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5-02-05 星期三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文化繁荣 首页 >

“百年村前”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及启示

作者:汪智佳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144   发布日期:2024-12-30

摘  要  无锡市惠山区村前村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科学保护与规划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创新实践,通过建设特色主题展馆,打造品牌书店矩阵,并引入数字文化产业,推动多元业态共融,打造“天上村前”历史文化街区,为古村落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文旅融合;村前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战略方针,并指出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文化和旅游在更广的领域、更深的层次融合发展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要求。在这一宏观背景下,承载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的古村落如何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成为当下需要思考的课题。村前村,作为一个拥有百年历史的古村落,依托本地丰富的历史资源,深度挖掘其文化价值,积极探索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开启了村前焕新再出发的全新篇章,提供了地方实践与启示。

一、“百年村前”的前世今生

(一)文化底蕴深厚

村前村,地处无锡市惠山区堰桥街道,是大运河文化带沿线的一个古村落,至今有近六百年历史,因在清代归属天授乡天上市,人称“天上村前”。“天上村前”被称为“中国近代科教第一村”,历史溯源可至北宋大儒一代宗师胡瑗。数百年来,胡氏家族人才辈出、群星璀璨,至今已孕育出胡壹修、胡雨人、胡敦复、胡明复、胡刚复、胡彬夏等近百位教育家、科学家和学者。六百年的崇文重教与书香氤氲,读书乐道的精神在村前不断传承发扬,教育世家的淳厚家风,崇文重教的价值观成为编写在村前一颗颗“读书种子”基因里的遗传密码,“植”此书香故里。“天上村前”又被称为“乡村建筑露天博物馆”,保存有百年钟楼、百年积谷仓等明清建筑遗迹99处,建有无锡最早的乡村公学,诞生了较早的中国乡村公园、晴雨操场和乡村图书馆(天上市图书馆)等。

(二)科学保护先行

为了保护与传承村前村的历史文化遗产,2021年,惠山区委、区政府开启“天上村前”保护及城市更新规划。《无锡市村前历史地段保护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随之出台实施。《规划》遵循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保护利用可操作性的原则,划定村前历史地段的核心保护范围,对村前村进行科学保护。一是遵循整体性原则。强调保护的整体性,不仅要保护历史建筑,还要保护构成街区整体风貌的所有要素。二是遵循真实性原则。最大限度地保存真正的历史遗存。从尊重历史、延续历史、传递历史的角度对历史遗存进行抢救、修缮。三是遵循创新保护原则。结合现代功能需求,对村前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历史记忆场所在尊重现状肌理的条件下创新地恢复展示,整体延续村前历史发展脉络。四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历史地段功能的更新、环境设施的改善,激发片区活力,实现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明确目标

为了深入挖掘“天上村前”的文化脉络,激发历史文化价值,惠山区委、区政府聚焦书香文化、科教文化,创新提出了“天上村前、书香故里”主题功能定位,打造“天上村前”历史文化街区。“天上村前”历史文化街区项目以胡氏教育IP为脉、“书香”为媒、文化为魂、产业为支撑,将蒙学堂、胡雨人故居、胡汉学旧居、积谷仓4个展馆和21座文保建筑作为街区核心历史文化载体,打造钟书阁、图书馆及7家主题特色书店,奠定街区书香文化基调。同时,聚合实力文化类主力店、知名文化企业、顶级数字文化及时尚产业企业、机构,在拥有六百年历史的街区上打造有底蕴、有传承、有江南烟雨、有商业繁华的锡西文化会客厅、长三角书房。

村前村保护修复项目入选江苏“十四五”时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是无锡市大运河文化带“十四五”时期重点项目之一和惠山区重大文旅项目。经规划建设,占地面积6.5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的“天上村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及城市更新项目加速推进,“天上村前”历史地段保护修复工程(文保古建修缮)荣获“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园林工程类铜奖”。

二、百年村前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

村前村将书香文化、科教文化与旅游、教育、商业相结合,创新文旅融合载体、业态,建设特色主题展馆,打造品牌书店矩阵,并引入数字文化产业,推动多元业态共融,谱写文旅融合的村前篇章。

(一)建设特色主题展馆,留住村前文化魂

依托村前村历史文化资源,围绕蒙学堂、胡汉学旧居、胡雨人故居、积谷仓建设四大展馆,实现文化遗产的永续利用和传承发展。四馆以公益性质的形式,塑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隐喻胡氏族人历经几代的努力,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孕育出丰盛的果实。

