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10-23 星期三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学术探讨 首页 >

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安全向度

作者:刘 祎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26   发布日期:2024-10-22

摘  要  安全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重要向度。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希冀实现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和可持续安全并存的格局。但是,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在理论层面和现实层面都面临诸多安全问题。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安全愿景,破除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安全困境,完善安全理念、明确安全主体、兼顾安全议题、促进安全合作、强化安全保障等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普遍安全;全球安全赤字;全球安全倡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对外工作必须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安全问题事关人类前途命运,切实处理好安全问题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当前,全球安全形势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显著上升,全球安全赤字日益突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面临诸多安全挑战。准确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安全愿景,全面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安全困境,积极落实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安全策略,对于消弭国际冲突根源、重振全球安全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安全愿景

普遍安全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内在要求,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安全愿景。在全球各国利益交融、安危与共的新历史条件下,普遍安全以共同安全为主体诠释,以综合安全为范畴概括,以合作安全为行动要求,以可持续安全为关键保障,深刻回答了“谁的安全”“哪些安全”“如何实现安全”“实现怎样的安全”等重要问题,擘画了一幅全领域、多层次的安全图景,共同服务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长远目标。

(一)共同安全是普遍安全的主体诠释

人类命运共同体设想的普遍安全是一种多行为体主导的安全,是国与国之间的共同安全。安全应当是普遍、平等和包容的,共同安全强调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安全,呼吁各国一道为实现安全的共建、共享及共赢而努力。普遍安全超越了狭隘的个体安全或民族国家安全,强调安全是全人类的安全,是关系多行为体的共同安全。安全应当具有普遍性,不能某些国家安全而其他国家不安全,更不能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所谓绝对安全。[2]安全应当是平等的,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地区及全球安全事务的权利,同时也负有维护地区及全球安全的责任。安全应当是包容的,各国应当兼顾不同主体的合理安全诉求,以期实现最大程度的共同安全。

共同安全,要求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安全。共同安全是安全的主体诠释及本质核心,实现共同安全是全球普遍安全的必然选择,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题中应有之义。共同安全的行为体主要是国际社会各个成员国,各国应当加强地区及国际安全合作,实现覆盖多主体的安全。共同安全的实现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过程,各国应当积极行使自身在地区及全球安全事务处理中的权利,行使好维护地区及国际安全的义务。共同安全的实现是各国价值理念求同存异的过程,各国应当着力扩大各国安全利益公约数,实现更为广泛的共同安全。

(二)综合安全是普遍安全的范畴概括

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设想的普遍安全是一种宽领域的安全,是统筹协调的综合安全。安全问题具有多元性,综合安全强调统筹维护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主张各国一道为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而努力。普遍安全超越了单纯的传统安全,强调安全是涵盖传统与非传统范畴的综合安全。安全问题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联动性等特点,在全球化程度加深的影响下,安全问题的多元化更加突出,国际安全问题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既有领土争端又有宗教矛盾,跨国犯罪、气候恶化、恐怖主义等带来的挑战明显上升。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危机相互影响、交织叠加,在特定条件下相互转换,愈发突出安全问题的复杂性、联动性。

综合安全,要求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综合安全是现阶段对普遍安全内容的简要概括,实现综合安全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重点内容。看似单纯的安全问题,往往不能掉以轻心、简单应付,否则就可能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困境。[3]一方面,各国应当统筹考量安全问题的历史沿革和现实情况,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协调推进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另一方面,各国应当统筹考虑当前安全问题的解决与潜在安全威胁的应对,通过合作推动现有安全问题的解决,强化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的防范。

(三)合作安全是普遍安全的行动要求

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设想的普遍安全是一种协作性的安全,是主张对话沟通的合作安全。安全问题的跨国性突出,合作安全强调增进战略互信、通过对话协商推动区域与国际安全,倡议各国一道为实现安全层面的双赢、多赢和共赢而努力。普遍安全超越了竞争对抗思维,强调安全是各国共同作为而达成的合作安全。单则易折,众则难摧。邻居出了问题,切勿事不关己、高高挂起。[4]安全问题具有跨国性的特点,任何一个国家的安全短板都可能导致外部风险的大量涌入,任何一个国家的安全问题累积到一定程度又会外溢成为区域性甚至全球性安全问题。各国可谓是安危与共、唇齿相依,风险是共担的,安全也应当是共享的,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加以实现。

