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12-22 星期日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本刊特稿 首页 >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时代价值、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

作者:刘尚高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531   发布日期:2024-3-25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提出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内容涉及文化历史、文化强国、文化建设等,其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和科学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本文从时代价值、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三个方面探讨学习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在实践中贯彻落实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时代价值;核心要义;实践要求

中国共产党历经风雨,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成长为当今世界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广阔疆域国土的国家,从近代以来任人宰割和侵略的困境中艰难前行,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引入中国实际,探索救国救民的中国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赓续传承,推动新中国摆脱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世界文明的大繁荣潮流之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引导新时代中国沿着正确航向前行;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是践行治国方略实现文化发展的根本遵循。在新的征程上,要深入学习领会和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利文化条件。

一、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时代价值

(一)习近平文化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以及强盛的重要力量,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优秀文化的传承,从1921年建党之日起,就担当起中国先进文化的引领者和践行者的使命,把文化建设融入党的建设,贯彻到创新发展的实践中。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高扬新文化运动的革命精神,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民族奋进力量,用民族的新文化团结各族人民奋起反抗旧势力的统治;用科学的新文化武装人民群众,与落后的封建思想进行坚决斗争,以此动员革命运动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推动革命事业蓬勃发展。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继承优秀传统文化,高瞻远瞩高扬先进文化的旗帜,把优秀文化融入群众日常生活,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社会主义文化方针。当历史车轮驶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以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方位、步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强国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明思路、把方向、抓根本,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围绕继续推动文化健康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新使命,以国际化的视野和战略眼光,部署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推动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在创新创造中取得历史性成就,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文化实践中展现出强大伟力

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突出的实践指导价值,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达到新高度,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认识达到新境界,为新征程中推动优秀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在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形成了系统的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以强烈的问题意识,积极探索和遵循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客观规律,关切人民群众对于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提出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聚焦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首要政治任务,规划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长远目标。习近平文化思想从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责任使命、功能价值等方面,科学回答了文化层面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一切伟大的实践,都需要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文化建设全局,从党的二十大对文化强国建设的新部署,到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对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再到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七个着力”的重要要求,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特点,涵盖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为新时代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科学行动指南。

(三)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担当新使命中彰显真理力量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坚持把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华民族新文化和推动文化繁荣文化强国作为使命。要完成这一使命,“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离不开科学理论的烛照,离不开思想体系的武装。当前,“什么是新时代文化建设”“为什么要加强新时代文化建设”“怎样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亟待回应和解答。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科学行动指南,在担当和完成新的文化使命的过程中,植根社会发展客观需要,不断从经验积累和实践总结中升华提炼出规律性认识,深刻阐释在新时代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重大意义。要从学习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自觉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的辩证统一,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系化研究、学理化阐释,以科学的理论应对更加复杂的形势、承担更加重大的责任、完成更加艰巨的任务,不断开辟新时代文化建设更加广阔的前景。

(四)习近平文化思想确立了中华文明复兴新指南

文化繁荣兴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1]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必须把文化强国和文明发展落实到位,以文化、文明的创新发展促进“中国梦”的实现。意识形态与文化繁荣紧密相连,要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新征程中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论述,构建强大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精神基础和思想力量。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增强全社会各族人民群众的向心力,要深刻领悟习近平关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民族团结的战略高度,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强基固本、凝聚人心的基础工程切实抓实抓紧抓好,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精神力量作出新贡献。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

