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12-22 星期日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本刊特稿 首页 >

数实融合强省建设的江苏经验及启示

作者:吕永刚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223   发布日期:2024-11-26

摘  要  近年来,伴随数实融合步伐不断加快,江苏确立“建设数实融合强省”战略目标,探索形成彰显优势、特色鲜明的数字融合路径,获得了一些在全国具有推广价值的成功经验和启示。要大力培育数字新型主体,打造工业互联网品牌,壮大数字核心产业,强化典型场景应用,深度推进数实融合,推动江苏“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

关键词  数实融合;高质量发展;江苏经验

近年来,伴随数字技术迭代更新、数字平台快速扩展、数据要素海量生成以及数智化新基建搭建底座,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作用、深度融合,呈现出高度的互嵌性、融合性,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大引擎。江苏顺应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大势,坚持把实体经济“最大家底”与数字经济“关键增量”有机结合起来,确立“建设数实融合强省”战略目标,锐意探索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有机协同、融合并进的创新路径,在推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也成为“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生动范例。

一、江苏推动数实融合强省建设的显著特色

江苏推进数实融合发展,立足江苏所能所长,聚焦江苏发展所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形成彰显优势、特色鲜明的数实融合路径。

(一)观念变革引领路径创新

江苏素以实体经济见长,长期以来制造业结构偏重、偏传统,企业家群体在扎根实业的过程中形成了与工业化相匹配的理念,善于抓住传统市场机会,但对数字化、智能化的敏锐度相对不足,制造业思维强,数字化思维相对欠缺。特别是由于我国数字化转型率先在面向消费端的行业及企业中展开,逐渐渗透到上游制造端、供应端。尽管近年来企业数字化应用水平大幅提升,但江苏企业界对如何发展数字经济在认知深度与应用能力方面仍显不足。江苏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引导观念变革,引导企业家强化数字化思维,提升数字化思考及应用的“数商”,为向实向新的苏商增添“数字化”优势,形成创新驱动发展和引领数实融合路径创新的鲜活样本。

(二)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动力

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主体是推进数实融合的基础力量,企业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是数实融合取得进展的基本前提。针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中“不会转”的问题,江苏突出系统评估诊断,对企业开展线上两化融合自评估,企业线上智能制造成熟度自评估数量居全国第一;组织专业力量为企业进行免费诊断,提供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方案。针对企业间互联互通标准不统一,系统集成难的痛点,江苏根据行业特点,突出分类改造提升,聚焦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改造,驱动企业全流程改造升级。针对企业对数据安全问题的担忧,江苏在苏州工业园区等地,探索基于数据本地分流、数据不出园区、企业专网应用等场景,确保数据统一从园区用户面卸载,实现数据的本地化处理,确保企业生产数据的安全与私密,满足企业对数据安全的要求。通过精准破解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堵点痛点,增强企业推进数实融合能力,增强数字化转型升级内生动力。

(三)鼓励各级各类探索示范

数实融合涉及领域广、场景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缺乏成熟的技术路线、商业路线和解决措施,需要相关主体聚焦特定领域进行分类探索,形成可行路径和具有推广价值的思路方案。例如,江苏在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方面,鼓励各地大胆探索。南京市玄武区率先推出江苏省首个大模型产业发展支持政策,聚焦服务平台搭建、备案资金奖补、语料数据分析、算力资源调度、高端人才引育等维度,给予企业有针对性支持;发布大模型行业十大应用场景,吸引百度、科大讯飞、浪潮云等龙头企业落地。苏州工业园区依托实体经济、场景资源、企业集聚等先发优势,从算力支撑、数据供给、技术攻关、场景落地、生态构建等方面进行全链条布局,推动园区大模型创新发展。根据企业类型,江苏聚焦龙头企业,创建一批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5G工厂;聚焦中小企业,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示范车间、省级星级上云企业;聚焦产业园区,培育省“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在改革试点中,苏州市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实施“苏州智造”强基提质百项任务清单,每年开展一万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能力评估,加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步伐。

(四)筑牢数实融合基础支撑

推进数实融合发展需要全方位的政策、要素及创新环境保障支撑,形成适宜发展的基础条件。江苏注重加强顶层设计、政策引领,积极突出功能优化升级,全面筑牢企业转型支撑。例如,算力是集信息计算力、网络运载力、数据存储力于一体的新型生产力,是推进数实融合的重要基础。江苏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先发先行优势,全省在用算力规模达到18EFLOPS(每秒能完成百亿亿次浮点运算),在建算力超过25EFLOPS,综合算力评价排名全国第二;在全国率先发布算力基础设施发展专项规划,强化算力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算力调度、绿色安全、应用赋能等能力水平,形成算力支撑数实融合的创新生态。

