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12-22 星期日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经济观察 首页 >

无锡物联网产业创新发展对策研究

作者:钱吴永 王育红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145   发布日期:2024-11-26

摘  要  物联网产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底座,也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支点。无锡作为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先行区,按照“战略设计—应用牵引—产业培育”的思路,不断推进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探索了一条具有无锡特色的发展之路。无锡物联网产业也面临一些问题,要加强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双手”调节,促进集成创新与标准制定“双轮”驱动,加快技术与市场“双向”对接,强化创新链与产业链“双链”融合,推动无锡物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物联网;创新;高质量发展;无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同时,还提出要“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物联网产业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推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迭代和广泛应用,物联网产业也得以快速发展。快速发展的物联网产业将进一步推动生产、生活方式深刻变革,促进资源要素流动和配置方式转变,引领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将发展物联网产业作为重塑产业格局和抢占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手段。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发展,国务院与国家相关部委、地方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和产业生态构建的政策体系,有力推动了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无锡作为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祥地之一,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发展,先后制定出台了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和产业生态构建的政策体系。近年来,无锡市物联网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凸显,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但是,面对物联网产业进入“生态变革、跨界融合、集成创新”的新阶段,无锡物联网产业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产业生态碎片化、集成创新能力不强、技术与市场对接不畅、标准体系建设亟待加强等。因此,摸底无锡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总结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律,提出推动无锡物联网产业创新发展对策,是无锡掌握物联网产业发展战略主动权的需要,对于推动无锡物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无锡物联网产业创新发展成效

(一)坚持抢抓先机,产业先发优势不断凸显

从2009年“感知中国”的提出,到同年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的建立,无锡凭借集成电路产业的基础,抢占了国内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先机,并依托超前的战略定位形成了先发优势。无锡物联网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既是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孕育和生长的历程,又是一个产业厚积薄发的过程。无锡物联网产业抓住了先机,通过十五年的发展,形成独特的政策优势、产业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无锡物联网产业的孕育和生长,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推动和支持。无锡市先后出台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12项,为物联网产业的快速成长提供了政策支撑。无锡物联网产业能够快速发展,还得益于其良好的产业基础。众所周知,无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封装、测试和设计能力居于全国前列,软件和服务外包等产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这些产业基础都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物联网产业发展离不开技术和人才的支持。无锡拥有江南大学、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长电科技、华润微电子等一批高校、科研机构和骨干企业,这些机构雄厚的研发能力和人才资源,为无锡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和人才保障。

(二)坚持提质增量,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2009—2010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2022—2023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和《无锡日报》数据显示,自2009年无锡物联网产业起步以来,总体上呈现出高速增长和快速扩张的发展态势,产业规模从2009年的540亿元,快速增长到2023年的4500余亿元,产业规模增长了8.3倍,产业规模约占江苏省的50%,位居全省首位、全国前列。无锡物联网企业数从2009年的不足500家,快速发展到2023年的3500余家,形成了涵盖信息感知、传输组网、计算存储、应用处理等产业的完整链条。无锡物联网产业形成了以新吴区为核心,以滨湖区、梁溪区等为重点的“一核多元”的发展格局,成为江苏省内物联网产业规模最大、技术最强、集聚度最高的区域,成为全国物联网产业发展重镇和高地。目前,无锡物联网产业在基础支撑产业、关键与共性技术研发、应用示范项目、创新资源集聚、标准制定、产业链培育、配套政策制定等方面的集聚优势不断增强。无锡已成为国内物联网产业发展最快、各类资源最为集聚的区域,尤其是在政策资源、产业规模等方面,已形成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先发优势。目前,无锡正加快吸引更多的产业资金、创新技术和高端人才向物联网产业汇聚,产业规模化、集群化水平不断提升。主要表现为:一是产业发展支撑能力不断增强。无锡拥有“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重要技术转化基地,IC销售、IC产能、制造技术等均居全国前列,拥有集成电路、智能计算、无线通讯、传感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完备的产业体系。二是技术研发和供给能力显著提升。无锡拥有一批研发实力雄厚、创新能力强的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目前,物联网研发项目达3000余项,申请获批发明专利4500余项。三是应用示范牵引效应不断凸显。无锡不断拓展物联网技术应用场域,积极推动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落地,在工业、农业、电力等76个领域推进应用示范项目落地,其中国家部委立项的应用示范工程达17项。四是创新资源整合能力不断增强。无锡形成了对物联网产业发展所需资金、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的吸附和整合能力。近年来,引进物联网高端人才5000多名,集聚物联网重大研发机构41家,中国科学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等19家科研机构落户无锡。目前,无锡拥有物联网从业人员28万人。

