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12-21 星期六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社会治理 首页 >

推动沪郊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作者:郭 玮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537   发布日期:2023-12-26

摘  要  上海作为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面对老年人口规模增加、养老服务总需求增长的现实情况,要立足实际和人口老龄化基本规律,不断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沪郊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本文以上海市松江区为例,探索推动沪郊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以期为全面推进上海乡村振兴以及走好中国特色养老之路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沪郊;农村养老;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1]这为推动新时代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上海作为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其老龄化程度与大多数发达国家或地区相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项长期战略性任务。

一、推动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

养老服务关乎老年人及其家庭福祉,是民生保障体系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贯彻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窗口期。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当前,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年轻人普遍选择在城镇居住,农村留守老人数量持续增多,导致农村“空巢”老人比例不断攀升,农村已成为国家应对养老挑战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政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部署,而农村养老服务业建设是整个养老服务体系的薄弱环节。探索构建农村养老服务新体系,是积极贯彻落实和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2]明确把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方针,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明确了目标要求、提出了基本任务,这为农村养老服务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必然会为农村带来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从而增强农村养老服务的内生动力。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也日趋成熟,推动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

(三)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需求的应有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口工作的重要论述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为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使其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开始由低水平、低质量向高水平、高质量转变。因此,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不断提升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质量,有助于为农村老年人实现美好生活愿望奠定现实基础。老年人对养老服务接受不接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则是检验养老服务质量高低的根本标准。

二、上海市松江区农村养老服务现状

近年来,上海市松江区以提升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为目标,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基础性作用、市场在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在保障基本养老服务需求方面的主导作用,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立体式的养老服务需求。

(一)农村地区户籍老年人口情况

截至2022年末,松江区辖有11个镇、6个街道。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看,松江区户籍人口70.05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20.77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9.65%;9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4851人,占户籍总人口的0.69%;100岁及以上户籍老人90人,其中男性22人,女性68人。松江农村地区主要涉及浦南四个农业重镇,由叶榭镇、泖港镇、石湖荡镇、新浜镇组成。截至2022年末,浦南四镇户籍人口为14.26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5.24万人,比重占全区老年人数的25.23%;百岁老人21人,比重占全区老年人数的23.33%。不难发现,松江区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基层养老工作态势复杂。

(二)社区养老设施建设情况

目前,松江区浦南四镇共有综合为老服务中心5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1个、老年人助餐点25个、社区长者食堂4个、标准化老年活动室68个、普通型老年活动室17个、民办活动室及社区示范睦邻点139个。已建成的社区多为老设施,主要由属地街镇公建。从设施类型看,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委托第三方运营的占比100%,社区长者食堂委托第三方运营的78.9%,日间照护中心交由第三方运营的占比55.6%。

(三)农村养老服务的主要特色

一是设立“幸福久久”为老服务热线。推出“智能手环”“主动关爱”“牵线搭桥”等套餐,24小时为老人服务。二是开发综合为老服务平台。建立养老地图、老年助餐管理系统,实现了敬老卡直接结算、线上点餐、机构和居家养老满意度线上测评、养老服务大数据分析等功能。三是实施“老伙伴”计划项目。围绕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社会支持的目标经常性开展互助关爱活动,以探访、陪伴、陪聊、组织邻里活动为主。四是不断丰富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根据农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探索制定有农村特色的服务项目,有序推进上门助浴、帕金森关爱、老年人摄影等创新项目。五是开展助医助餐助浴服务。开展“助医陪护”公益助老项目,主要服务60周岁以上尿毒症血透困难老人。

三、影响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

浦南四镇地处上海偏远郊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无法为老年人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和精神慰藉。近年来,政府对农村养老的财政、人力、物力等投入不断增加,但仍难以满足农村地区的养老需求。

(一)农村养老服务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第一,供给侧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从乡村振兴角度看,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也日渐明显。由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缓慢,普遍存在养老基础设施、医疗资源、文化娱乐等辅助设施匮乏等问题。此外,农村的多数年轻人都定居在城市生活,老年人长期与子女分离,农村空巢现象较多,留守、独居、失能、失智老人的照护需求比较大,当前难以真正解决这些问题。

