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9-08 星期日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首页 >

新时代十年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变革的总体性叙述

作者:赵昌旭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138   发布日期:2024-7-22

摘  要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一环,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新时代十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在突破性变革中取得开创性成就,树立起了现代化建设的时代里程碑。充分把握新时代十年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变革,要立足于总体性视域审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在实践、理论、制度、精神文明以及方法论层面上取得的显著成就,进而深刻感知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时代底蕴。

关键词  新时代十年;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变革;总体叙述

作为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专有名词,“新时代十年”不仅划定了当代中国史的全新界定阶段,更重要的是绘制出了历史研究的崭新区域,为回顾总结十年间的伟大变革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契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成就是全局性、根本性、格局性的呈现,具有重大研究价值与时代影响。作为新时代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战略任务,“中国式现代化”是深化“新时代十年”研究不容忽视的重要研究领域。同时,分析当前学界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相关成果可知,现有研究成果充沛、视域广泛且主要集中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机理、对比分析、理论意涵和时代价值等层面,而反观以“新时代十年”为切口,以“新时代十年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心的相关研究略显薄弱,亟须深入研究和完善。因此,本文立足于“新时代十年”这一整体阶段,考察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总体性成就,并对该阶段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展开总体叙述。

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和社会形态演变等相关阐述和分析中,可以充分认识到,“总体性逻辑是马克思研究社会历史的基本方法”。[1]因此,把新时代十年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加以考察,必然要求从总体性的研究层面深刻把握,即关联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理论、制度、精神文明以及方法论等子系统,必然需要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的成就变革展开叙述。

一、以变革性举措开创全局性实践成就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紧密关联,特别是新时代十年现代化建设已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聚焦点与主攻方向。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聚焦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推进系列变革性实践、出台诸多创新性举措,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性成就,为开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奠定扎实物质基础与经验支撑。正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十年的创新实践举措,才使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伟大实践成就成为可能;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梯级推进也充分印证新时代十年系列变革举措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一是新时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定型完善与创新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必要战略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确立了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主要内容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并构成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要素。新时代十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全面铺开、有力推进,党和国家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胜利、攻克了诸多结构性和深层性的障碍矛盾、取得了全面依法治国重大历史性成效、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根本扭转。“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推进、成效卓著,驱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提供稳固的战略支撑。

二是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工程的实施,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不断显现,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营造出和谐生态格局。新时代十年,中国共产党对生态文明建设事业高度重视,作出一系列事关生态文明发展的部署与举措,“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绿色发展”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发展理念,“污染防治”成为务必攻克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目标与建设理念已然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独特标识,并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重视程度超乎以往任何国家的现代化模式,呈现了现代化发展的中国风貌。新时代十年,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2]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格局。

三是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使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和制度体系更加科学高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开启以一手抓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一手抓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新实践。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机构实现了系统性和整体性重构,使上层建筑不断合乎经济基础的发展新要求;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不断彰显并发挥效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保障。新时代十年,党不断改组、完善党和国家机构,使其服务于现代化建设的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同时,特别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也提出了“现代化”的新要求。这不仅是对新时代十年中国式现代化领域的完善扩充,更是充分厘清治理现代化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现代化等方面的内在关系,充分展现了这一阶段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创新发展。

二、以原创性理念塑成前瞻性理论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必然无法脱离现代化理念的科学指引。在新时代十年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为指导,创新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指导理念、总结归纳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经验,不断塑成具有前瞻性指导价值的理论体系。

归纳梳理新时代十年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系列理念构建和经验积累,可以发现,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思考远超以往任何时期,所构建的现代化理论体系颇具传承性、时代性与前瞻性。

一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全新的部署安排实现着对以往现代化部署的继承与突破。以“四化同步”发展理念为例,早在1963年,周恩来同志科学论述“四个现代化”之时,便提出了“我们的四个现代化,要同时并进,相互促进,不能等工业现代化以后再来进行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理念部署。[3]党的十八大则明确提出了“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四化”发展理念。[4]此外,新时代十年,中国共产党也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阶段部署安排,以新时代“两步走”的阶段部署实现着对改革开放前“两步走”、改革开放后“三步走”、21世纪初“三步走”等部署安排的新超越。新时代十年,中国共产党不断以创新性的理念指导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使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更趋科学性、更具现实性。