(一)坚持党的领导,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在人类社会中,新兴阶级只有掌握文化领导权,才能通过文学、艺术、教育等文化形态,确立自身在文化思想领域的统治地位与合法性。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指导中国文化建设,在实践中形成了坚持党管文化的重要原则和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文化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也是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的前沿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面对媒体格局深刻变化,必须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牢牢把握文化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所有宣传思想战线上的党员、干部,都要旗帜鲜明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党性就是要爱党护党,站稳政治立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思想行动上落实中央重大部署,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各级党委要把宣传文化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分析研判和统筹指导。当前,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更加隐蔽剧烈,严重侵蚀和威胁着我国的文化安全。历史经验表明,思想领域的混乱往往导致国家动荡、政权更迭。要打赢这场意识形态领域没有硝烟、输不起的战斗,就必须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筑牢文化安全防线,加强互联网、新闻舆论、哲学社会科学等主阵地建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二)坚持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和灵魂,是一个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记忆和精神家园。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虽历经磨难,却薪火相传、长盛不衰,归根结底,中华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精神动力,使中华民族能够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信是走向成功的保证和必备的心理特质。文化自信则是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坚定信念。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中国人民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的根本力量所在,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个突出特性,指出“文化自信就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数千年的悠长历史中积淀下来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和突出优势,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天下为公、为政以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铸就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革命文化是在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孕育形成的独特精神标识,以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为代表的革命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精神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创造了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奇迹,增强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持久定力。

(三)坚持“两个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高度统一、互为依托。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创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两个结合”的重大论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必须回答和解决本国、本民族的具体问题,而成功实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则必须与本国、本民族的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使中国从封闭落后走向繁荣富强;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充满生机活力。在新的发展阶段,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洞察世界大势,把握时代机遇,分析解决新时代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思想文化交融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只有与本国、本民族的优秀文化相结合,才能真正具体化、本土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只有植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历史文化沃土,才能根深叶茂。我国必须坚持开放包容和守正创新,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世界文明发展贡献中国力量和中国方案。

(四)坚持掌握舆论主导权,构建与国家地位相适应的话语权

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进行了深邃思考,指出:“争取国际话语权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2]当今世界,一场新的全方位文化国力竞争正在全球展开。能不能适应时代发展掌握舆论主导权,成为国家兴衰的一个关键点。世界发达大国均把信息化中舆论主导权作为战略优先发展方向,围绕网络空间话语主导权的争夺日趋激烈。没有网络话语权的安全就会影响到国家安全和稳定,网络安全事关党的长期执政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站在政治安全的高度认识网络话语传播规律,科学把握网络舆情演化机理,不断推进舆论主导工作理念和制度创新,提高治网管网水平。网络话语传播是亿万民众共同的思想家园,加强网络话语内容建设,做强正面传播宣传,培育积极向上的网络话语文化,用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类社会,让主流媒体占据文化传承的制高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要组织精彩的中国故事载体,把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精神和中国力量寓于其中,以新的风格和方式,融入人们的听觉视觉,使其听有所思、听有所得。要全面提升国际话语传播效能,构建起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话语传播体系。

(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解决好群众急难问题

习近平文化思想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主线,充分展现了深厚的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改革,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3]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主义文化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化,把人民作为文化表现的主体。文化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立场。只有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观照人民群众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才能推动文化事业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进。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是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文明进步的决定性力量。从根本上说,历史和文明无不来源于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在这个意义上,尊重人民就是尊重历史,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就是夯实文明创造的动力和根基。

(六)坚持文明交流互鉴,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习近平文化思想挺立时代潮头、统筹两个大局,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全面认识和把握文化的功能和价值,强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科学回答了“不同文明如何相处”“人类文明向何处去”的重大课题,充分彰显出宏阔的国际视野和开放的文明胸襟,彰显着对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建设更美好世界的深刻洞见,将载入人类文明发展史册。以文化人、以艺通心,凝结心灵,沟通世界。每一种文明都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都包含着一个地域人民的精神追求和自身存在的价值。历史经验表明,文明文化只有在交流互鉴中才能充满生命活力,才能不断丰富多彩,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和文明进步。担负起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弘扬全人类共同的科学价值。以开放的视野和胸怀天下的抱负,本着对人类命运负责的态度,做全世界文明的倡导者,理解不同文明对共同价值内涵的全面认识,尊重不同文化建设实现路径的探索,把全人类的文化更具体地体现到实现发展进步的实践中,树立平等包容的文化理念和文明观,以文明交流和文化互鉴超越文明隔阂和文明冲突。

