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数字鸿沟现状调查及启示
摘 要 信息技术革命以不可逆的速度,将人类从工业化时代带向数字化时代。以无锡地区五个社区随机抽取的283位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为调研对象,分析了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现状,剖析其产生的主观和客观原因,从政府、媒体、企业、家庭等多维度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发挥政府主导、媒体宣传以及社会协同作用,弥合数字鸿沟,推进数字适老化进程,提高老年群体的数字包容能力。
关键词 数字鸿沟;适老化;无锡
一、研究背景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总人口的7%时,可认为该地区或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全国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占13.5%,这意味着我国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23年底,无锡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比达到28.5%,标志着无锡已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成为亟须关注的焦点,其中,老年人口的数字鸿沟问题尤为突出。
数字鸿沟是指拥有信息时代先进工具的人与那些未曾拥有者之间存在的鸿沟,反映了在信息与网络的拥有和使用以及信息意识等方面的差异。[1]老年人口面对的数字鸿沟,是指老年群体在互联网设备使用技能和互联网信息知识等方面与其他年龄段群体的差异。“适老化”原指建筑、环境、公共设施在设计时以适应和方便老年人为目的,便捷老年人的生活。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适老化”逐步从建筑空间、生活空间向社会空间、数字空间拓展。“数字适老化”旨在激发信息技术的数字赋能作用,让老年群体能够放心、安全和便捷地使用数字产品和数字服务,并利用数字技术解决老年就医、出行、养老和休闲娱乐等生活问题。[2]虽然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数字适老化的政策,但老年网民在老年总人口的占比还远低于其他年龄段占比。数字社会发展越迅速,需要解决老年人口的数字鸿沟和数字融入问题就越迫切。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课题以无锡经开区玉兰花园和信成花园社区、滨湖区河埒社区和泰康社区、惠山区新惠社区中随机抽取的300位60岁及以上老人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3份,有效问卷率为94.3%。为了深入地了解老年人的数字化现状,本研究对老年人进行了家访,收集了他们更为细致的使用习惯和偏好信息。同时,还将其家庭成员作为辅助调查对象,来了解老年人的数字化现状以及家庭成员在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中的作用。
(二)研究内容
本研究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无锡市老年人数字化现状的调研,全面了解老年人在数字化设备使用、互联网应用以及数字化知识获取等方面的现状,分析造成老年人数字鸿沟的主观和客观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首先,本研究收集了283位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相关信息,包括他们的年龄、性别、学历、退休前职业、退休金以及居住情况等。然后,深入探讨了老年群体的数字化现状,包括他们对智能手机的拥有率、使用频率、主要用途以及上网时长等。同时,还调查了老年人认为他们需要提升的数字化操作技能以及他们学习数字化技能的途径。此外,本研究还关注老年人在使用数字技术时遇到的困难和顾虑。在分析老年人数字鸿沟存在的主观和客观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弥合数字鸿沟的路径,从政府、媒体、企业、家庭等多个角度提出解决方案,以推进数字适老化,提高老年群体的数字包容能力。
三、调查结果
(一)老年群体数字化现状
针对受访的283名老人的调查结果进行量化分析。在面对数字化技术的态度方面,约有61.2%的受访老年人对于数字化技术持积极态度,他们认识到数字化带来的便利性,并愿意尝试学习使用新技术。另外,有20.3%的老年人表现出较为谨慎的态度,希望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指导。剩下18.5%的老年人则对数字化持有不同程度的顾虑,主要担忧包括对网络安全的疑虑、对操作复杂性的畏惧以及对经济成本的考量。在数字设备的拥有情况方面,90.7%的老人拥有智能手机。42.4%的老年人在智能手机以外还使用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分析结果表明,无锡大多数老年人已经“触”网,正在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数字红利。
