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10-23 星期三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首页 >

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遵循的“六个坚持”重大原则

作者:陈柳钦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31   发布日期:2024-10-22

摘  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站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制高点,明确提出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遵循“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重大原则。这“六个坚持”重大原则深刻揭示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政治保证、价值取向、内生动力、战略导向、法治保障、思想方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主动和战略自信,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根本遵循。

关键词  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式现代化;“六个坚持”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2024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时强调,“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1]“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强调了改革之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紧紧围绕”则明确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指向,为更好地以改革为先导、向改革要动力,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鲜明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贯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等原则”。[2]这“六个坚持”重大原则,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政治保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3]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处于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位置,始终是各项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确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坚持正确方向。

波澜壮阔的伟大征程,依靠坚强有力的掌舵领航。无产阶级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斗争必须由自己的政党来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近代以来,中国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百姓生活十分困苦。走现代化道路,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回顾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领导人民对现代化进行不懈探索和奋斗的历史。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首先要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党中央是党的大脑和中枢,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决定权在党中央。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是风雨来袭时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坚实依托,是党保持团结统一和强大战斗力、不断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如果党中央没有权威,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可以随意不执行,党就会变成一盘散沙,党的领导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就会成为一场空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在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中央纪律检察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九个以”的实践要求,深刻阐明政党自身建设之于社会变革的带动作用,鲜明提出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目标遵循。[4]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坚持以改革精神管党治党,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强调,“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不断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5]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新时代的一场伟大革命,坚持党的领导不仅是个大是大非问题,更是个原则立场问题,容不得半点犹豫和丝毫模糊。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强调“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6]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7]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改革的实践中,人民群众迸发出无限的激情和活力,不仅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也为改革的正确思想与政策制定贡献了丰富的精神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收入分配、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方面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落到实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8]“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9]这是对人民全面深化改革主体地位的诠释,彰显了人民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动力和保障。“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10]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新征程上,要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既通过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好“蛋糕”,也需要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把人民评价作为改革成效的最终评价,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改革成败的最高标准。衡量改革成效的标准可能有千条万条,但“民心最重要”,让群众受益和满意是第一条。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11]民生连着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三、坚持守正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内生动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将“坚持守正创新”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强调“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12]这一重大原则深刻阐释了坚持守正创新的重要意义,揭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内生动力。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守正就是要坚守真理、坚守正道,牢牢把握住自然变化的基本法则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来办事情,通俗来讲就是要“坚持正确的”;创新就是勇于探索、开辟新境,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主动性创造活动,既包含理论性的创造活动,又包含实践性的创造活动。守正与创新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守正”为“创新”提供定力,“创新”为“守正”增添活力。

善于守正者强,勇于创新者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13]“坚持守正创新”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14]这既包括“破什么、立什么”的认识论,也包括“怎么破、怎么立”的方法论。全面深化改革是“破”与“立”的辩证统一,“破什么、立什么”取决于社会主要矛盾,统一于党的主要任务。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的重要性,“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15,16]

推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要守党的全面领导之正,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之新。推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灵魂是马克思主义。要守马克思主义之正,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之新。要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正,创中国式现代化之新。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指出,在改革方向问题上,必须十分清醒,“我们的方向就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17]“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要搞其他什么主义”;[18]一些人“把改革定义为往西方政治制度的方向改,否则就是不改革。他们是醉翁之意不在酒”,[19]对于一些人开出的各类形形色色的“改革药方”,要看清实质、辨明是非、不为所惑。同时,要深刻认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唯有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

四、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导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将“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强调“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20]加强制度建设,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后半程要完成的主要历史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21]社会生产力发展到哪里,改革就要推进到哪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和利益固化藩篱愈加难以破除,制度建设的任务也就愈加繁重,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因此,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提高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强制度建设,是改革进程本身向前拓展提出的客观要求,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其中,根本制度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质内容和根本特征,起着奠基础、定方向、管全局的作用,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巩固,必须筑牢;基本制度体现了根本制度的内在规定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基础,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探索创立的治国理政的主要制度,要与时俱进完善和发展;重要制度是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的一些具体制度,需要持续创新,以填补制度空白,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制度带有全局性和稳定性,而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三个更加注重”,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改革问题的理论认识,将推动全体人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探索。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三个更加注重”,进一步提高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创造和释放更多改革红利。

五、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法治保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22]法治与发展、法治与改革、法治与现代化具有密切关系。用明确的法律规范来调节社会生活、维护社会秩序,发挥法治在促进发展、深化改革、推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共同经验。国运兴盛系于法治,全面深化改革要符合法治精神,尤需法治保障。

法者,治之端也。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从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到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进程也是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治的进程。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在党的全会文献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必须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23]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逐步推进,体现了改革与法治的有机互动。

改革是一个通过革故鼎新增活力、添动力、聚合力的过程,需要依靠法治凝聚改革共识、排除改革阻力、巩固改革成果、有序推进改革。改革,大潮奔涌;法治,固本强基。新征程上,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必须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协调推进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改革,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机制,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六、坚持系统观念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思维方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将“坚持系统观念”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强调“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24]系统观念作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是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在批判形而上学和机械论时,将系统作为标志事物整体性存在的哲学范畴,揭示出人类社会是“一切关系在其中同时存在而又互相依存的社会机体”,[25]为人们洞悉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系统性原则。

在推进改革中,坚持系统观念,既要从改革的整体出发,看到改革的整体问题,又要注重改革的具体问题;既要关注改革眼前问题,又要着眼改革长远问题;既要把各个领域的改革看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又要找到改革不同领域的内在联系。简言之,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要十根手指弹钢琴;不能顾此失彼,不能畸轻畸重,不能单兵突进,要把握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运用好系统观念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兵不成将,独木不成林。全面深化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单一行动,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整合各方智慧和力量,汇聚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动力。改革越深入,越需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来谋划推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其内容涵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等多个维度,既触及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又关乎生产关系的调整优化;既着眼于经济基础的稳固,又致力于上层建筑的完善,是坚持系统观念的时代典范。坚持系统观念,要充分认识到每一项改革都需要其他的改革来协同配合,使全面深化改革更加科学、有序、高效,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定不移地秉持系统观念,以前瞻性思考洞察改革趋势,以全局性谋划引领发展方向,以战略性布局统筹各方资源,以整体性推进确保改革措施贯彻落实,促使深化改革持续向纵深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的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决定召开二十届三中全会[N].光明日报,2024-05-01(01).

[2][3][5][6][7][12][21][22][23][24]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N].人民日报,2024-07-22(01).

[4]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N].光明日报,2024-01-09(01).

[8]习近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J].求是,2024(07):4-13.

[9]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J].求是,2024(10):4-15.

[10]习近平在重庆考察时强调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N].光明日报,2024-04-25(01).

[1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08):4-20.

[13][1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1).

[15]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N].光明日报,2014-11-10(1).

[16]习近平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 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探索新路[N].光明日报,2015-03-06(01).

[17]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6.

[18]习近平.在学习《胡锦涛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4.

[1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251.

[20]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N].光明日报,2012-11-19(01).

[2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43.

(作者系北京中宣文化研究院院长、首席研究员,钦点智库创始人兼理事长)

【责任编辑:马玉】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十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