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5-01-15 星期三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首页 >

中国式现代化县域示范的实践与启示

作者:金世斌 周元鹏 徐瀚洋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1034   发布日期:2023-5-8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昆山紧紧围绕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目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攀升,加快推进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全面打造低碳循环生产生活方式,着力构建更好服务全国新发展格局,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切实筑牢防范化解风险隐患“防火墙”,成为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须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牢牢把握正确前进方向;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扎实提升民生幸福指数;必须切实加强前瞻谋划,沉着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必须积极抢抓战略机遇,不断增创发展领先优势;必须弘扬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奋斗激情。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昆山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发出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伟大号召。2009年4月,习近平同志在江苏调研时指出,“像昆山这样的地方,包括苏州,现代化应该是一个可以去勾画的目标”。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再次对昆山推进现代化建设寄予期望。2019年2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将昆山列为江苏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之一。率先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道路,成为昆山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2012年至2022年,昆山地区生产总值由2607.5亿元提高到5006.7亿元,年均增长6.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20.3亿元提高到430.2亿元,年均增长6.3%;成为全国首个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40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000亿元的县级市。昆山以全国1/10000的土地、15/10000的人口,集聚了全国9.2‰的到账外资,完成了全国16‰的进出口总额,创造了全国4‰的生产总值,连续18年位居全国百强县之首,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8:1,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当之无愧成为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

一、中国式现代化县域示范的实践探索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昆山在高起点基础上,紧紧围绕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目标,着力抓了六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不断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攀升

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昆山把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放到战略高度和全局角度来谋划和考量,加强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和关键技术攻关,在区域竞争和转型升级中赢得发展主动权。一是充分释放科技创新动能。围绕国家一流产业科创中心目标,高起点规划阳澄湖两岸科创中心,布局建设“一廊一园一港”等科创载体,获批设立国家超算昆山中心,获准发起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设立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昆山分中心,实施祖冲之自主可控产业技术攻关计划,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3.8%,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78.5件。二是加快汇聚高端资源要素。先后制定双创人才(团队)、产业人才、高技能人才等政策措施,实施人才科创“631计划”和人才头雁工程,人才资源总量突破50万人大关。建成知识产权运营交易平台,创成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成立总规模100亿元的产业发展母基金、总规模3亿元的天使投资基金,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38家、累计达46家。三是着力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企业从2012年的385家跃升至2745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分别提高至55.5%、46%。累计引育规上工业企业2503家、专精特新企业663家,培育示范智能车间(工厂)256家,蝉联全国县域工业互联网发展指数排名首位。

(二)坚持把协调作为内在要求,加快推进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昆山在强化均衡协调中拓宽发展空间,在改进薄弱环节中增强发展后劲,不断提升发展整体效能。一是推动区域板块融合发展。在县域范围内,结合“三区三线”划定,明确板块功能分区,探索建立空间资源联动调控机制,优化提升交通结构、产业结构、公共服务结构,强化区域联动、资源统筹和中心功能提升。在县域周边,向东接轨上海,向西融入苏州主城,向北联动太仓,向南协同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与周边板块良性互动格局初步形成。二是推动城市乡村一体发展。研究制定《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高标准建设城镇功能区、轨道交通走廊和标志性“城市客厅”,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12年的69.03%提升至79.39%。完成《昆山市镇村布局规划》修编,实现438个可翻建村庄规划编制全覆盖。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农地规模经营集中率达96.3%,村均集体可支配收入达1153万元。三是推动“两个文明”协同发展。深入开展城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施市民修身立德工程和市民文明十二条专项行动,创成了一批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新建成当代昆剧院、昆曲特色小镇,完善市镇两级文化馆、体育场馆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人均公共文化面积从2012年的0.36平方米增长到0.56平方米。

(三)坚持把绿色作为普遍形态,全面打造低碳循环生产生活方式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昆山认真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污染防治攻坚战为突破口,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获评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一是以绿色生产夯实绿色发展根基。实施最严格的环保准入制度,扎实推进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调整优化,加快形成资源高效、排放较少、环境清洁、生态安全的高质量发展格局,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稻麦)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二是以绿色生态展现江南水乡魅力。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空气优良天数比例由2015年的75.5%提升至81.1%,PM2.5由2015年的48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5微克/立方米,地表水优III比例由2012年的54.4%提升至90%,新增危废焚烧处置能力1.8万吨/年、生活污泥处理能力10万吨/年。三是以绿色生活彰显宜居宜业品质。严格主体功能区规划,统筹划定“三区三线”,国土面积的14.46%纳入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和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域。依托河流水系和生态斑块,建成生态廊道181公里,城市绿化覆盖率提升至45%、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4%。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占比达75.4%,获得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称号。

