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09-08 星期日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实践思考 首页 >

推进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作者:林 宇 鲍叶波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205   发布日期:2024-5-27

摘  要  生命教育既是一种教育实践,更是一种深远的教育理念。它与学校体育和健康教育在目标上高度契合,都致力于引导学生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在未来的生活中追求卓越,以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生命教育视域下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融合发展十分必要,两者应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共同作用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要研究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之间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旨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  生命教育;学校体育;健康教育;融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健康是个体实现全面发展与社会经济持续进步的基础条件。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栋梁与核心力量,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体育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学校体育教育不仅是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核心阵地和重要平台,更是提升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的关键途径。通过将健康教育的理念与实践融入体育课程,可以在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科学运动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和掌握与生命健康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推动健康中国建设。

一、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

生命教育理念为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生命教育理念既是教育实践的具体体现,又是一种深刻而富有远见的教育哲学。生命教育理念基于对生命的深入理解,倡导在教育过程中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本质特性与成长需求,致力于通过教育和引导,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进而提升人的生命价值。生命教育理念充分体现了教育对于人文关怀的重视以及对提升生命质量的追求。

生命教育的核心理念在于关注生命成长、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健康作为生命存在和成长的基础,是生命教育理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个健康的身体是实现生命成长、提升生命质量和实现生命价值的前提和关键所在。当身体处于最佳状态时,人们更有可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体验到情感的丰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只有在健康的基础上,生命才能得以充分地成长、发展和绽放其独特的价值。因此,生命教育理念强调健康的重要性,提倡通过健康教育、健康生活方式培养等方式来保障和促进生命健康。体育教育,作为一项至关重要的教学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通过系统的体育教育活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水平,挖掘个体的内在潜能,塑造卓越的人格品质,并推动其实现自我价值。生命教育理念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视角,为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融合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更是为教育实践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灵感。在教育实践中应该深入贯彻生命教育理念的精神,不断探索和创新教育方法,为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二、生命教育视域下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一)强化体育锻炼与健康的认知

健康教育应当被嵌入学校体育教学体系并占据重要地位,这不仅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基本课程学习需求,更是为了增强他们关于体育锻炼与健康的认知,培养终身受益的健康习惯。学校体育教育,作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核心阵地和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关键途径,不应局限于技能的传授和体能的训练,而应当融入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内容。通过系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安排,可以指导学生深度理解健康的丰富内涵、广泛边界以及科学评估的标准,辅导学生科学认识身体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使学生充分理解体育锻炼与健康状态之间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体育锻炼在增进身心健康方面的独特多元价值,使他们深刻理解科学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提升自身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推广科学体育锻炼技巧

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与技能,是提升健康水平和构筑强健体魄的基石与保障。学校体育教育,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和引导他们遵循科学规律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保障。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教育不仅承载着传授体育知识的使命,更担负着推广体育锻炼规则、方法和技术的重要责任。学校体育教育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体育锻炼的实际需求,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锻炼方案,并在校园内推广体育锻炼的规则、方法和技术。此举符合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客观规律与实际需求,有助于提升活动的科学根基,引导学生在体育锻炼中遵循科学规律,掌握多样化的体育锻炼方法。通过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锻炼方式,使学生能够真正体验到体育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受和正面效果,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健康奠定坚实基础。

(三)夯实运动损伤预防知识储备

为了全面保障学生的运动安全,学校体育教育体系中应当深入涵盖关于常见运动损伤和运动性疾病的相关健康知识。通过学习相关健康知识,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不同类型的运动损伤和疾病是如何发生以及这些损伤和疾病可能对身体造成的影响。这有助于学生在运动过程中保持警觉,避免因为错误的运动方式或过度的运动负荷而受到伤害。学生了解这些损伤和疾病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和表现,从而能够准确地判断自己的身体状况,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预防措施、急救手段和康复方法,可以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帮助学生及时应对运动过程中的突发情况,减少伤害的发生和不良影响。通过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嵌入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可以使学生在运动过程中更加谨慎和自信,有效规避可能遇到的风险,提高运动效果,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引导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依托学校完整和系统化的教育架构与资源,将健康教育融入体育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健康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模式,为其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深入剖析健康的重要性,引导他们从更深层次上理解健康的意义。在宏观维度上,探讨健康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和意义,理解健康对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深远影响。通过这些教育,学生将更全面地认识到健康在人生旅程中的关键地位。在微观维度上,结合体育课程的特点,通过实践活动和运动训练等方式,解释健康与身体机能、心理状态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紧密关联,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健康的重要性。此外,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影响健康的关键因素,可以使学生逐渐认识到这些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增强他们的健康意识,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在此基础上,他们逐步建立并巩固健康的行为模式,通过长期地坚持和实践,逐渐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和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支撑。