一是“春·生:肇始兴学”蒙学堂主题馆。以文化溯源为主,传承“胡氏公立蒙学堂”文化精髓。把“蒙学”作为儿童启蒙教育的场所,结合现场中华传统美德与胡氏“家训”沉浸式展示,以“诵读”为特色,作为“人生教育”的重要一课。二是“夏·长:化及兴学”胡汉学旧居。修旧如旧,场景还原,留存江南特色的三眼大灶和胡汉学先生生活教学室内陈设原貌,展示照亮后人求学之路。三是“秋·收:办学强国”胡壹修、胡雨人故居。以互动体验方式致敬胡氏四杰对于近代科学教育及女性志学报国的精神,展示大同大学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及其对于中国高等科技教育的贡献及成就。四是“冬·藏:育才为国”积谷仓旧址。以建筑初始功能为创作起点,引申其积谷意涵为国家储备人才,并通过多功能空间再现苏胡教法的创新精神。

(二)打造品牌书店矩阵,氤氲村前书香气

为了奠定街区书香文化基调,街区打造由钟书阁、天上村前图书馆及7家主题书店组成的品牌书店矩阵,作为书香小镇的核心存在。

一是打造“天上村前”钟书阁。街区结合长三角、无锡的人文特征,提炼要素打造风格鲜明的“天上村前”钟书阁,钟书阁作为主力店,主打文学、社科、历史、生活的图书定位,辅以党建主题空间,建立先锋书屋。二是修建“天上村前图书馆”。“天上村前图书馆”记录和展示堰桥街道的人文要素,传承乡村第一图书馆,留住记忆、见证未来。三是打造七家特色书店。七家特色书店覆盖不同领域:“科技书店”向村前这个近代科教之乡致敬,引入各类科技知识书籍、策划开展科学类活动;“研学书店”为学生及亲子家庭提供关于图书生产环节的全流程研学项目;“童心书店”以糖果色的书籍,极致放大童话元素,提供看护机制释放宝爸宝妈时间,是周末家庭学习休闲首选之地;“电台书店”联动线上平台,打造线下直播及实体书店空间,聚集知名大咖和主播读好书、荐好书;“武侠书店”以沉浸式体验剧本杀和武侠场景,演绎经典及现代武侠小说,组合成了既可放松也能消遣的青年场景;“咖啡书店”通过不同形式提高咖啡体验感,结合书店、咖啡课程等丰富形式开启美妙阅读体验;“红酒书店”在书香和酒香的氛围里体验不一样的文化气息,成为创新形态的商务活动会客新空间。

(三)引入数字文化产业,打造村前科技范

聚焦数字文化产业,在保留村前村历史文化风貌基础上,引入前沿展示技术和数字内容产业,探索阅读、图书出版、文创产业数字化应用场景等,打造数字原创内容孵化基地。

一是建设数字文创内容服务平台。从天上村前文化历史数字化入手,引入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SMG)旗下全国性新媒体平台阿基米德传媒作为运营合作伙伴,发挥丰富文化资源优势,链接互联网、媒体出版、文化教育、前沿应用科技企业等,形成长三角优质数字内容聚合平台,提供从内容创意、技术支持、发行推广、确权交易等全方位创意数字产品服务。二是成立数字内容产业促进中心。针对元宇宙之无锡—上海长三角联动定位,增强产业组织能力,开展产业研究,搭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组织成员开展产学研合作及行业交流,培育新业态和新模式,推动信息技术和各类业态紧密融合,促进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三是成立数字创意人才培训基地。与高校合作成立数字创意人才培训基地,引导创意人才聚集,通过数字化技术平台为内容创意生产提供确权、赋能和交易机会,激发CQ(创作质量平台)创作动力,吸引越来越多的相关产业人才聚集。

(四)推动多元业态共融,点燃村前烟火气

街区规划多元业态,包括主题书店、数字引擎、人文艺术科学相关培训,艺术与设计、特色餐饮、娱乐体验、生活方式、文创产品等。

一是策划各类文创主题活动。打造读书、教育研学、音乐与生活、艺术设计主题活动4大年度主题IP。2023年,阅享村前·凤栖吴韵——2023“天上村前”读书节暨合作伙伴签约仪式在街区举行,来自“数字、文化、时尚”三个不同板块的上海聚珂文化、中国国家地理梦巴阁、钟书阁等9家商户与“天上村前”街区签约,为打造“天上村前”长三角书房注入更大力量。上海人民出版社等二十家出版社与惠山区十所学校进行了校园文化结对,并共同发布了十项文化服务,聚力普及阅读文化,推进书香社会建设,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期间,来自各领域的众多作家大咖以对话的方式、从创作故事出发,与现场游客进行交流互动。25家出版社在街区内设展位展销,精选万册好书以飨读者。开设创意市集,吸引各年龄层及不同需求的游客参与,有效激发街区活力,增强街区文化品牌影响力。二是开展特色民俗文化活动。2024年,堰桥“三月三”第七届民俗文化活动在吴文化公园拉开帷幕。其中,在“天上村前”历史文化街区设置会场,会场引入优质商户几十余家,集中展示民俗工艺、特色文创、创意手作等文化衍生品,推出非遗体验、古风演艺、互动打卡等活动,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让市民、游客沉浸式体验春日之美。

