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浙江实践与启示
摘 要 新质生产力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数字经济作为新型产业形态,驱动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浙江作为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巩固未来产业技术基础,强化深度融合、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应用新场景,加速改造升级、转换传统产业经营模式。浙江的实践表明,发展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需要加快科技创新形成关键支撑,促进产业创新构建有效载体,优化制度创新形成基础保障。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数字经济;浙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数字经济作为新型产业形态,驱动未来产业、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不断成为引领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力量,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得益于“八八战略”前瞻性引领,浙江数字经济起步早、发展快,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浙江发展的“金名片”。2023年,浙江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4万亿元,连续十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居全国省(区)第一位,数字化综合发展水平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位。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9866.6亿元,占GDP比重达12%。数字经济既是未来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又是改造传统产业和赋能实体经济的重要路径。浙江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涌现。2023年,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三新”经济增加值占浙江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8.3%,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了动力和活力。
一、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机制
新质生产力的直接载体在于现代化产业体系,包括未来产业、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日趋成熟,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竞争新高地,既为未来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提供了广阔空间,又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效路径,助力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
(一)数字经济优化未来产业的发展环境
未来产业处于技术和产业生命周期前沿阶段,是由前沿科技和颠覆性技术创新引领,并在重大国计民生领域交叉融合应用,且以大数据和知识作为关键生产要素和经济资源,形成以“融合与共享”为特征的商业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变革以及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产业体系。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推动了量子云平台、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新基建和新产业的出现,构成了数字经济发展的技术基础。目前,数字经济发展进入成熟期,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簇群逐渐成为社会主导技术群。根据数字经济发展要求,数字技术在生产生活方面承担着数据分析、信息存储和安全保障等功能。数字化的普及推动数字技术不断迭代升级,并不断与能源、交通、通讯、材料等领域融合,催生了先导技术及其应用方式,为未来产业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二)数字经济拓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空间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技术和产业生命周期方面较未来产业更加成熟,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全方位深度融合,创造了数字技术的多元化应用场景,催生了新产品和新业态,壮大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方面,数字经济创造了数据开发利用场景。随着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遍及各行业领域的感知网络扩大了数据的供应规模和主体来源,数据要素逐渐成为独立的要素投入参与经济活动。数据要素的使用具有场景依赖性和乘数效应,特定的数据只能运用特定的应用场景,海量的数据在工业、服务业和农业等多类产业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多元应用场景的创新和融合。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创新了劳动参与场景。数字平台作为连接企业和用户的中介,能够为不同的群体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
(三)数字经济优化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显示,2023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的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10.78%、25.03%和45.63%。数字经济渗透到传统经济活动各个方面,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的变化。生产环节方面,企业管理模式由金字塔式的科层制逐渐转换为连接员工、上下游企业和客户的平台型组织,数字平台作为数字经济时代资源配置的基本单元,促进传统产业的分工模式由垂直分工向网络化方向发展。由于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产业之间的合作使得产业间的区别日趋模糊,数字平台能够帮助企业将内部分工通过“众包”的形式外化,推进企业间分工的精细化和专业化,提高企业经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和生产成本。流通环节方面,数字网络与公路网、电网和铁路网等实体网络逐渐融合,构成现代产业的物流物联基础,促进整个经济系统的网络化和数字化,提高产业协同水平和资本流通速度,拓展产业集聚的地理边界。
二、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浙江实践
一直以来,浙江积极抢抓产业变革机遇,数字经济发展走在前列。早在2003年,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就提出了“数字浙江”战略部署。二十多年来,浙江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从信息经济到电子商务,从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数字化改革到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数字经济不断成为浙江发展的“金名片”,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一)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夯实未来产业发展基础