第二,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造成城乡养老服务发展不平衡。长期以来,各类政策试点、财政资金、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进等都倾向于城市,大量的社会资源都流入了城市,由此形成了城市发展优先、农村发展滞后,城市养老服务先于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的模式,这一模式导致农村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社会民生事业发展等方面都相对滞后,农村地区的发展更容易依赖城市发展的反哺。在统筹和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上忽略了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独立性和紧迫性,因此,亟需从全局出发对城乡养老服务的并行发展进行相应的政策设计。

(二)农村养老服务资源匮乏、基础薄弱

第一,社会组织参与活力不足。由于缺乏相关配套政策的有效支持和衔接,实践中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效果甚微。目前,社会组织发展良莠不齐,社会组织自身的能力比较弱,其过度依赖政府的帮助,难以独立、高质量地完成一项养老服务供给。此外,社会组织在农村地区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老年人对其知之甚少,社会组织在农村很难顺利开展工作,与老年人互动有限,难以为农村老年人提供精准、有效、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第二,专业服务人才稀缺。当前,农村养老服务越来越向专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养老行业服务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与城区相比,农村的工作环境比较差,工作量大,工资不高,社会地位较低,职业晋升空间有限,这直接导致农村养老行业对专业服务人才,尤其对年轻的专业服务人才缺少足够的吸引力。

(三)农村养老服务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第一 ,专业养老机构结构不尽合理。目前,浦南四镇共有养老机构6家(1500张床位),长者照护之家3家(147张床位),养老机构平均入住率为53.7%,养老机构床位数达户籍老年人口的3.1%。从运营模式看,9家养老机构中公建民营6家,占比66.7%;民建民营3家,占比33.3%。不难发现,养老床位公办“一床难求”与民营“资源闲置”的情况并存,供需错位现象严重。

第二,在服务项目上存在一定的结构性缺陷。农村由于经济发展落后、低收入群体占比高等原因,难以实现养老服务的分层次供给,而且普惠性养老服务多、个性化养老服务稀缺。在养老服务的组成内容上未能涵盖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文化娱乐、失能失智护理等多元化需求,尤其缺乏对失能失智老人、残疾老人的护理或家庭帮扶措施,医养结合型的服务严重不足,导致养老服务资源供给的结构性失衡。

四、推动沪郊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上海作为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面对老年人口规模增加、养老服务总需求增长的现实情况,要立足实际和人口老龄化基本规律,不断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沪郊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1.完善农村养老服务制度保障。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谋划提升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覆盖面和均等化水平,这是推进农村养老产业和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农村养老问题既涉及农民个人和家庭幸福,又关乎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事关国家发展全局。解决农村养老问题要打破各自为战的局面,紧密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与实施,建立健全多层次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目前,家庭养老依然是我国农村地区的主流养老模式。在统筹谋划上,政府应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大力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不断激发子女赡养老人的积极性,也为子女照料老人提供更多的政策与经济支撑。同时,要充分考虑南北、城乡之间的差异性,制定一系列符合农村地区养老服务分类指导政策和配套措施。

2.强化农村养老服务行业监管。一方面,加强养老领域事中事后监管,探索建立养老机构社会信用体系。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机制,全面推行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和分级分类监管,建立执法人员库、检查对象库和抽查事项清单,检测结果每年定期向全社会公开。研究和探索养老服务机构退出机制,实施养老服务机构“红黑名单”管理,推动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诚信经营。另一方面,持续开展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和风险隐患清除攻坚行动,提高养老服务风险防控能力。加强养老服务机构消防、食品安全、老年人防诈骗等重点环节的安全管理,强化隐患整改的跟踪督促。严厉查处养老服务领域变相非法集资,养老服务机构乱收费、价格不公开、承诺的服务内容不履行或履行不到位等养老领域的突出问题,推动养老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激活资源禀赋,打造农村幸福养老高地