二、江苏推进数实融合强省建设的典型经验

江苏推进数实融合发展,突出“融”与“强”两个关键字,尊重规律,立足现状,以“融”聚力,以“融”促“强”。

(一)以“网联”释放“智改数转”效应

作为制造业大省,江苏在商业互联网浪潮中未能抢占先机,在制造业数字化浪潮中有必要也有条件率先突破。在数字化转型路径的选择上,江苏坚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把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形成数实融合最具标识性的发展路径。2021年底,江苏启动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三年行动计划,聚焦省重点先进制造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积极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三大行动”,推动龙头骨干企业、中小企业、产业链“智改数转网联”,加快提升“智改数转网联”服务能力,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加速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经营管理数字化和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的普及。在实践进程中,针对“智改数转”在企业间、行业间、区域间联动性弱、信息壁垒高、推广成本高等痛点,江苏发挥“网联”的链接与联动功能,构建企业主体广泛参与、要素服务供给充足、信息基础设施领先的“智改数转网联”生态体系。截至2024年7月末,江苏省累计开展“智改数转网联”免费诊断企业超5.1万家,实施“智改数转网联”改造项目约5.6万个,累计建设省智能制造工厂690家、工业互联网平台273个、智能制造车间3838个,以量的累积促进质的跃升;全省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3.7%,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达到85%,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9.4%,两化融合水平连续9年全国第一,“智改数转网联”成为江苏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二)打造工业互联网品牌的城市矩阵

工业互联网是江苏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核心路径和主赛道,是江苏建成数实融合强省的必争之地。与商业互联网在平台搭建后运行扩张近乎“零边际成本”的底层逻辑不同,工业互联网必须在工厂、机器、操作工具等具体情境中落地应用,应用难度及扩张成本大大增加,面临的问题也千差万别。因此,发展工业互联网没有统一标准,必须因地制宜、因企制宜。江苏在从省级层面强化发展工业互联网顶层设计的同时,注重调动各地积极性,突出城市特色,鼓励个性化探索,构建协同互补的格局。苏州市制造业规模大、谱系全,实施平台赋能产业培优行动,构建“看平台、看标杆、看应用、看生态”特色路径,致力于打造“工业互联网看苏州”品牌。南京市建成一批国家级双跨平台、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和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度赋能全市钢铁、石化、电子、轨道交通、能源等行业,致力于打造全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先导区和产业示范区。无锡市强化物联网品牌打造,目前,物联网集群产业规模超4500亿元,汇聚起国内物联网产业链上下游的众多企业和创新资源,从车联网到工业互联网,万物互联的场景正在加速落地。常州市把工业与能源互联网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通过工业与能源互联网为传统产业转型赋能,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打造工业与能源互联网标杆城市。徐州市注重发挥产业链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与智能化设备的深度融合,实现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显著提升。

(三)强化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爆发点”,以人工智能大模型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在成为改写乃至颠覆既有经济模式、产业结构的革命性力量。江苏算力资源丰富,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机器学习、模式识别、数据挖掘等前沿理论研究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需求旺盛,应用场景与空间多元,为江苏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力支撑。江苏坚持把人工智能与新型工业化相结合,聚焦新型工业化发展所需,从算力、数据、应用赋能、产业扶持等方面出台系列政策举措,支持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在发展基础上,江苏省建成涵盖人工智能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的完整产业链,在省级层面将人工智能、先进计算产业链列入“1650”产业体系中重点培育,推动人工智能发展与应用并举,在通用人工智能加速器、车规级智能芯片、存算一体人工智能大算力芯片等多个产品上实现突破。在空间布局上,以苏南城市带为依托,以南京市和苏州市为重点,形成“一带两核”空间格局。苏州市部署推动突出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重点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业以及金融、科研、交通等生产性服务业融合,高定位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南京市以拓展人工智能场景应用为先导,建设算法城市、强化赋能应用,重点推进“AI+工业”“AI+电力”“AI+交通”“AI+医疗”“AI+信息消费”,高标准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四)增强数字核心产业渗透赋能功能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是数字产业化的关键主体,也是产业数字化和数实融合的重要推动力。江苏深入实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速行动,2023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11%,成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优势。例如,昆山市抓住电子信息、手机智能终端、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等重大机遇,加快实现产业跃升,从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成为主导产业,到精准布局元宇宙、人工智能、新型光伏产业赛道,在一条条地标产业链的生成崛起过程中,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已成为支撑新产业、新赛道拓展的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江苏是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物联网、集成电路等细分领域产业规模全国第一,在10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软件等方面形成优势,有望成为全市首个突破万亿级规模的产业集群,其中中国(南京)软件谷2023年实现软件业务收入占全省比重约20%,集聚涉软企业超四千家,涉软从业人员36万人,产业综合能级及创新力全国领先。在未来产业布局中,江苏积极发展未来网络通信产业集群,加快培育第三代半导体、未来网络、通用智能、虚拟现实等10个成长型未来产业,谋划布局量子科技等一批前沿性未来产业,不断丰富江苏数字核心产业内涵。