合作安全,就是要通过对话合作推动国际和区域安全。合作安全是普遍安全实现的行动要求,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安全方式。合作的前提是互信,合作安全强调增进国家间战略互信,减少相互猜忌。为提升安全合作效度,合作国之间有必要建立可靠的信任机制,强化信息交流,积累信任。合作要求增进对话协商,合作安全强调通过坦诚深入的对话沟通,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家间争端。必须立足各国共同安全利益,积极培育合作应对安全风险的意识,不断扩大合作领域,积极发动集体成员协商对话,以争取最为广泛的安全合作。

(四)可持续安全是普遍安全的关键保障

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设想的普遍安全是一种持久性的安全,是发展与安全并重的可持续安全。安全应当是长期性和稳定性的,可持续安全强调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主张各国聚焦发展主题、夯实安全合作以实现永续安全。普遍安全超越了即时性的短期安全,强调安全是与发展并存的可持续安全。发展是最大的安全,没有良好的发展就无法为安全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无法增强抵御安全风险的能力。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没有安全就无法为发展创造稳定的运行环境,无法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可持续安全强调安全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希冀实现安全与发展相辅相成的良好局面,不断夯实发展根基以保证长久的安全,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就是要发展和安全并重,以实现持久安全。可持续安全是普遍安全的关键保障,推动可持续安全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可持续安全的达成要求聚焦发展主题。“只有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才能够为人类共同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5]必须推动全球化朝着平等、普惠的方向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促进可持续安全。可持续安全目标的达成要求加强安全维护能力建设。在国际社会交往中,有能力的国家应当帮助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增强维稳能力,携手抵御风险挑战,以实现自身更可持续的发展。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安全困境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在安全层面面临着理论和现实的双重考验。从理论层面来看,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三大西方国家安全理论主流学派先入为主,以其所谓安全困境的解决方案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安全建设带来了理论限制。从现实层面来看,大国博弈加剧、地区争端不断、安全议题增加致使全球安全赤字凸显,全球安全危机加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面临诸多安全挑战。

(一)理论层面的安全桎梏

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是西方国际关系研究的三大主流学派,三者就如何破除安全困境提出了各自的主张。但是,其主张均有难以克服的弊病,无法长久地保障普遍安全,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安全构建带来了严重桎梏。

现实主义安全观主张以“均势论”和“霸权稳定论”破除安全困境,充满着悲观主义情绪,暗含为霸权主义辩护的嫌疑,其在西方世界的盛行无疑给人类命运共同体“普遍安全”的理论构建带来了阻力。均势论认定国家间的实力均衡分布最有利于国际稳定,均势状态的达成则主要依靠自强和结盟两种方式。但均势状态尚未形成,极易导致军备竞赛等问题的出现;均势状态一旦形成,均势方存在野心膨胀的可能。霸权稳定论认定霸权能够带来安全与稳定,霸权国越强大,其为国际社会提供的作为稳定器的公共产品越多,国际体系的稳定越有保障。稳定与否取决于霸权国的能力和意愿。但从“能力”与“意愿”而言,竞争者的出现以及国际公共产品成本大于收益情况的出现,都容易使国际社会陷入动荡。

自由主义安全观主张以“相互依赖”和“民主共和”破解安全困境,理想主义和意识形态对抗色彩浓厚,其在国际社会的广泛传播亦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带来了安全层面的理论阻碍。相互依赖理论认为只要国际社会相互依赖,国际机制被建构出来,国际安全就必定能够实现。现实情况是,国家间非对称性现象的大量存在使得相互依赖极易沦为单方面的依附。民主和平论以西方民主为标准划分和平地带与战争地带,认定民主国家之间不会发生战争,而民主国家与非民主国家之间存在战争,且战争的根源是非民主国家社会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鳕鱼战争”等历史事实表明所谓的民主国家间的“和平”“文明”不过是虚幻的泡沫。

建构主义安全观主张以“安全共同体”的建立破除安全困境,过分强调观念的重要性,在实际操作中实行双重标准,其在国际社会影响的不断扩大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安全理论构建造成了压力。规范、文化和认同是建构主义的重点内容,其中规范是对拥有一定身份的行为体的适当行为的集体期望,文化是社会建构的共有知识,认同是社会互动和社会承认的结构。[6]在建构主义安全观框架下,各国通过文化认同达成集体互信并在此基础上结成区域体系,形成“安全共同体”,共同维护区域内安全。然而,安全共同体以观念结构取代物质结构,与社会现实严重脱节,还过度强调同质性文化,与人类社会的文化多样性相悖。