在初步掌握了老年群体的数字化现状之后,进一步探讨了他们使用数字技术的具体目的和需求。本研究主要分析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主要用途。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主要活动是网络社交,其中高达90.5%的老年人通过智能手机使用微信、QQ等社交软件与朋友和家人保持联系。然而,在利用数字技术服务于医疗和行政事务方面,老年人的参与度相对较低,只有34.1%的受访老年人表示他们使用智能手机进行在线挂号、远程问诊或处理行政事务。二是上网时长。老年人每天上网时长存在较大差异,约2.5%的老年人每天上网超过6小时,但也有13.3%的老年人每天上网不足1小时。整体分析,大多数老年人的上网时间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表现出理性使用网络的态度。三是学习需求。老年人对学习数字化智慧医疗技能的需求非常迫切,高达92.8%的老年人希望掌握在线挂号、远程问诊和预约等技能。此外,休闲娱乐也是老年人希望提升的数字化技能之一,占比达到82.7%。一部分老年人展现出了强烈的学习动机,希望通过掌握最新的技术,在社交平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并记录自己的晚年生活。四是学习途径。在学习数字化技能的途径中,家庭支持是老年人获取数字技能的主要渠道,高达89.2%的老年人在家人的协助下开始了他们的数字化学习之旅。43.3%的老年人通过自我探索逐步提升了自己的数字化操作技能,35.1%的老年人通过参与老年大学和社区组织的教育活动,扩展了他们的数字知识与技能。五是学习顾虑。老年人在数字化社会中存在一些顾虑,85.6%的老年人对网络诈骗表示深切关注,84.8%的老年人担心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69.2%的老年人认为高昂的数据流量费用增加了他们使用数字服务的经济负担。此外,老年人指出,当前的数字界面和操作流程过于复杂,导致其学习上的畏惧和抵触。
(二)老年人“数字鸿沟”存在的原因
在客观层面,老年人数字化程度受设备因素、健康因素以及社会辅助因素的影响。第一,智能手机设备普遍未“适老化”,其中字体过小、界面花哨、操作复杂等问题普遍存在,给老年人带来了使用困难,担心隐私泄露和诈骗等问题使老年群体产生畏惧心理。第二,由健康因素导致的问题变得更加突出。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体力及脑力出现衰退,视力障碍、手指灵活性减弱等导致老年人在使用智能手机时存在频繁的不便和误操作,而大脑功能减退影响了老年人的学习和记忆能力,降低了他们学习数字化技能的效率和动机。第三,尽管部分老年人已拥有智能手机,但他们对设备的操作尚不够熟练,数字化技术的不可逆渗透对老年群体构成多重挑战,缺乏有效的学习途径和资源也限制了老年人提升数字技能的可能性。因此,社会辅助体系在为老年人提供数字教育方面存在不足,老年人面临着如何学习以及去哪里学习数字化技能的问题。
在主观层面,老年人数字化程度受其学识和认知差异、技术接受态度、心理障碍、经济状况、退休生活模式以及社会角色和身份认同等因素的影响。第一,教育背景和知识水平对老年人接受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产生显著影响,较低学历的老年人可能对数字化感到陌生和难以理解,从而产生无助和挫败感。第二,老年人对新技术的接受态度不同,一些老年人愿意尝试学习,而另一些老年人可能因恐惧变化或坚持旧习惯而排斥新技术。第三,经济状况也是重要因素,经济条件较好的老年人更有能力购买和使用先进的数字设备,而经济条件较差的老年人可能无法接触或使用这些技术。第四,退休生活方式和社会角色认同也会影响老年人对数字化的态度和参与度。一些老年人可能更倾向于享受宁静的退休生活,而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数字技能。
四、研究启示
(一)政府引领:顶层设计与政策保障推动数字适老化进程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顶层设计和政策保障方面。在政策和国家宏观调控方面,明确数字包容社会构建的发展方向。[3]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表明已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为国家战略,重点解决数字社会老年群体的应用顽疾,破解跨越数字鸿沟的“卡脖子”问题。
作为深度老龄化的城市,无锡应多部门联合推进,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高频率事项和服务场景,出台一系列解决老年人数字鸿沟的有效措施,把数字适老化纳入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难题,建立老年人基本服务清单制度,自上而下地做好社会保障服务。老年大学要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编写具有可操作性的教材、开发贴合老年需求的课程,开展分班、分层教学,搭建沉浸式、体验式教学场景。例如,对于零基础学员,开设智能手机操作基础班,以教会其网络聊天、网络就医、网络购物、网上银行操作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业务为目的,帮助该类学员跨入数字化大门;对于有一定基础的老年学员,可开展以提升技能为目的的课程,如微视频制作、高级摄影等。从易到难,教学内容直观清晰,教学方法生动灵活,让处于各个水平段的老年人都能找到自己匹配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方言识别功能以及文字、数字放大功能等。[4]