(三)坚持“双轮”驱动,激发物联网产业发展动力

物联网种子的萌发和生长会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需要政府给予政策、资金支持,在产业培育过程中需要经过市场洗礼才会得以健康成长。无锡市政府在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起步阶段,出台了大量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通过构建各种优惠政策、项目扶持、资金引导等多元化支撑体系,吸引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物联网研发机构、企业、创新人才等创新平台和要素汇聚无锡,形成无锡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原始动力。同时,通过各类创新平台、应用示范项目,发挥创新主体的能动性,促进物联网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解决关键共性技术供给不足的问题,形成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外部动力,从而有力保障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在物联网产业逐步步入正轨后,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以市场需求为牵引,纵向以推进物联网上下游产业链延展为重点,横向以促进物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为重点,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物联网产业整体推进机制,形成了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四)坚持精准发力,构建开放、协同、共享的产业生态

物联网产业是一个核心技术复杂、应用领域宽广、创新链与产业链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一个城市要想在物联网产业及相关领域有所作为,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必须选择符合城市发展需求的重点领域进行突破。无锡在制定物联网产业发展战略和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无锡的产业基础和产业优势,以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为载体,以物联网创新平台构建为抓手,以产业生态体系构建为重点,致力于打造技术创新、产业集聚和应用示范的高地。在引导和扶持物联网产业发展过程中,坚持避免“撒胡椒面”式的产业培育模式,对重点技术、重点行业实施“精准滴灌”,从而有效保障了无锡物联网产业在重点领域的集中突破和快速发展。同样,物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产业生态,无锡以完善物联网产业链、打造物联网产业生态链为重点,积极推进关联产业相互催化、企业间合作创新,着力构建开放、协同、共享的产业生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建立研发中心、科技园、产业基地和公共服务平台,汇聚优质创新资源,从空间上提高物联网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度。二是以集成电路、云计算等核心产业带动支撑关联产业发展,形成传统优势产业与物联网产业融合协同的发展格局。

(五)坚持需求引领,培育“容错—试错—纠错”创新文化

物联网产业的发展需要依托大量的后端应用来拓展,许多技术的产业化也需要靠应用牵引。同时,需要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实现突破。无锡物联网产业在培育的过程中注重以应用为牵引,以企业为主体探寻技术的突破口,强化在基础研究过程中集成创新,打通了技术路径,开发了核心产品,探索了商业模式,形成了产业优势。同时,以无锡本土企业的转型升级需求为牵引,积极探寻物联网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一大批本土传统企业正积极利用物联网技术转型升级、向产业价值链高端不断攀升。物联网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良好的创新文化可以为产业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撑。无锡作为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先行区,在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容错—试错—纠错”的创新文化,为物联网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提供了良好保障机制,在不断实践、试错和纠错过程中,形成了一批有竞争力的技术、产品和服务,为推动无锡物联网产业创新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无锡物联网产业创新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政府主导作用较强,市场机制作用发挥不足

无锡物联网产业从最初孕育到逐步发展,不论是从顶层设计,还是从发展路径和轨迹看,政府在物联网产业培育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起到了主导作用。目前,无论从物联网技术产业化看,还是从物联网技术应用和产品的市场化看,无锡物联网产业发展尚未形成成熟的商业化应用和盈利模式,物联网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尚处于局部市场主导阶段。如何充分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构建市场主导的发展机制是无锡物联网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一。

(二)集成创新能力不足,标准化建设有待加强

无锡物联网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一些核心技术领域已相继取得突破,但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为:一是创新主体的集成创新能力不足。尽管无锡物联网企业众多,但从总体来看,缺乏专精特新物联网企业,物联网企业和研发机构的技术积累、集成创新能力不足。比如,在高端传感器、物联网芯片、新型短距离通讯和边缘计算等领域,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以及具有一体化高端综合集成服务能力的龙头企业和大型服务商。二是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供给能力不足。无锡在核心芯片、基础性系统、基础性架构等关键领域与美国等国家存在差距,中高端传感器主要依赖进口,制约了应用的推广。无锡缺少具有对硬件、软件、网络、平台、应用和业务流程端到端进行系统综合集成的平台型企业。同时,无锡虽然参与一些物联网国际国内标准的制定,但由于物联网面向的行业庞大,涉及技术和设备复杂,标准门类众多,缺少权威的标准化机构提供具有权威性和系统性的标准,导致行业间、行业内部的数据挖掘、整合、共享和应用能力不足,标准化建设亟待加强。