三、百年村前文旅融合的重要启示

文旅深度融合是落实人文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在人文经济发展过程中,文旅融合既要把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体验之中,也要注重经济发展、遗产保护、文化传承、公众参与和可持续性。“天上村前”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在保护与传承文化的基础上,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加以创新活化利用,提供了文旅融合的“村前思路”。

(一)坚持科学保护是促进历史文化街区文旅融合的基础

历史文化街区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这就要求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科学保护。“天上村前”历史文化街区,在建设过程中坚持科学保护先行,一方面,编制实施《无锡市村前历史地段保护规划(2021—2035年)》,将其作为村前永续保护、合理利用的科学指导纲领;另一方面,坚持尊重原有肌理、改善环境、延续文脉三位一体,进行建筑修护、风貌维护,实现对整体格局与传统风貌、建筑遗产、优秀传统文化及历史记忆场所等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

科学保护是历史文化街区文旅融合的基础。要树立科学保护先行的理念,以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为主,延续城市文脉,保护与传承优秀历史文化;要围绕部分与整体,立足当前与长远,结合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制定具有系统性、整体性的保护规划,引领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与发展。同时,“活化利用”是最好的保护,在保护修缮的基础上,通过适当改造街区内部建筑、建设文化交流空间,举办文化交流活动,使人们有渠道、有机会了解、学习当地的文化,进而成为文化的传播者、传承者。

(二)提炼文化价值是促进历史文化街区文旅融合的关键

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在于其承载的独特历史文化资源,百年村前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价值,不仅是学风绵延不绝的书香故里,也是近代中国民间实践“教育救国”的重要发源地,对无锡地区乃至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影响深远。据此,“天上村前,书香故里”被确立为其功能定位。与此同时,文化价值融入建筑遗产、空间格局、业态规划。一方面,对村内所有历史建筑予以保留,通过适当修缮改造,沉浸式展示了村前作为“乡村建筑露天博物馆”的人文底蕴、“兴学救国”的家国情怀以及悠久绵延的书香文化。另一方面,引进主题书店、研学培训、数字文化、非遗文创等产业项目,丰富拓展了科教文化、书香文化内涵,推动书香文化、科教文化底蕴更加深厚,数字文化愈加繁荣。

近年来,不少地方将历史文化街区打造为旅游景点或休闲商业步行街。但是,如果忽略当地特有的传统文化和特色风貌的价值,没有与当地特色文化贴合发展,就会逐步走向同质化,进而阻碍旅游产业的发展。历史文化街区文旅融合必须以提炼文化价值为关键,深入挖掘历史故事、文化价值及精神内涵,融合现代发展趋势,明确自身定位,突出自身特色。通过精准定位,将历史积淀的传统文化和独特民风民俗有机融入街区建设和场景营造之中,形成主题鲜明的品牌IP,才能增强吸引力和影响力。

(三)创新活化利用是促进历史文化街区文旅融合的动能

活化利用是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要求。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化利用逐步成为一项重要工作。在活化策略上,街区创新采用“一馆一人生”的建筑活化策略,结合故居主人生平事迹策划对应建筑遗产体验主题,开展丰富的科普教育、研学活动,最大化利用文化遗产。同时馆内实现文化与数字内容的深度结合,打破表现形式和游客之间的界限,打造具有故事性、体验性、互动性等特征的沉浸式数字文旅,进一步扩大文化影响力。

发展和保护并行,让历史文化街区活化起来,大有文章可做。比如,运用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场景营造承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创新和传播功能,探索“文化+旅游+教育”的新业态与发展模式,实现活化利用与传承发展;对历史文化城区和街区进行场景还原,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高新技术开发新功能和新业态,实现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陆阳.天上村前:中国近代科教之乡(上)[M].北京:团结出版社,2022:8.

[2]马云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的三个关键[J].人民论坛,2019(25):50-51.

[3]张玲.历史文化街区如何答好“文旅深度融合”这道题[N].中国文化报,2024-04-09(007).

(作者单位:中共无锡市惠山区委党校〈无锡市惠山区行政学校〉)

【责任编辑:张卓】

社科

最新期刊

第一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5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