(五)塑造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学校体育教学中广泛开展健康教学活动,其深远意义不仅在于增强学生的体质,更在于从理论层面给予学生全面且深入的指导,帮助他们理解人体成长与发展的内在规律,并正确把握运动与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从实践层面,引导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体育健康知识,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方式,逐渐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健康素养和运动能力,更能够培养他们终身受益的健康习惯和生活方式。通过开展这些体育健康教学活动,使学生意识到体育锻炼不仅是在学校阶段的重要任务,更是伴随一生的生活方式。这种从学校体育到终身体育的顺畅过渡,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更是对全民健康目标的有力推动。学生将带着对体育的热爱和兴趣走向社会,成为推动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助力全民健康目标的实现。

三、生命教育视域下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融合发展的路径

(一)把握生命教育内涵,强化学生生命感知

教育教学中蕴含着深厚的生命关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彰显着教育的人文关怀,致力于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以生命教育为抓手,结合学校体育健康育人平台,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使他们深刻领悟生命的真谛和价值,从而在求学的道路上怀揣理想、努力前行,不断提升生命的价值感。学生健康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遵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体差异,更有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阶段,身心发育日渐成熟,同时面临着各种心理挑战。通过以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为载体,既可以让学生身心得到放松和舒缓,更能顺应个体生命的发展规律,助力学生提升对生命内涵的理解,从而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学习和迎接生活的挑战。学校教师应切实做到细心观察和耐心引导,顺应学生的特点和规律,抓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色,确保实现潜移默化的健康教育效果。学生应积极配合学校的生命教育和健康管理工作,勇于面对和克服自身的不足,改变不良行为和习惯,虚心接受教师的建议和要求,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不断在人生旅程中实现新的突破和成就。

(二)打造高效优质的健康管理机制

健康管理是一个循环过程,通过检测、评价与干预等手段,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该过程的核心在于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实现健康资源的高效利用。构建一个高效完善的健康管理体系,有助于推动学校健康教育和体育融合的深入实施。面对健康管理中出现的组织结构松散、制度保障缺失和干预机制不足等问题,学校应该建立以主管校长为组长的健康教育工作小组,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建立长期有效的监督机制。同时,学校应在调查测试、分析诊断、设计干预等多个层面加强完善和优化,致力于重构运营系统,进一步提高学校健康管理的整体质量。此外,学校应当强化对于检测结果的评估与反馈,致力于打造一个融合检测、诊断与指导为一体的综合化健康管理机制。首先,学校应开展针对全体学生的健康检查,了解学生的自然健康状况和心理状态;其次,体育教师和相关人员对调查数据开展细化统计和细致分析,明确全校学生整体的身心健康情况;最后,基于统计分析结果,进一步优化校内的学习生活环境,不断优化体育软硬件设施,以期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三)开发个性化的健康促进干预体系

要实现个人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养成,需个性化健康促进干预方案的支持。在设计和实施健康促进干预方案时,需融入健康指导理念,并根据诊断结果,采用互动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发个性化干预策略。以体质健康问题的干预为例,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及家庭体育条件等因素的差异。在选择具体运动项目、设定运动强度、定制干预时间及确定执行人员时,既要确保适应个人的承受能力,还要确保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通过优化干预方案的实施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增加其自主参与的意愿,并借助健康教育网站和青少年健康促进指导信息化平台,提供必要的健康服务支持,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健康干预活动。鼓励教师为学生打造量身定制的运动处方,让学生切实受益,由此获得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双重效果。学校应该开发个性化的健康促进干预体系,具体由体育健康课程建设机构专职负责,促进学科间的互相贯通和跨界融合,确保健康教育促进工作保持高质量发展,为学生健康成长赋予多元化保障助力。