(五)依托产业构建“电商+产业带”联动优势

江苏依托实体经济发达、社会消费力强、双向开放水平高、数字经济规模全国领先等优势,大力推进“电商+产业带”高质量发展。南通市推进“直播电商+产业带”协同发展,全市家纺在抖音最受欢迎产业带商品类别中位列全国第六,全球市场占比达2/3。宿迁市结合各地产业特色,打造沭阳县花卉苗木电商产业带、泗洪县生态水产电商产业带、宿城区家具家居电商产业带、洋河新区白酒电商产业带等14个重点“电商+产业带”,成为宿迁“电商名城”建设的有力支撑。江苏抢抓跨境电商发展机遇,发挥产业发达的重要优势,整合供应链上下游资源,推进产业带抱团“出海”,推动“产业带+跨境电商”融合发展。聚焦新能源、汽车零配件、轻工纺织、机械设备、智能家电、建材家居等优势产业集群和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搭建合作平台,加大与跨境电商重点平台、服务商的对接,打造产业带发展标杆企业,推动传统制造企业“出海”;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打造地方产业带展示选品中心,与知名跨境电商平台合作设立跨境电商企业“线上专区”,探索“一区一品”发展模式,带动更多特色优势产品出口,力争到2025年,打造跨境电商特色产业带30个以上,形成更大规模效应和示范带动效应。

三、江苏推进数实融合强省建设的启示

江苏推进数实融合发展,既立足江苏、体现江苏特色,又是我国数实融合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些经验具有全国推广价值。

(一)把握趋势之新,促进数实融合乘势而上

江苏把握新型工业化发展进入深度转型升级突破期的趋势,以“网联”赋能“智改数转”,打开数实融合新空间。重点围绕新型工业化这一产业主赛道,重点推进工业互联网“低成本、轻量化、易部署、易运维”的功能突破,争取率先打开大规模应用的通道,以“网联”的渗透力和链接力,加速制造业“智改数转”步伐。把握人工智能进入大规模产业化应用“临界点”的趋势,以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为抓手,深度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夯实数据资源、算力、算法模型等基础底座,鼓励各地创造差异性竞争优势,抢占未来发展先机。把握前沿创新推动技术经济范式向上跃迁的趋势,强化科技金融对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关键支撑,在推进数字“硬核”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的同时,强化科技金融赋能力度,形成对冲风险、激励创新的有利条件。把握庞大内需市场优势凸显与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在更高水平上推动形成数字经济的供需匹配。江苏既大力引进外部优质资本和高端资源,又积极鼓励本土市场经营主体做强做大,推动居民消费向发展型、享受型、品质型转型,顺应数智化、绿色化、健康化的消费趋势,拓展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新场景、新空间。

(二)促进主体之新,推进数字新型主体加速涌现

江苏把握“主体强则产业强”的规律,持续拓展数字经济主体,提升数字经济主体素质,优化数字经济主体结构。综合施策,实施数字新业态成长计划,重点培育数字新业态成长型企业,推动数字经济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集群。新型数字经济主体继承发扬江苏企业在实体经济领域务实进取、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把握新形势下数字经济品牌成长的内在规律,在品牌的塑造、培养和推广等过程中,积极运用数字经济技术和模式创新进行支撑,并进行品牌生命周期全过程的价值再造。同时,跳出传统的单维思维、制造业思维,树立消费者思维、市场化思维和服务化思维,注重引导消费者深度参与,从行业的跨界融合、供需的跨界融合以及当前及未来的跨界融合等多维角度,进行品牌的价值打造及推广,积极探索江苏数字经济品牌建设的合理路径,着力塑造一批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江苏数字品牌企业、产品和服务。

(三)塑造优势之新,聚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强力突破

江苏把握工业互联网是促进数实融合核心动力的内在逻辑,将政策资源重点引导到打造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代表的新型数字平台上。在新的环境下,江苏没有重复过去商业互联网的平台逻辑,而是积极创造新赛道,在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新赛道上奋力走在前列。强化系统布局、整体推进和协同作战,推动工业互联网向下覆盖各行业、各领域,向上承载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成互为场景、互为基础、互为生态的协同应用体系,持续释放融合发展的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倍增效应,构建全要素、全生产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新型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开展人工智能应用试点示范,以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为重点,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业融合创新,在制造、农业、物流、金融、商务、家居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形成全景化应用,打造人工智能产业与应用高地。

(四)打造场景之新,强化典型场景应用牵引功能

江苏把握应用场景对数实融合的关键牵引作用,充分挖掘市场多样化需求,开展试点示范,打造应用场景IP矩阵,不断夯实场景突破的基础,创新场景供给的方式,厚植场景培育的土壤。江苏重点发展的未来网络、通用智能、虚拟现实等未来产业对大模型平台、算力支撑、模拟仿真、数字孪生等场景应用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相应地使其成为资金、技术、数据等要素密集投入的领域。针对未来产业在不同阶段的需求特点,鼓励构建前沿科技验证场景,建设开放综合性和行业类融合应用场景,以场景应用推动技术产品定型、用户群体培育、市场需求挖掘。鼓励各地政府与相关企业、专业机构合作,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强化未来产业应用场景构建优化、建设运营、供需对接、示范推广等服务,形成涵养未来产业成长的最佳功能单元。构建新型数字化转型服务体系,推动重点行业领域、重点产业集群工业数字平台能力提升,推动信息服务、交易结算、物流配送、融资服务、信息技术等平台功能服务的专业化、集成化和一体化发展,构建新型数字化转型服务体系,助力数实融合深度推进。

(作者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方晓红】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十一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