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的数字化水平研究
摘 要 为提高干部教育的精准性,需要不断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的数字化水平,来匹配干部教育的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个人需求。一要以数字化赋能干部教育课程建设。提高课程数字含量、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丰富培训的数字化应用场景。二要积极发挥教育数字平台的倍增效应和叠加效应。推动平台的开放共享,释放倍增效应;协同多方合力,发挥平台的叠加效应;落实主体责任,筑牢数字平台的安全屏障。三要加快推进干部教育管理的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提高学员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以数字化实现教务管理的实时动态反馈,以智慧校园建设提升培训整体效果。
关键词 干部教育;课程建设;教务管理;智慧校园;数字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工程,扮演着无法替代的核心角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干部教育培训贵在精准、难在精准,而提升数字化水平是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精准性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共中央印发的《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全面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着重指出,“要推动网络培训体系建设,提升干部教育培训数字化水平”。因此,在课程建设、教育平台、教育管理等各方面,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数字技术赋能干部教育课程建设
课程是干部教育培训的最小单元,也是最核心的部分,课程的设置直接决定了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和方向,课程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干部教育培训的效果。一堂精心设计的课程能帮助干部填补知识空白、解决思想困惑、提高能力素质,而质量不高的课程则可能导致干部学习热情不高、效果不佳,甚至产生负面影响。利用数字技术,能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总体教学效果。
(一)提高课程的数字含量
课程在整个教育培训体系中占据着最核心的地位,是评价干部培训质量最关键的指标。课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干部能否有效获取新知识、提升专业技能,进而影响其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总体上看,干部教育培训课程的质效不断提升,为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很多课程教学仍然采用传统讲授法,单纯地以教师灌输(教师讲授时间超过80%)、学员被动听讲为主,教学方法的单调乏味使学员产生厌倦情绪或冷漠态度。教学方式要跟随时代变化和步伐,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慢慢变成了一支触控笔和一个PPT文件,随着ChatGPT生成式人工智能和Sora视频大模型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推广,教学方式也要随之发生变化。
课程中对数字技术的适当应用,能让讲授的知识活起来,让课堂生动有趣,让理论教育更有吸引力。注重开发更多应用图文信息技术、音视频系统集成技术“绘声绘色”的课程,将音视频技术综合应用于课程的设计、制作和讲授等各个环节,丰富呈现形式,改进授课方式,提升课程质量。积极探索应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模拟真实世界的环境和情境或在真实环境中将虚拟的图像、模型或视频叠加显示等方式,提高课程的体验性和吸引力。应用数字技术增加课程中的互动性,激发学员参与的热情,促进学员主动思考、探索和研究,提高教育成效。用好网络直播培训形式,在直播中增加和学员的交流和互动,提高现场体验感,通过互动来解答学员困惑,促进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相互提升。
(二)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
启智润心、因材施教,教师在干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能力体系也发生了变化,数字素养成为教师专业素养发展和提升的一大重点。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责任担当,不断提高教师的数字素养水平,使用好数字技术和数字化资源,从而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探索创新教学模式。
制定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计划,明确教师数字素养的内涵、目标、要求、评价体系和实施方案,为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提供明确的方向和依据。加大培训指导力度,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集中分散相结合、理论实践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培训活动,积极为教师提供提升数字素养的通道和路径。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将教师在开发网课、应用数字技术创新教学等工作以一定比例计入教学工作量,并将教师数字素养评价结果纳入教师工作量考核、职业发展、职称评审等方面,以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对合理运用数字技术,明显提高了教学质量的典型,给予“教学创新奖”等表彰奖励,建立实施传帮带、结对帮扶等制度,促进教师在各种数字技术的操作、应用、创新和实践、课堂把握等方面,加强探讨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成长。
(三)丰富培训的数字化应用场景
数字应用是干部教育培训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牵引,只有不断丰富干部教育培训的应用场景,才能促进数字技术和干部教育的深度融合,催生干部教育领域产生更多的新模式和新方法。近年来,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访谈式、行动学习等新型方法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给干部教育培训带来了更好的选择性和更优的体验感,有力推动了干部教育培训实效的提升。同时,数字技术在干部教育培训中仍存在渗透率不高、覆盖范围不均、培训体验不佳等问题,应不断丰富干部教育培训的数字化应用场景。