(三)技术与市场对接不畅,引领示范性有待加强

无锡物联网企业虽然已达3500余家,但从整体营收规模和盈利状况看,无锡物联网企业规模较小、盈利能力不强、引领示范性不足。主要原因是物联网企业的技术与市场无法实现有效对接,存在技术市场化与应用推广难等问题。无锡虽然有50余家物联网龙头企业,但缺少能带动产业发展的骨干企业。在传感器环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骨干企业偏少;在系统集成环节,具有高端综合集成服务能力的龙头企业较少。此外,现有的龙头企业在引领物联网产业发展方面的带动力不强。

(四)产业生态碎片化,场景应用有待拓展

无锡物联网产业生态不断完善,但还存在产业生态碎片化,场景应用有待拓展等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产业基础设施不完善。无锡在物联网专用网络设施、边缘计算设施、感知层设施、测试和验证设施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造成企业应用物联网技术成本偏高。二是应用场景有待拓展。尽管无锡物联网产业已经覆盖多个领域,但在一些新兴领域和细分市场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拓展。目前,虽然物联网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无锡缺乏具有示范效应和引领作用的重大应用项目,这不利于物联网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产业的发展壮大。

三、无锡物联网产业创新发展路径

(一)加强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双手”调节

在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初期,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当物联网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物联网技术产业化、产品化,通过市场合理配置各项资源,促进要素在产业间合理流动,促进物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加快建立一个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推动物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让参与物联网建设的主体获得商业回报。

探索 “政府主导、企业运营、市场参与”的模式,提升产业技术创新效能,遴选一批影响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需求清单,设计和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重大攻关项目,建立基于需求驱动的项目设计和遴选机制,形成以需求为牵引、项目为载体、人才为核心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二)促进集成创新与标准制定“双轮”驱动

围绕信息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处理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加强核心SoC芯片、人工智能芯片、5GNB-IoT芯片和高端传感器芯片的研发,加大MEMS、嵌入式操作系统等物联网先进基础技术研发,突破先进感知、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关键应用技术瓶颈,前瞻布局AIoT、无源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提升产业集成创新能力。支持产业链上下游骨干企业组建物联网产业技术联盟,加快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业态模式等领域的创新。探索“专利+标准+开源社区”新模式,依托创新载体、投融资机构、创新联盟、智库等多元化综合赋能平台,引导、支持各类主体协同整合创新资源和用户资源,开发成熟的开源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形成价值共创、利益共享的创新生态。探索“平台+资金”发展路径,培育产业技术创新生态。通过搭建嵌入式创新平台,提升创新资源集聚整合能力。促进创新平台中的创新要素有效嵌入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建立以人才培养、技术转化、公共服务为一体的多维创新平台,通过创新平台集成优质资源嵌入到产业生态系统,形成以龙头企业为牵引、中小企业为主体、创新型企业为支撑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提升平台的资源汇聚、集成和利用能力。

(三)加快技术与市场“双向”对接

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主导产业发展、城市治理等需求,采取差异化策略和非对称路径,着力突破物联网技术领域的“卡脖子”问题,促进物联网科技创新成果更多应用于生产生活。发挥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等载体作用,加强研究成果孵化,架好研究与产业之间的桥梁。支持技术孵化、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构建“用户+企业+研究机构+金融机构+服务平台”的产业创新联盟,推动市场需求与创新需求有效对接。探索市场化场景合作和推广新机制,建立“场景驱动创新促进中心”,构建全领域、全地域、全流程的物联网技术转化和应用场景创新体系,形成以技术找场景、以场景推技术的发展模式。健全物联网应用供需对接机制,鼓励建立跨区域、多元化物联网场景创新共同体。

(四)强化创新链与产业链“双链”融合

结合物联网产业创新链与产业链的结构特征,剖析物联网产业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的内在机理,构建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机制,实现“双链”融合的裂变效应,促进物联网技术创新,提升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绩效,加速物联网创新成果转化。探索“双链”融合的价值增值机制,构建推动“双链”融合的动力机制。探索“学科+产业”发展路径,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遴选国内外具有雄厚研发实力的高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共同组建“学科+产业”创新发展联盟和协同创新中心,建立学科与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实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链、人才链和企业的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协同推进完善产业创新体系。

参考文献:

[1]程胜利.产业经济学视域下的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探究[J].中国市场,2022(32):63-65.

[2]顾平,刘文婧.物联网产业NQI发展水平评价研究——以无锡市为例[J].中国物价,2023(10):59-62.

[3]张淇铭.无锡打造世界级物联网产业集群研究[J].江南论坛,2024(08):50-53.

本文系江苏省软科学项目“产业生态变革背景下江苏物联网产业科技创新发展对策研究”(编号BR2023016-3)的阶段性成果。

(钱吴永系江南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物联网发展战略研究基地副主任;王育红系江南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物联网发展战略研究基地主任)

【责任编辑:方晓红】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十一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