(二)现实层面的安全挑战

2017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指出:“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7]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8]中国对全球治理面临的形势作出深刻判断,安全赤字被纳入全球治理的赤字范围内。具体来看,大国博弈不断升级,地区热点此起彼伏,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叠加,全球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从大国博弈来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强化对中俄两国的围追堵截,煽动国际对抗,全球安全框架遭到严重破坏。在美国遏制政策的影响下,中美安全不稳定性提升。近年来,美国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伙同其盟友加大对华围堵力度,对双边关系乃至全球安全都造成了严重影响。在美国敌对政策的影响下,美俄紧张关系持续升级。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不断东扩,双方矛盾日益激化,严重威胁周边及全球和平稳定。

从地区热点来看,欧洲、中东等地区安全热点问题持续发酵,加剧了21世纪的安全挑战。在欧洲地区,安全架构面临瓦解,北约东扩等问题导致地区安全局势更加复杂。北约东扩不断蚕食和挤压着俄罗斯的安全战略空间,瓦解了欧洲原有的以俄罗斯为重要一极的安全架构,加剧了全球阵营对抗。在中东地区,安全矛盾依旧尖锐,巴以冲突等问题加剧了中东地区的撕裂。巴以新一轮冲突的爆发致使地区经济遭到严重冲击,对巴以双方、中东地区乃至世界局势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从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来看,两者叠加共振,给国际社会的安全稳定带来了更为复合式的影响。传统安全危机极易导致多领域非传统安全危机的发生,例如粮食安全危机、人道主义灾难、公共卫生安全的崩溃等。非传统安全危机的发酵极易诱发传统安全威胁的出现,带来冲突、动荡甚至战争。例如缅北地方武装冲突的爆发背后是民族矛盾等非传统安全威胁的长期积累,矛盾的积攒致使武装冲突的爆发,给周边安全局势带来恶劣影响。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安全策略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兼具理论性与现实性的历史过程,在完备的理论框架下,各国应当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确方向,从安全理念、安全主体、安全范围、安全方法、安全保证等各个方面入手,切实维护国际安全,促进普遍安全的世界的实现。

(一)完善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安全理念

新的安全形势呼唤树立新的安全理念,世界亟须一套新的安全理念体系帮助各国走出安全困境、走向普遍安全。全球安全倡议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长远目标,是中国在国际安全新形势下提出的安全理念,对全球安全作出了新的畅想,擘画了新的国际安全蓝图,超越了西方国际传统安全观,为人类社会通向普遍安全提供了思想指引和正确路径。

首先,全球安全倡议强调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呼吁重视各国安全合理关切,主张走共同安全的道路,明确指出冷战思维、单边主义、阵营对抗和霸权主义应当受到抵制和反对,有助于破除现实主义安全观主张的个体安全、均势、霸权等带来的消极影响,展现出更多的平等性。其次,全球安全倡议强调必须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主张彼此尊重,有利于破除自由主义安全观主张的民主和平论带来的不利影响,展现出更多的包容性。最后,全球安全倡议强调发展在安全中的重要作用,即强调物质在普遍安全实现中的基础性地位,主张搭建更为完善的安全合作平台,有利于摆脱建构主义安全观过度强调观念要素、忽视物质基础的消极影响,展现出更多的全面性。全球安全倡议拓宽了全球安全视野,为应对全球安全挑战、构建国际新安全格局提供了新的理念指引。

(二)明确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安全主体

应对纷繁复杂的安全问题,核心是明确安全主体、落实主体责任。在不确定中稳定全球大势,需要各国尤其是主要大国、各安全组织(论坛)、联合国发挥应有效能,共同担负起全球安全建设的重任,以实现普遍安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大国是国际社会在实力不对称和权力不平等的情况下,维护全球安全的关键因素。各主要大国必须明确自身在国际安全治理中的使命与任务,协调好自身安全利益与全球共同安全利益的关系,维持好大国战略关系的稳定。同时,积极为全球安全维护提供公共产品,推动普遍安全的实现。各安全组织、安全论坛在全球安全维护中承担着重要使命。上海合作组织、中非和平安全论坛等组织和论坛应当明确自身的组织优势,在多边框架下深化安全领域政策沟通,凝聚起组织、论坛成员应对安全问题的合力,共同促进普遍安全的实现。世界唯有一个体系,即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世界唯有一套规则,即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9]联合国在解决全球安全问题中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担负着全球安全维护的重要使命。联合国应当高举真正的多边主义旗帜,凝聚各方合力以应对国际安全挑战,共同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兼顾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安全议题