三、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一)增强做到“两个维护”的坚定性

思想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教育引导人民群众做到“两个维护”。习近平总书记从文化关乎国家强盛之本的高度,系统回答了新的历史时期文化建设和文明发展的基本规律,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重要举措和基本要求,科学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中国文化的世界意义,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了答案。植根五千年中华文化的深厚历史,吸收广袤中国大地璀璨文明的精华,立足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实践发展,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等的思想理论精髓,对继承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和中华文化思想、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提出了标志性的新论断,闪耀着中华文化独特气韵和真理光芒,具有强大的精神感召力。踏上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的征程,要从“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认真学习和研究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学以致用,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上来。

(二)增强识变应变求变的主动性

坚持与时俱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品质所在。改革开放新时代,是科学理论发展创新的根源。当代中国正进行着人类历史上独特的实践创新和社会变革,习近平文化思想在环境和条件发生深刻变化的新方位应运而生,准确把握全球化信息化进程中世界各国思想文化激荡交流交融、中国社会各阶层思想变化的新趋势,以解决现实问题为根本导向,旗帜鲜明提出文化创新发展的新思想,为进一步做好新的历史时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是当之无愧引领时代之变的科学理论。踏上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要在发展中学习,在进取中自觉运用习近平文化思想观察变局中的世情、国情和党情,适应新发展的需要,强化互联网文化思维,提升网络文化建设工作实效,推进传统文化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在主动求变中赢得未来。

(三)增强把握文化建设规律的全面性

习近平总书记统揽全局,以“九个坚持”概括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宣传工作的规律性认识,用“十四个强调”明确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和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的创新观点,以及中华民族建设现代文明的根本要求和重大任务。习近平文化思想遵循科学规律,正确把握时代性和历史性相互关系,坚持既关注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又着眼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发展实际,贯通未来科学文化,明确厘清文化的历史脉络是建设现代文化的前提,必须循序渐进打好基础,稳步发展先进文化。坚持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弘扬优秀文化必须创新理念和方法,重点在原创性独创性上下功夫,高质量推动文化建设上新台阶。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融入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以强国建设的实际需要和文明发展的时代潮流为依托,建设以人民群众为根本利益的创新文化。坚持处理好民族性与世界性相互关系,突出中国特色,把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融通起来,把中华文明放在人类文明进步的全局中去把握审视,让中华文化走出国门,让世界文明融入中华大地,推动文化建设实现历史性发展和提升到一个全新高度。踏上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规律性的丰富内涵,用系统的观点学习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用辩证的思维谋划文化建设的新发展方向。坚持脚踏实地,深化对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规律的认识,大力发展人民群众需要的高质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中华文明不断取得新发展。

(四)增强践行新的文化使命的紧迫性

习近平文化思想围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使命要求,明确新时代文化工作的根本点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担负着历史赋予的文化建设新使命,把中华文明延续和弘扬光大。着力点就是要立足当下,关注现实中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牢牢把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线要求,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过程,围绕中心任务把准定盘星,紧扣主题主线筑牢文化阵地唱响时代凯歌,在担当使命任务中用心用力写好文化建设新篇章。用情用功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宣传,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文化强国,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培育文化建设的能力和人才队伍,发挥人才作用,完善文化建设的制度机制,营造文化发展的良好生态。文化建设的新使命要求我们必须抓住有利时机,开拓进取,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彰显中华民族文明的影响力,夯实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根基,以习近平文化思想绘就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任务书,勇于创新、善于斗争,更加坚定地推动社会主义宣传思想文化各项工作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159.

[3]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23:323.

(作者系中共海淀区委党校〈海淀区社会主义学院〉区情研究中心副主任)

【责任编辑:易玉洁】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十一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