一方面,要对原有传统的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级;另一方面,也要适度超前部署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双管齐下,不断提高数字基础支撑能力。要根据本地干部培训需求和特色,促进教学场景的智慧升级,更好地呈现教学内容、更有成效地促进教学智能互动,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利用数字技术进行一些突发事件的再现,对现场情况和各方处理情况进行逼真模拟,并通过分析和评判各方采取的措施及应对表现等方法,来提高学员的应急管理能力;利用数字技术逼真模拟新闻发布会现场,在身临其境中学习新闻传播规律,学习如何尊重媒体,善于运用媒体,充分运用好媒体这一平台,提高全媒体时代舆情处置能力;利用声光电等数字技术展现历史资料,立体反映先进人物的崇高品德和革命精神,从而对干部进行触及灵魂的思想洗礼、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真正使党性教育入脑入心、刻骨铭心,从多方面加大数字场景的密度,提升数字场景的能级。
二、发挥干部教育数字平台的溢出效应
干部教育数字网络平台是各种资源的集聚和供给实力的综合体现,是实现干部教育数字化的重要渠道和载体。如今,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局面正在加速实现。数字网络平台不仅节约了广大干部的时间和成本,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能根据真实需求选择课程,学习自主性和针对性大大提高,有效推动了我国干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但网络培训仍存在内容单一、互动性差、体验感低、时效性弱等问题,需要不断畅通平台的共享,形成统一高效的大平台,集聚平台参与方的更多力量智慧,进一步发挥平台的倍增效应和叠加效应,提高干部教育的数字化水平。
(一)进一步推广干部网络培训通用标准
数字平台连接的节点越多,各个节点越活跃,平台的价值就越大。平台价值发挥的前提是节点间的互联互通,那些影响开放共享的体制和机制因素就成了数字平台释放倍增效应的障碍。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全部开通了干部网络培训平台,部分大中型城市以及大部分中央国家机关部委、中央企业和高校也都先后开展了干部网络培训。但从现实来看,目前我国各省建设的干部教育平台之间还不能实现共通,仅从党校系统来看,全国三千多家党校的数据相对独立,资源难以共享交换。只有打破这些有形和无形的壁垒,才能提高互联互通水平,促进资源的共享和共同发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家标准是指导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如果数据采集、处理和发布没有统一标准,就会出现数据分散、平台无法连接和“信息孤岛”等问题,平台重复建设、低效运行也在所难免。可见,数字标准是推动数字资源开放共享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条件。目前,我国已发布了干部网络培训的10项国家标准,但还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要进一步提高标准覆盖面,推进干部教育的系统开发、功能规范、数据定义、课程分类等方面的国家标准制定工作,健全干部网络培训国家标准体系。要鼓励各地组织部门、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部门行业培训机构、国有企业培训机构、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等机构参与标准制定、标准修订、标准应用、标准转化等方面的工作,发挥各自所长,群策群力。对已制定的标准要加大推进实施力度,进一步推广干部网络培训通用标准,整体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数字化迈上新的台阶。
(二)进一步促进平台各主体间的统筹协调
网络培训大多采取录播形式,教师和学员之间没有实际互动,产生不了“化学反应”,学员无法就困惑的地方进行提问,教师也无法通过学员的表情和语言得到教学上的反馈。这样的单向讲授形式容易导致学习“蜻蜓点水”、浮于表面。其实,干部教育平台集聚着包括组织部门、统战部门、干部所在单位、干部群体、教师、干部培训部门、平台服务商等多个主体及各种资源,这些主体和资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就会产生“1+1>2”的“化学反应”,这就是数字平台的叠加效应。目前,干部教育平台主体主要的工作是添加网络课程,或者把线下教学搬到线上,反映出平台主体在信息处理、资源匹配、资源调配等方面的统筹协调性不足。
要进一步丰富教育平台的学习资源,内容要涵盖党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履职能力和知识素养等领域的各个方面和角度,既有前沿领域研究又有经典著作导读,既有理论深度学习又有当下热点问题探讨,还要充实更多实用性、针对性强以及时代性和符合干部特点的网络课程。要进一步扩容升级干部在线学习中心等平台建设,推动各省市网络培训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已有网络平台要开通和完善互动功能,为教师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提供自由交流的空间,开通和完善在线管理功能,增强对学员学习情况的管理力度。完善在线学习的考核方法,创新多元综合的评价方式,考核方式和考核题目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适合不同学员的不同学习阶段。要充分激发各个部门、各类队伍、各种渠道的力量,提高平台管理者的组织能力,发挥好组合优势,形成倍增效应。
(三)进一步筑牢数字平台的安全屏障
安全是干部教育数字平台发展的底线,也是发挥平台效应的前提条件。随着数字技术的迭代更新,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趋深远,带来的风险和挑战也不断加大。要严格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数据分类分级保护等制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建设谁负责”的原则,强化网络培训安全保障。
平台主体要切实维护好网络安全。一定要采购安全可信的网络产品和服务,在数字基础设施进行规划建设的时候,就要把对于网络安全和数字安全的保护措施同步进行,建立相应的保护制度和责任制度。要建立健全网络安全应急事件预警通报机制,提升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威胁发现、应急指挥和协同处理能力。当数字基础设施发现安全威胁甚至发生安全事故时,要按规定向相关机构报告,并及时处理解决问题。数据只有在自由流通和挖掘使用中才会产生价值,数据价值与数据流动速度、活跃程度及传输规模成正比,平台运营各方主体要兼顾安全性和可用性,尽可能实现最大限度利用数据与使风险最小化之间的平衡。对干部教育培训中的数据要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在推动政务数据开放共享、整合利用、创新性开发,以进一步激活数据要素的潜能的同时,也要强化对于个人信息尤其是个人隐私的保护。
三、推进干部教育管理的数字化转型