二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上升至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建设高度,以向世界贡献现代新文明的自觉推进现代化发展。新时代十年,中国共产党对于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认识与理念构建已然上升至文明高度,这不仅是基于中国为世界现代化所贡献出的重大成就,更是源于中国式现代化所践行的理念、道路等呈现出的现代化新图式具有独创性的文明意蕴。无论是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目标追求、对现代化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有效处理,还是对人口规模巨大国家迈进现代化的难题破解、对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念坚守以及坚定走好和平发展现代化道路的行动自觉等,都充分展现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力图构建现代化崭新文明图式的理论自觉。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满怀热忱地讲到,“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5]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从文明的高度论及中国式现代化,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统筹推进“五大文明”协调发展理念的科学性,也充分证实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所独具的文明性价值。

三是党的二十大实现了现代化理念的融汇新生,初步构建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实现着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系统性指导。新时代十年,特别是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后,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理念思考、体系构建、实践举措等产生了诸多新认识。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新时代以来的一系列现代化新理念和新观点作出了系统概括与归纳,初步搭建起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理念的集成之作。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初步构建不仅实现了新时代十年现代化经验的凝练升华,更是以理论框架的形式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开展中心任务提供了理论指导。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生成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对中国共产党人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完善,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科学回答与时代新解。

三、以深层性建设筑牢根本性体制保障

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稳固发展的关键在于要有健全和稳定的制度予以保障。新时代十年,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体制机制、制度规范建设,无论是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发展还是法律法规的补充健全等,党在制度建设中取得的成效尤为瞩目,俨然为中国式现代化织了一张制度保障网。

以新时代十年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体制革新、制度建设等取得的成就为参照,深刻审视其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所起的支撑性保障作用可知,中国共产党通过深层性和根本性的夯基立梁实现着与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互促共进。

一是新时代十年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健全,保证了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领导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强大主体。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党的领导置于全新高度,在维护党中央权威、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落实党的全面领导等问题上作出一系列全新规定。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通过出台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党内法规文件等对规范和强化党的领导提供了重要支撑力量。新时代十年间,中国共产党相继开展多次党内主题教育实践、深入开展反腐惩恶斗争、推动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等,同时中共中央陆续制定或修订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等一系列党内法规文件,有效提升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能力。

二是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深入推进,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国家治理能力显著增强。作为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在现代化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所属的政治上层建筑地位使其发挥着对经济基础的重要保障性功能。政治体制若不能改革完善便无法有效保证经济建设取得的成果,并直接影响生产力的创新发展,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阻碍性因素。因此,新时代十年,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任务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不断纵深推进、健全完善,各职能机构部门设置更加科学、彼此关系更加协调周密。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深入推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彰显,实现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现实解答,充分释放出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效能与治理能力。

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集中彰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优势之源。伟大事业必然需要稳定的制度加以护航,需要制度优势注入鲜活动力。新时代十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健全、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各制度之间协调配合、紧密关系程度愈发深入和系统,其所塑造的体制机制优势和效能充分释放和展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并从十三个方面加以规定阐述。[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十三个方面的显著优势涉及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治国、社会协同、民族平等、市场经济与分配关系、意识形态与文化发展、民生保障、改革创新、选人用人、军队建设、“一国两制”和全球治理诸多方面,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发展提供着根本制度保障。

四、以内生性感召凝聚共识性精神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一个拥有着数千年文明且未曾中断的伟大国度所开展的现代性事业,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碰撞必然使伟大的现代性事业闪烁出光辉的精神文明色彩。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色彩当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文化内涵的滋养与传递,也正是这种内生性文化精神的激励与熏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得以凝聚出共识性、持久性、深沉性的精神支撑力量。

新时代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文化事业的传承发展问题,明确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部分与鲜明特征,并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激发民众文化自觉、增进文化认同。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提炼总结宝贵精神品质并充分发挥其内在功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厚植持久深沉而又宝贵的精神力量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方面,在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以伟大精神支撑引领伟大事业,明确了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方向所在。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下突出强调精神的重要价值,对精神的支撑引领性作用予以高度肯定,鲜明凸显出新时代“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的互动关系与逻辑必然性。[7]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例,全文关于“精神”的相关论断高达40余处,且尤为瞩目的是在报告主题中对“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8]的精神状态的描述,充分彰显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开创民族复兴新局面的坚定意志与精神感召力。此外,在谈及中华民族能够生生不息、发展至今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9]而中华民族要继续前进发展,民族复兴、现代化建设事业要接续传承创新,也必然离不开伟大精神的支撑与鼓舞。