(四)健全学生自主参与干预方案实施

为了有效增强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提升其自主参与意愿,必须从多个维度进行策略性的优化。首先,要推动干预内容从单纯的“健康知识”向“健康素养”的转变,确保这些内容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从而引导他们形成积极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其次,学校应致力于改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并推动学习方式的创新,以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参与的转变。最后,学校体育健康教育评价应更加注重其过程性和情境性,积极推进从单一内容评价向多元内容评价、单一主体评价向多元主体评价、单一评价方式向综合性评价方式的多维转变。为了全面提升干预方案实施效果,学校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师生间的积极互动,以建立和谐的关系。同时,教师也需要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命与健康的本质,激发他们的主动参与意识。

(五)提升健康教育师资的综合素养

在新时代生命教育背景下,学校体育教师不仅要承担体育教学的工作,还需要在课程教学中积极做好健康教育的渗透。通过实践指导帮助学生正确掌握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进而提升身体素质。要实现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高质量融合发展,必须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体育教师。教师的发展是课程发展的基础。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健康教育师资的培养,培育优质体育健康教育团队,以达成提升学生健康素养的目标。首先,教师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遵循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整体规划和要求,积极提升个人健康素养水平,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并具备综合健康教育内容、设计健康促进干预方案及革新传统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的能力,实时融入健康素养教育课程。其次,学校应改变现有体育教师培养模式,以教师专业成长为导向,构建多元化的健康教育师资获取途径,培养健康与安全教育教师。通过全职与兼职的结合,创建一支包括健康教育专业教师、体育教师、校医以及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在内的多元化教师队伍,以更好地实现学生健康素养的培养目标。最后,学校应积极探索提升健康教育教师专业能力的路径,赋予教师课程自主权,鼓励教师自主内化提升,使教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健康观。通过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探索体育健康教师的校本培训机制,颁发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证书,确立与生命教育相契合的体育教师培养模式,确保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取得新的成果。

(六)构筑学校健康教育大环境

学习环境是促进学习者发展的各种支持性条件。改善学校健康教育环境的本质是为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而创造各种支持性条件。在此过程中,不仅需拓宽经费来源、完善相关设施,还需确保健康教育内容在学校体育课中的普及率。同时,积极开发健康教育相关的教学资料和资源。此外,通过建立健康教育网站和构建青少年健康促进指导信息化平台等措施,为学生自主参与健康干预提供必要的健康服务支持。

学校体育健康教育体系运行具有复杂性和跨度性特点,除了学生、教师和学校是参与主体之外,还需要积极发挥家庭及社会的协同力量。从学校角度出发,应以长远的眼光和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使命感,推动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机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推动体育健康教育取得新的突破。首先,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合作的效能,需要强化家庭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为子女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其次,学校作为体育健康教育的核心力量,应加强创新改革,并引入新型人才。例如聘请优秀的运动员和健康教育方面的专家入校担任指导教师,进一步增强学校体育和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最后,社区作为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应充分利用其资源,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体育活动空间和机会。优化学校健康教育环境、推进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强化学校健康教育工作以及提升学生的健康素养,是“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应当构建一个全面且高效运行的健康管理体系,并设计出个性化的健康促进干预方案,重视并优化学校健康教育环境的相关措施。通过落实健康促进策略,旨在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观念,增强他们的健康知识和技能,并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最终确保学校健康教育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季浏.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是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根本和方向——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1(01):28-37.

[2]彭庆文,于天然.《〈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的时代意义、内容特征和践行路径——兼论新时代学校体育的走向[J].体育学研究,2021,35(04):83-91.

[3]胡滨,耿培新.新时代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材建设的新使命与编写要求——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材编写建议的解读[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2,34(03):263-274.

[4]谭震皖,吴小红.高职院校生命健康教育审视及发展对策研究——以无锡市的高职院校为例[J].青少年体育,2022(06):54-56+138.

[5]张欣欣,张凯,范高胜.我国学校体育健康教育模块实施困境与应对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22(04):103-110.

[6]魏清枝.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教学的融合研究设计与开发实践探索研究——评《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学校卫生,2021,42(12):1925.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国家‘双新’示范区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实践研究”(编号T-c/2021/36)的阶段性成果。

(林宇系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无锡市广勤中学教师;鲍叶波 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马玉】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八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