“变化者,乃天地之自然”,干部教育要顺应新时代新征程中形势任务发展变化的新要求,与时俱进提高管理水平,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要继续以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为目标,从严从实把好党员干部教育关、监督关、管理关,不断探索干部教育的数字化治理之道,培养一支能征善战的党员干部队伍,为推动全国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提高学员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对学员的管理包括党性教育、学习管理、组织管理和生活管理四个方面,要结合学员管理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积极探索数字技术在学员报到、入学教育、班级管理、学员研讨、现场教学、社会调研、学员考核、跟踪问效等各环节中的应用,进一步优化管理流程,建立健全数字技术环境下的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方式,提高学员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在培训前形成学习者画像,提高教育精准性。广大干部分布于我国国家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部门,因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干部需求不同,对于培训需求并不相同。为了给每位干部提供更契合且精准的培训,培训机构应全面汇总学员的教育经历、工作经历、岗位需求等各种信息,并对这些大数据进行充分细致的分析,刻画出该学员已有知识体系、学习特点及急需提高的能力等完整画像,然后进行分类分班,这样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也有利于后续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在培训中绘制“学习图谱”,及时调整更新。在具体实施教育培训过程中,学员管理部门要利用数字技术做好培训记录,根据听课反应、参训表现、提问情况、发言情况等动态数据,并结合培训需求,绘制可量化、可评价的干部“学习图谱”。要及时掌握学员对于课程的反响动态,将学员的困惑、意见建议等信息进行汇总归纳和总结,及时反馈给项目组和任课老师,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查找原因,以便教师对下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二)实现教务管理的实时动态反馈
教务管理包括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方案,统筹调度教学场所、教学设施、师资力量及相关资源,对教师进行准确引导和定位,核算教学工作量等一系列教学业务管理。目前,干部培训教育的教务管理还存在一些卡点和堵点,要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仿真、增强现实等数字技术,促动教学主体、教学空间、教学方式发生积极的革命性变化。通过数据治理推进业务管理与流程再造,打破各管理环节中的“信息孤岛”和“数据碎片”,实现信息共享和数据互联互通,推动教务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
从党校教务管理的现状来看,应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即时性、高效性和交互性特征来加强教务管理,实现动态实时的智能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培训开班初始,可积极探索设置线上班主任、在线管理员等,促进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沟通互动。在教学进程中,要充分借助数字技术和设备,动态监测、追踪记录每位学员的学习过程、学习表现,实时掌握教学中的反馈数据,根据需求和疑惑薄弱之处,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和内容,进行量体裁衣式的教学。培训项目结束后,要对培训中的教学资源、行为状态、教学效果等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分析,与相关教师共同优化后续方案,积极利用数字技术来服务教育教学全过程。教务管理要推动学习任务和目标、学习者、学习情景、学习方式、教师、技术等各种要素的有效组合,实现课堂内外、线上线下的联通融合,建立融通高效的教务系统。为了适应技术和时代的变化,必须推动理念思维、组织架构、教学范式、教学过程、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
(三)提升培训的整体成效
《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第六十三条指出,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干部教育培训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要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日常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智慧校园”建设。校园管理是干部教育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要积极应用大数据技术,对校园所有数据进行关联和分析,及时精准发现校园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风险漏洞,有针对性地完善后勤保障的不足,并不断整合校园的各类资源,提高整体成效。
要重点加强图书数字资源建设。利用数字技术逐步实现图书自助借还、远程管理、无人值守、数字阅读等智慧化和智能化服务。加强对于相关文献、知识信息的数字化采集、整理和开发工作,推动开发建设既能反映当前干部教育特点、适应干部教育需要,又能紧密跟踪学科研究前沿方向的教学参考资料库。整合纸质资源、电子图书、视频资源、光盘资源等各种资源,整合党校系统特色资源、地方区域资源和社会优质资源,积极推进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工作。针对学科特点和个人研究领域的不同,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数字图书服务,包括推送专业的信息情报、进行专题资源的检索、定制相关学科资料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中共中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3]中共中央.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4]李文娟.“互联网+”让干部教育培训灵活有效[J].人民论坛,2018(04):58-59.
[5]王海梅.换道超车,迈向数字经济新时代[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23.
[6]周自波,蒋立兵,廖水明.供给侧改革视阈下网络教育质量提升路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9(12):53-60.
本文系2023年度江苏省党校系统重点调研课题“无锡市党员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编号XT2300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共无锡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易玉洁】
最新期刊
第十一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