发展未来产业的核心支撑在于数字技术和先导技术的进步。未来产业具有颠覆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等特征,只有集聚大量优质资源进行多层次、全方位和长期化的投资,未来产业的关键技术才能不断兴起和成熟。浙江为推动未来产业发展进程,利用数字经济大省优势,构建研发、生产和消费一体化的未来产业培育链,打造众多平台集聚创新要素。
平台方面,浙江省按照每个平台聚焦一至两个未来产业的原则,以“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为主阵地,提高区域创新能级。目前,浙江省已布局并建成了以科创走廊为支撑、实验室为主干、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为重要支点的高能级科创平台体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为提升数字技术和先导技术水平注入强劲支撑力。浙江省科技厅数据显示,浙江省已涌现了可视信息智能处理重点实验室、数字精密测量技术研究实验室、微纳量子芯片与量子调控重点实验室等128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和27个新产业平台。
技术方面,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发展具有标准先行的特性,浙江充分把握这一特征,聚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高端制造与智能装备、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构建“严大快同智”知识产权保护格局,实施单列管理、科技成果赋权转化和先用后转等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优化创新环境,为创新发展夯实基础。在此过程中,政府数字治理水平持续提高,创新活力不断释放。截至2024年9月底,杭州法院知识产权案件一审服判息诉率达91.5%、温州知识产权保护案件连续四年入选全国典型案例、绍兴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率达100%,有效提高了企业和单位的办事效率。
人才方面,浙江牢牢把握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实施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行动、六大人才引培行动和三大人才高峰支持行动,推进浙江省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形成先导技术和数字技术创新发展的强劲支撑。根据《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4》,近年来,浙江省多个城市位列榜单前列。尤其是杭州,城市人才吸引力已位列全国前五,人才净流入率为1.2%,已经成为全国科技创新人才高地。
(二)强化深度融合,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模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牵引力在于拓展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的应用场景,以多元场景拓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规模,以数字资源禀赋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浙江以数字经济为指引,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数字产业集群,具体表现在数据要素市场化、虚实空间一体化等方面。
数据要素市场化方面,数据要素价值的最大化利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叠加、倍增和放大的作用。当前,数据要素普遍存在权责不明、价值震荡和流通堵塞等问题,推进数据要素的确权、定价和交易等市场化建设,直接关系到企业对创新资源的使用和未来融资。因此,浙江探索了数字产品交易市场,有序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2023年,浙江省大数据交易中心与人民数据、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和中国电信等多家单位成立数据要素联盟,基于不同的数据要素需求,单独设立数据国际交易专区、两个产业特色专区和六个区域专区,丰富了数据要素获取、加工和交易的市场体系,推进数据要素确权和流通等工作,交易模式愈发成熟。不仅如此,浙江已建成并启用新兴行业领域的产业大脑,鼓励企业加大数字产品的研发力度。截至2023年底,浙江产业大脑能力中心已累计上架1000个以上数据产品和10000个以上能力组件,产业数据仓体系愈发完善,为经济增长和生产力进步提供了有力保障。
虚实空间一体化方面,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深刻改变了群众消费习惯,为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潜在市场空间提供了新机遇。浙江省积极推进端侧大模型、跨屏互联和柔性屏等数字硬件设备的开发力度,运用数字人、人工智能大模型和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拓展消费购物体验空间。与此同时,浙江省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实现政府、企业和客户的互联,基于数字平台整合线上线下商业资源,支撑产业链横向纵向延展,推动商业综合体打造即时消费和虚拟购物等消费新场景。截至2024年4月底,浙江已累计布局和建设省级示范智慧商圈20个、省级及以上智慧商店20家、智慧旅游景区160家以上和省级新型算力中心5个,增强了智能穿戴、5G技术、VR技术和大模型等数字技术的应用程度,促进线上线下消费空间的联动,加速催生新业态、新业务,形成了一批具有浙江特色的标志性成果。
(三)加快改造升级,提高传统产业发展效率
激发传统产业发展活力的重要支点在于产业数字化转型。只有数字经济充分渗透各产业领域,才能更好地畅通产业再生产循环。浙江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推进制造业集群式、智能化、高端化发展,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生产环节方面,浙江加大第二产业数字化的投入力度,通过“产业大脑+未来工厂”的模式,将资源要素数据、供应链数据和贸易流通数据汇集分配,引导省域产业数字化的发展。近年来,浙江已打造细分行业产业大脑96个、数字化车间601家。不仅如此,浙江还鼓励各地市政府探索第一产业数字化转型路径。例如,台州通过搭建“亲农在线”平台,实现农业产销一体化,该平台运用病虫害识别模型和采收预测模型等数字技术产品帮助农户精细化管理农作物,保障农产品品质,精准解决农产品市场供需不匹配与流通损耗等问题。
流通环节方面,浙江积极推进数字经济在交通领域的渗透和应用,陆续出台了《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总体方案》《浙江省数字交通建设方案(2020—2025年)(试行)》等系列交通数字化改革政策,聚焦“1+7+X”的交通数字化改革总体方案,着力推进数字公路、数字港航、数字机场等应用场景的数字化改革。截至2023年底,浙江省数字交通覆盖了11万公里公路和1660公里航道。其中智慧高速和智慧航道分别扩建294公里和23公里,“浙港通”实现省内95%以上赋码,“浙大件”审批时长缩短11%,为数字交通统一基础平台全面支撑各类交通场景夯实基础。不仅如此,浙江作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高地,通过数字技术、数字平台和数据要素的多样化应用,推进城乡居民高质量就业。目前,浙江省建立零工就业平台、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平台和青团社一站式灵活就业招聘服务平台等数字就业综合性服务平台,对就业困难群体实施失业走访、技能培训、即时指导等就业帮扶,减少基层服务工作滞后性和差错率,推进劳动市场有序匹配,缓解摩擦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三、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启示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数字经济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成果,既是新质生产力的组成部分,又通过渗透改造推动传统经济发展,赋能新质生产力形成。