当前的安全议题愈加复杂,不仅有各类传统安全问题,还有各类新兴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两种安全问题交织叠加、层出不穷,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共生关系。为此,必须通盘考虑安全问题的现实状况,增强忧患意识,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实现全球普遍安全。

在处理国际安全问题时,各国应当注重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安全风险预判能力。当前国际安全问题具有突发性和突变性的特点,既有“黑天鹅”事件也有“灰犀牛”事件,但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仍有其各自变化发展规律。各国应当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对各类重大安全风险特点规律的认识,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防范体制机制,提高防范化解安全危机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同时,应当多管齐下、综合施策,提高安全危机解决能力。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在国际安全格局中叠加共振,给全球安全治理带来更为严峻的挑战。各国应当兼顾传统安全议题与非传统安全议题,系统考虑安全问题的现实状况,多管齐下、综合施策,以提高对安全问题的系统处理水平,有效应对各类安全挑战。

(四)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安全合作

当今世界,各国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在困境面前,单打独斗不符合时代发展潮流,也成为不了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在安全困境面前,各国加强交流合作,以对话协商的形式解决纷争,确立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全球和地区安全新架构,才能有效应对各类安全挑战。

对话协商、劝和促谈是完善全球安全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安全方法。各国应当加强战略沟通,增进安全互信,消除危机产生的根源。即便危机发生,各国也应当秉持公道正义,在国际安全争端的解决中尊重各方合理安全关切,支持平等协商,坚持劝和促谈、斡旋调停。2023年,中国对促成沙伊复交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促进中东和平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此次复交也说明了对话协商在国际安全问题解决中的重要作用。搭建双边和多边安全协作平台是推动全球安全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安全方法。安全问题是对全人类的挑战,仅仅依靠某个或者某些国家是无法实现普遍安全的。积极参与双边和多边安全协作,推进安全理念对接和利益互融,实现国际社会的通力合作才能更为有效地解决安全问题。

(五)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安全保障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南北鸿沟显著扩大,逆全球化思潮泛滥,以发展作为保障的国际安全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放眼世界,可持续发展是各方的最大利益契合点和最佳合作切入点,是破解当前全球性问题的“金钥匙”。[10]发展是安全的根本性保障,统筹发展与安全是破解全球安全赤字、推动普遍安全实现的基础。

发展是破除全球安全困境、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根本安全保障。首先,各国应当凝聚发展共识。保护主义即作茧自缚,“小院高墙”只会限制自己,极限制裁害人害己,脱钩断供行不通、走不远。[11]在各国利益交融深刻的今天,各国应当摒弃意识形态偏见,凝聚全球发展共识,互促繁荣。其次,在全球经济下行严重的情况下,各国应当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助力经济复苏。国际社会应当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的新机遇,打破制约知识、技术、人才流动的壁垒,深化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强化创新成果共享,以科技创造新动能。最后,应当构建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加强团结合作,促进世界大发展大繁荣,为全球安全提供有效保障。2022年,习近平主席在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上呼吁各国共建团结、平等、均衡、普惠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强调发达国家要积极履行义务,发展中国家要深化合作,南北相向而行,不让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人掉队。

安全是人类活动的根本需求,是人类社会的共同期盼,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重点向度,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安全层面的最终目标。“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中国人民愿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12]传统的西方国际安全观严重桎梏着全球安全问题的有效解决,加之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全球安全赤字凸显,人类社会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从安全理念、安全主体、安全范围、安全方法和安全保障各层面积极作为,将不断拓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安全空间,助力实现最深层次的全球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47.

[2]习近平.积极树立亚洲安全观 共创安全合作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4-05-22(02).

[3]习近平.坚持合作创新法治共赢 携手开展全球安全治理[N].人民日报,2017-09-27(02).

[4]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7-01-20(02).

[5]习近平.与世界相交 与时代相通 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N].人民日报,2021-10-15(02).

[6]郭树勇.建构主义与国际政治[M].北京:长征出版社,2001:4-5,17.

[7]习近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N].人民日报,2017-05-15(03).

[8][1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60,63.

[9]习近平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N].人民日报,2020-09-24(01).

[10]习近平.坚持可持续发展 共创繁荣美好世界[N].人民日报,2019-06-08(02).

[11]习近平.构建高质量伙伴关系 共创全球发展新时代[N].人民日报,2022-06-25(02).

本文系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编号23ZDA023)的阶段性成果。

(刘祎系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同济大学基地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易玉洁】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十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