有重要意义。

一、40载砥砺奋进改革硕果累累展实力

常熟历来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40年来,常熟始终奉行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始终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成功地抓住了发展乡镇企业、开放型经济、民营经济和城市化四次机遇,实现了由农转工”“由内转外”“由单转多”“由乡转城四次历史性跨越,闯出了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碧溪之路市场带动产业、产业提升市场富民之路和民众无阻碍自主创业、企业无障碍自主发展的民营经济腾飞之路,创造了有目共睹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形成了产业特色鲜明、创新活力迸发、文化事业繁荣、城市精致秀美、社会均衡协调的城市特色,成为江苏省首批跨入“全面小康”的县()之一,入选影响中国改革十大创新城市

(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撤县设市以来,常熟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变,从原来单一的农业经济逐步向工业发展、城市建设、三产融合发展转移,推动常熟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三农经济、小城市大农村中走出来,向市场经济、全面开放、横向联系方面发展,经济总量、效益同步增长,实现了从领跑苏南向全国领先的跃升,综合实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前四强,同时也是GDP最先突破2000亿元的4个县级市之一,更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县级市。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已经从40年前的4.33亿元增加到2280亿元,工业总产值从4.45亿元增加到471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92亿元,为常熟在新起点上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改革开放以来,常熟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江苏省委、苏州市委关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各项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成效显著,农业大县成功转型为工业强市。从1978年到2017,地区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的比重发生了显著变化,常熟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8551.1447.01。全市拥有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纺织服装3个千亿级主导产业,正在加快培育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两个500亿级和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3个百亿级新兴产业。2017年,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48.28亿元,三大千亿级产业实现产值1952.4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55%。充分利用山、水、城融为一体的自然优势和资深的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2017年接待境内外游客2146.5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44.20亿元。现代农业加速推进,作为全国首批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之一,2017年农业机械化水平达91%,拥有常熟市级农业龙头企业68家,各类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572家。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调整,常熟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支撑。

(三)开放型经济水平大幅提升

改革开放之初,常熟外经贸水平起点不高。40年来,常熟市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坚持外向带动,创新驱动,统筹推进开放型经济提质、扩量、增效、惠民,先后引进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税收贡献大的旗舰型、功能型项目。截至20177月,已有6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企业、机构和个人在常熟投资项目,全市累计引进外资企业3400多家,总投资600多亿美元。全市50%的开票销售收入、40%的税收收入、62%的对外贸易额来自外商投资企业的贡献。与此同时,走出去步伐加快。一批批企业相继迈出国门,不仅做大了蛋糕,也提升了竞争力。截至20177月,全市共有境外投资企业约160家,累计中方投资额达9亿多美元,分布于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举办第十届国际湿地大会、国际智能汽车产业博览会等系列国际性活动,科技、文化、教育、人才、体育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大,历史文化名城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四)协调发展成效显著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常熟市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自觉地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强市民文明意识,规范市民文明行为,营造城市文明氛围,2017年,常熟荣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试点单位,近年来,常熟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建设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尚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南湖省级湿地公园,实施昆承湖、南湖荡、长江江滩等湿地的保护恢复工程,基本建成了以虞山、尚湖为主的100平方公里生态核心圈,以昆承湖、沙家浜、南湖为主的100平方公里生态涵养圈,目前正在规划建设以铁黄沙半岛为核心的200多平方公里沿江生态圈。20186月,常熟在全国县级市中率先开展全市范围的生态规划,在全面梳理山、田、林、湖等资源的同时,把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管控和绿色发展目标融为一体,常熟全境被纳入了共抓大保护的范围。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十佳绿色城市等荣誉,是全国同类城市中首家国家园林城市、绿化模范城市和国际花园城市,更是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市,逐步树立起常熟着力打造生态文明的良好城市形象。

(五)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改革开放以来,常熟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了从基本温饱到高水平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1978年,常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有35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有230元,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已经分别增加到5.9万元和3.02万元,居民收入增长总体快于GDP增长。2017,全市新增就业2.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8%。现在的常熟,在同类城市中优先建成环城高架,教育事业明显加强,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卫生事业加速提升,社保体系加快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均超99%,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含大病补充医疗保险)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000元。多年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私家车保有量、居民储蓄余额等富民指标均保持在全省前列,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与日俱增。

二、40载循序渐进经历弥足珍贵迈新步

回顾是为了更好地认知,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和开创未来。笔者认为,常熟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变化,是全国改革发展辉煌成就的生动缩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常熟的鲜活实践。新时代下改革开放再出发,必须基于过去经验、立足现实情况、着眼未来大势,牢牢把握好继承与发展、改革与创新的辩证关系,从而推进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在常熟的未来发展中继续发挥作用,展现时代伟力。