(二)媒体助力:多渠道宣传打造老年人数字化学习新风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媒体形式也在不断演变,从传统的主流媒体到现在的自媒体,可以报道数字化、智能化营造出的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温馨画面以及老年人成功跨越数字鸿沟的案例,打造以老年群体为主要受众对象的电视频道和娱乐节目,来激励和倡导更多老年群体积极参与数字技能学习。例如,由无锡广电主办、无锡老年大学等单位协办的《乘风破浪的爷爷奶奶》节目,展示了老年人在学习数字技能中的积极态度和成就,不仅增强了他们的社会参与感,也为同龄人树立了学习的典范,推动更多老年人加入到数字化学习的行列。
此类媒体宣传不仅改变了社会对老年人抵触学习数字技能的刻板印象,还构建了积极、包容的学习氛围,让老年人在享受数字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能体验到学习和成长的乐趣。随着《乘风破浪的爷爷奶奶》此类节目的推出和普及,可以提高老年人群体在数字化学习方面的积极性,使他们逐渐摒弃对技术的恐惧和抵触情绪,积极融入到数字化社会中去。同时,通过媒体宣传给予老年人更多的自信和勇气,让他们敢于尝试新事物,不断追求学习和进步。通过媒体宣传的力量,增强老年人的数字素养和社会参与感,促使整个社会更好地理解和支持老年人的学习与成长。
(三)社会共建:企业、家庭及志愿者三方协同提升老年人数字体验
一是企业研发。随着智能手机在老年群体中的普及,数字接入层面的鸿沟有所缓解。然而,当前智能设备研发往往忽视老年用户特殊需求,偏向年轻消费者。本研究特别强调企业在推动数字适老化进程中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应关注老年群体的权益保护,实现产品与服务的全年龄段普惠。此外,政府应积极推动与企业的合作,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开发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智能产品和服务,推动数字技术普及并促进老年人数字融入。这些举措助力构建包容多样的数字生态系统,旨在为包括老年人在内的所有社会成员提供更好的数字体验。
二是家庭反哺。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家庭反哺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年轻一代应抽出时间与家中老年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尤其是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应用方面,耐心解答老年人对数字科技的疑问,教授他们数字产品的使用方法,关注他们的数字化学习接受意愿和适应程度,实现“数字反哺”。定期分享数字化最新进展有助于缓解老年人使用数字产品时可能的焦虑和恐惧,鼓励他们积极融入数字化世界,从而有效地跨越数字鸿沟。这种数字技能传递方式也使家庭关系更加亲密,为家庭中的老年成员和年轻一代带来了双向的积极影响。家庭反哺在推动老年人数字融入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它是实现家庭内部知识传递和情感交流的重要机制。
三是志愿者参与。志愿者参与在推动数字适老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数字适老化需要社会广泛参与,以构建一个全面支持老年人的共同体。针对老年人对数字化技能学习的强烈需求,电信、银行和医疗机构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行业,可以与乡镇或社区组织联合,开展线下公益讲座和培训工作坊,从而帮助老年人掌握关键的数字化技能,如应用下载、移动支付、在线购物和网络预约挂号等,并普及电信防诈骗知识,以减轻老年人对数字参与的恐惧和焦虑,促进他们更积极地融入数字生活。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陈德权,杜天翔.数字适老化的实践逻辑、概念阐释与实现路径[J].电子政务,2022(12):101-110.
[3]黄德桥,路耀.农村老年人“数字鸿沟”的形成及弥合路径[J].当代职业教育,2022(6):22-30.
[4]周裕琼,丁海琼.中国家庭三代数字反哺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国际新闻界,2020(3):6-31.
本文系2023年无锡市软科学项目“老年群体的数字化现状及对策探究——以无锡为例”(编号KX-23-C06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马玉】
最新期刊
第十一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