1.培育和塑造农村养老服务品牌。落实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加快建设“幸福老人村”,解决农村老人就近养老问题。“幸福老人村”作为一种新型农村养老模式,包含日间照料、集中照护等多项服务,整合了老年活动室、助餐点等多种功能,已成为养老资源配置枢纽和推送中心。参考“幸福老人村”模式,通过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建立养老服务设施综合体,通过规律探寻、经验总结、政策扶持,在农村地区探索推广一条基于宅基地改造、符合实际、深受老年人欢迎的“原居”养老新路。

2.探索建立“幸福老人家”服务品牌。充分挖掘自然、绿色、生态的农村特有乡土要素,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幸福养老品牌,在不离乡土、不离乡愁、不离乡村中实现美好养老生活。针对农村地区地域广泛、老年人居住分散的问题,应进一步整合镇级养老院和片区级老年托养所的设施资源,在村组全面推广老年人示范睦邻点“幸福老人家”建设,继续深化富有特色的养老服务品牌。充分利用老年人的房屋和民办老年活动室,建成集灶头间、客堂间、卫生间、书房间为一体的农村老年人互助养老服务点,逐步形成以政府牵头、社会参与、村委负责、老人自愿的发展机制,更好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就地养老需求。

(三)统筹各方资源,夯实农村养老基础

1.推进农村养老服务综合体提质增效。以片区为单位,以民心工程为契机,在农村地区加强养老服务综合体和社区长者食堂建设,努力打造融合性养老服务机构。根据镇有“院”、片有“所”、村有“点”的目标,加强农村养老设施网络,进一步改善农村养老场所环境,稳步提升服务质量,在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街镇全覆盖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分中心建设,打造“社区长者食堂+老年助餐点+助餐管理系统”的老年助餐服务体系,同步完成老年活动室升级改造。利用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资源统筹功能,以中心为枢纽、标准化及民办老年活动室为节点、老年人社区睦邻点为终端,形成服务资源的配送网络。

2.探索农村养老多元化发展新模式。加强农村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载体、枢纽和联动为核心,强化需求识别与转介机制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及信息平台建设。如松江区可探索以文旅、区位、医疗等资源为支撑,引入多元投资主体,坚持“康养+乡村+文旅”的模式,结合全域旅游特色,将医疗、气候、生态、康复、休闲等多种元素融入养老产业,发展康复疗养、旅居养老、休闲度假型“候鸟”养老、老年体育、老年教育、老年文化活动等业态,打造集养老居住、养老配套、养老服务为一体的养老度假基地综合开发项目,进而带动护理、餐饮、医药、老年用品等多产业、多行业共同发展。

(四)坚持智慧赋能,优化农村养老服务供给

1.推进智慧养老资源协同共享。数字化赋能养老服务的优势在于打破各参与主体间孤立、重复、脱节的模式,拥有资源顺畅的沟通服务通道。一是加强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大数据精准定位和准确分析各涉农镇不同类型养老服务的不同需求,加强个性化和共性化数据分析,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制定智慧养老方案,不断提升老年人养老服务体验质量。同时,利用5G技术为老年人提供人际交往、心理慰藉等服务,缓解老年人焦虑、孤独、恐惧等负面情绪。二是加强养老从业人员数字化管理。依托专业化、社会化培训机构,加强养老从业人员在护理、康复、心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和职业培训。

2.探索智慧养老创意技术更新。积极引导和支持社会各界和企业提供新创意、新技术、新模式,加速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一是发展智慧养老产业集群。《“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首次提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如松江区可通过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探索通过发展智慧养老服务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管理规范、科技创新的龙头企业,扶持中小企业专业化、特色化、精细化、条块化发展,形成养老服务产业集群。二是激励社会为“智慧养老”提供新创意、新产品。如今,科技为解锁养老问题提供了“新密码”,借助智能化设备满足老年人的陪伴和关爱已成为趋势。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智能硬件、机器人等技术手段,推动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养老生活照进现实。

参考文献:

[1][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9,30.

[3]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N].人民日报,2016-05-29(01).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松江区委党校)

【责任编辑:咸鸣霞】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十一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