(一)在深度解放思想中谋划常熟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常熟市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使理论与实践相一致。可以说,过去的40年,常熟在每一个发展阶段所取得的成就,都是与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密不可分的。无论是碧溪之路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及其在碧溪之路带动下蓬勃发展的乡镇企业,还是招商城从马路市场到全国最大的服装、服饰专业市场的嬗变,还是从千亿服装城到千亿汽车城的转型,其背后无不凝结着敢想敢闯敢干的胆识气魄。尤其是碧溪之路开启了苏南农转工先河,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推动了全社会的思想大解放,在全国产生了积极影响,使常熟成为“苏南模式”的重要发祥地。实践证明,思想解放的程度越高、格局越大,一个地区的发展空间也就越大。新时代下改革开放再出发,常熟将紧密结合传统产业升级、加快动能转换、优化经济结构等工作实际去解放思想,以常熟版的思想解放,寻求出并转化为一系列符合常熟发展要求的政策和措施,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发展高质量,促进城市能级大提升。

(二)在改革创新中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改革开放40年来,常熟在发展中始终突出科技创新的龙头地位,把科技进步作为立市之基、强市之本,创新已经成为推动这座城市行稳致远的不竭动力。在以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为主向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为主转变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试点科技镇长团到建办全国县级市中首家国家大学科技园,从引进国内一流科研院所,再到打造国家级高新区,创新资源加快集聚,为常熟创新发展引入了源头活水。截至2017年,常熟与30多家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不乏北京大学分子工程苏南研究院这样的名校资源;1500多家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2017年,全社会研发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6%。实践证明,科技创新是常熟在更高平台上快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是引领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产业集聚,以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关键力量。新时代下改革开放再出发,常熟将紧密结合自身制造业产业、行业、企业现实基础,把创新驱动作为加快工业优化升级、转型发展的主攻方略,把科技创新这篇文章做深做透,以自主创新推动精明增长,以创新转型建设精致常熟。

(三)在对外开放中增创地区发展新优势

改革开放40年来,常熟紧密结合国情和发展实际,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先进经验,建立了符合市场机制、体现常熟特点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成为常熟在过去的40年始终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的动力源。19932月,常熟市委、市政府提出以港兴市发展战略,两年后,国务院批准常熟港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经过20多年的发展,港口设施日臻完善,港口货物吞吐量持续攀升,在带动全市开发、开放的同时,口岸和港口影响力也不断提升。一带一路等发展战略提出后,常熟结合自身产业优势,抢抓机遇,主动对接,不断创新对外开放的思路举措。充分利用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把服装城这个占地3.71平方公里的大市场变成面向全球的贸易平台。截至20186月,市场采购出口交易额累计达到18.9亿美元,常熟服装城由此实现了从面向全国面向全球的大提升。实践证明,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是40年来常熟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新时代下改革开放再出发,常熟将立足于继续培育地区发展新优势,密切关注国际市场的发展变化趋势,认真分析其成因和特征,打造体制机制更好、开放层次更高、发展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对外开放新高地,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拓展新空间。

(四)在保护环境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20世纪80年代开始,常熟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和工程量,推动实施一批各具特色的生态保护示范工程,从尚湖退田还湖虞山恢复满山碧绿,再到昆承湖生态修复”“南湖生态修复,生态魅力不断得到彰显。特别是尚湖通过两次退田还湖,水域面积增加到1.5万亩,成为远近闻名的绿色生态旅游胜地。几十年的生态保护和建设,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环境的追求,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新兴企业来常熟投资建厂,取得了保护与发展共赢的良好效益。如今,常熟把生态建设摆在全局发展的突出位置,统筹协调好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及其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经济增长的做法,这与当年尚湖“退田还湖”的深刻启示分不开。实践证明,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既是常熟过去的发展特色,也是现实的需求,更是未来的保障。新时代下改革开放再出发,常熟只有把生态文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高站位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不断增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才能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常熟人民生活改善的增长点、成为常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常熟良好城市形象的发力点。

(五)在办好民生实事中增进百姓福祉

改革开放40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常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满足多元需求与兜住民生底线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持续聚焦百姓福祉。近年来,常熟下大力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加大公共服务和产品供给,健全社会保障、落实社会救助制度,持续改进社会治理。2017年,全年用于民生支出123.0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8.6%。实践证明,持续不断改善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针,也是常熟在今后发展中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原则。新时代下改革开放再出发,常熟将从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带来的医疗养护需求、打造人民满意的教育等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审视我们正在推进的各项工作,哪个领域哪个环节百姓最为关注,哪个领域哪个环节就是改革的重点和发展的着力点,精准发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更高水平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作者单位:中共常熟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江东】

社科

最新期刊

第三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