另一方面,新时代十年,中国共产党提炼总结出一系列极具时代性、标识性、感召性的伟大精神,塑造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庞大精神支撑系统,也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提供了新时代的伟大精神创造。在新时代十年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时代新任务、新实践、新创造等创新地提出并阐述了一系列伟大时代精神。从丝路精神到探月精神,从企业家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到科学家精神,从伟大抗疫精神、“三牛”精神到脱贫攻坚精神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既是新时代伟大实践的生动书写,更是跃动在支撑伟大事业前进发展中的力量基因。新时代十年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创造,本质上当属于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创新,集中展现了内藏于中国人民心中的创新创造的品质、自强不息的品格、厚重朴实的品性等特质,成为支撑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备精神力量。

五、以辩证性思维谋划战略性方法指南

作为现实性极强的伟大事业,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在现实性推进中是需要一定的策略方法予以指导的。新时代十年,中国共产党立足于国家发展全局高度审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事业,以战略性眼光、辩证性思维研判制定了系列策略方法,为中国式现代化事业攻坚克难和顺利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撑帮助。

总结新时代十年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所积累形成的策略方法,必然需要紧扣十年伟大实践以及在其间形成的体系化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论是新时代十年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根本方法指导,也正是基于这一体系化的方法论指导得以成就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伟大变革。归纳总结新时代十年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方法指南,主要呈现如下。

一是新时代十年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实践始终坚持以问题导向为驱动,进而系统性地回应和解决现实问题。坚持问题导向与系统观念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回应中国式现代化实践问题的基本方法理路。新时代十年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问题既有由于人口规模巨大导致的地域不均衡、贫富差距大的问题,也有由于发展厚此薄彼、忽视生态建设等产生的次生问题,还存在由于遭到国外发展环境遏制、施压等产生的外在问题。这些问题始终是以系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形式存在着,成为需要审慎评判并加以深入分析的系统性难题。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可贵之处便是不仅能够准确识别问题并以之为方向,更重要的是能够系统性地回应解答问题。对待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问题,中国共产党始终以系统性思维思考,并进行着由内而外的解剖分析、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形成系统性的理论指导原则和实践前进步骤,保持着稳定的发展状态和前进方向。

二是新时代十年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始终坚持以守正创新为导向,在自信自立中争创现代化的中国式发展成就。新时代十年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从根本上讲是对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乃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于现代化发展理念和实践的原则性继承和创造性发展,既坚持一贯树立的性质原则、道路方向,同时又在具体承继基本目标和道路步骤等基础上实现了新时代的新发展。同时,新时代十年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在内外两个大局相互交织的背景下展开,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成就、理论创新、制度规范等充分展现了其超越西方、坚持自主并卓有成效的状态和结果。新时代十年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成效极大增强了中国人民开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心,也更加坚定了走好自己的道路、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奇迹的信念。

三是新时代十年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以胸怀天下为情怀,在坚守人民至上的理念中实现发展经验互通、发展成果共享。在“两个大局”相互交织的时代背景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充分展现出家国天下、胸怀世界的情怀抱负,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互鉴交往,在充分利用世界发展机遇的同时,以中国的发展更好地回馈世界。特别是新时代十年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所产生的经验启示、原则要求和道路模式等,其为世界后发现代化国家乃至已经完成现代化建设的国家提供了全新借鉴样板。然而,中国式现代化得以成功推进的因素是多样的,但其根本点是其人民至上的理念使然。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推进始终坚守着为人民服务的发展路向,远超资本至上的发展逻辑,成为其优越性发挥的本源所在。

总之,通过系统梳理发现,新时代十年,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在实践、理论、制度、精神文明以及方法论层面取得的成效是极为显著的。同时,将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置于特定历史阶段即“新时代十年”展开考察具有特殊的时代价值,不仅充实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相关研究,更是以断代史的认识思路深化了对新时代的相关考察。因此,新时代十年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不仅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书写了现代化建设浓墨重彩的一笔,实现了对以往任何时代的历史性超越;而且对当代中国史、现代化史的深入研究也有着重要学术价值,特别是向学界展现了深化对新时代十年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重要性所在。新时代十年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必将是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征程中产生重要影响的阶段,必将是强国征程、复兴历程中树立起的时代里程碑。

参考文献:

[1]陈建涛.总体性逻辑是马克思研究社会历史的基本方法[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01):3-8.

[2][8]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1,1.

[3]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412.

[4]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6.

[5]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3-14.

[6]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3.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137.

[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81.

本研究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高端智库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演进逻辑和建构机制研究”(编号ZK20230219)和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创新项目“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党的领导力提升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马玉】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八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