(一)科技创新是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先导技术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基础,数字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组成部分,关键在于数字技术不断进步,能够形成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浙江的实践表明,数字经济要发展,需要做好创新这篇文章,充分释放创新引领数字经济发展的作用。从平台来看,浙江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健全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聚焦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数字经济领域先导技术攻关,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同时,加快推进智能计算中心、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卫星互联网和5G基站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潜力。从主体来看,浙江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以企业为引领的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开展跨界合作和跨学科研究,推进数字资源合理、健康和规范的共享复用体系建设和机制探索,构建符合行业特性与区域特征的多层级数字科创平台体系,引导创新资源集聚,形成企业、政府和高校等多方参与的协同有效、自主迭代的创新网络系统。从要素来看,浙江充分发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作用,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建立更为完善的人才引进、培育、使用等机制,精准实施人才优待政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同时,按照人才成长规律,建立人才培育体制机制,营造人人皆可成长、人人皆能成才的氛围。
(二)产业创新是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有效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表现形式为催生新产业、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产业是生产力变革的具体表现,现代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直接载体,包括提前部署未来产业、持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深度融合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浙江的实践表明,数字经济作为数字科技创新的产物,深刻改变了传统经济社会运行的各个领域,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有效路径。从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来看,浙江鼓励企业提高场景创新水平,打造多元化应用场景,促进数字经济在各个产业的渗透,开发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能制造、智慧农业等多元化的高价值应用场景,培育新兴市场,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同时,建设数字协同平台,培育符合各产业需求的专业化服务商,聚焦“链上”企业数字化转型不同步、技术迭代方向迷失等关键问题,围绕重点行业和关键环节,提供多样化的数字化产品和转型服务。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来看,浙江大力推动数字技术向第一、二、三产业深度渗透。例如,在制造业领域,建设智能车间和智能生产线,推进关键工序数控化和传统设备网络化工程,实现决策智能化和动态化。不仅如此,浙江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价值,逐步优化和完善数据要素交易平台建设,打造数据要素流通生态系统。
(三)制度创新是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基础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马克思对于创新活动的解释在于通过运用已知的信息,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具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而创新不仅是技术变革的集合,也是包括技术创新在内的多种形式的创新活动。具体而言,技术创新解决的是生产力发展的问题,而制度创新则是解决生产关系变革的问题,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是更好发挥数字经济作用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保障所在。浙江的实践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和新质生产力涌现离不开完善的政策体系和制度供给。从数字经济发展而言,浙江始终沿着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的“数字浙江”战略部署走下去,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通过平台打造、人才培养等,更好突破数字经济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提高数字技术水平,促进数字经济规模持续壮大。从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而言,浙江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出台系列政策,瞄准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未来先导技术,加速建设智慧工厂等平台,持续完善数据要素规范使用,重塑平台经济竞争优势,优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以此更好发挥数字经济优势,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动力和活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J].求是,2024(11):4-8.
[2]张东刚.新质生产力:理论创新、形成机理与未来展望[J].应用经济学评论,2024,4(01):3-15.
[3]卢鹏.数实融合驱动新质生产力涌现的逻辑与实践进路[J].电子政务,2024(09):27-37.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技术赶超进程下贸易摩擦的诱发机制与中长期应对研究”(编号20CJY010)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字技术赋能区域科技创新治理研究:作用机制、绩效评价及优化路径”(编号LY23G030004)
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省“八八战略”创新发展研究院)
【责任编辑:方晓红】
最新期刊
第十一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