(四)坚持把开放作为必由之路,着力构建更好服务全国新发展格局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昆山主动把握新时代扩大开放发展大势,加快融入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作出了积极贡献。一是在更广空间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机遇,主动纳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协调区,开展嘉昆太、虹昆相等区域合作,成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重要节点城市。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参与江苏昆山(埃塞)产业园等项目建设。近10年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达129.8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保持高位增长,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二是做深做透昆台融合发展文章。以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全国金融改革试验区为抓手,推动产业合作、贸易便利化、平台载体建设、民间交流交往、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等陆续落地。2012年以来,昆山台企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10%以上,已集聚台资项目5796个,投资总额692.4亿美元。三是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6524”改革,推进一网通用、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加快市民驿站建设,制定代办事项清单,全面打造“昆如意”营商服务品牌,重点项目全链代办服务跑出“三天办四证”的加速度,获评2021年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市。

(五)坚持把共享作为根本目的,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昆山认真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加强和改善民生,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一是稳步提升城乡居民收入。统筹推进产业富民、创业富民、就业富民、保障富民各项工作,推动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590元提高到1095元,最低工资标准从1370元提高至2280元。2022年,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80138元、44583元,是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农民收入最高的城市之一。二是不断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始终保持在80%左右。实现义务教育公办学校集团化办学区镇全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人数超24万名,普通高中录取率超过70%。市一院、中医院创成三甲医院,公共卫生中心建成投用,人均期望寿命达84.6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已并轨统一。三是积极做好新市民服务保障。昆山现有户籍人口120.4万人,常住人口268.7万人。对于外来人口,昆山坚持以人为本,放宽子女投靠父母条件,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户籍限制,实现外来劳动者与户籍城镇职工同等享受养老保险等待遇,累计解决8.1万新市民子女入读公办义务教育学校。

(六)坚持把安全作为政治责任,切实筑牢防范化解风险隐患“防火墙”

安全是发展的保障,发展是安全的目的。昆山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积极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安全防范体系,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9.17%,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一是标本兼治狠抓安全生产。按照“三管三必须”原则,构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安全的工作格局,全力压紧压实各方面责任。加强基层力量配备,8个镇挂牌成立应急和消防管理局,核增近百名事业编制执法人员,配备专职网格员300余名。认真落实减量发展要求,全面压减低端产业、淘汰落后工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通过源头施治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二是强基赋能增强城市韧性。扎实推进省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试点,明确燃气爆炸、城市内涝等7类应用场景和16平方公里试点区域,建成江苏首个海绵城市建设基地。建设城市大脑安全管控指挥中心,实施供水、供电、交通、井盖智慧监控,探索小区智慧监管新模式,着力清除群众身边安全隐患。三是防救并重提高应急能力。在硬件方面,成立2个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15个政府专职消防队,重点单位、村(社区)微型消防站覆盖率分别达95%、100%。在软件方面,制定应急物资和社会应急救援队伍调度管理办法,与社会救援队伍、企业签订应急救援及物资保供协议,构建应急协同联动保障体系。

二、中国式现代化县域示范的经验启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昆山积极担当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县域示范的光荣使命,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昆山的生动实践,为各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有益启示。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把握正确前进方向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第一要义,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前提。昆山始终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摆在首位,持之以恒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各级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勇于担当负责、善于创新创造,讲政治、重团结、干实事、扬正气的良好政治生态进一步彰显,为昆山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昆山的实践表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变革,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二)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提升民生幸福指数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昆山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把群众的“表情包”作为工作的风向标,紧紧围绕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托幼、交通等群众关注度高的领域,不断增加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创造了高品质生活,实现了高效能治理。昆山的实践表明,只有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够在全社会形成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补齐民生短板、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切实加强前瞻谋划,应对各类风险挑战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创新工程,必须做到前瞻研究、谋划先行,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积极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昆山坚持战略性思维、系统性思维,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了经济逆势增长,保障了社会和谐安定。昆山的实践表明,只有着眼长远、把握大势、科学研判、谋定后动,以坚强战略定力,统筹抓好稳增长、防风险、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才能在积极应对变化变局中育先机开新局,持续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前进。

(四)积极抢抓战略机遇,增创发展领先优势

发展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回顾昆山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抓住国家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机遇,自费开发,8年后终于获得国家批准;21世纪初,抓住浦东开发开放机遇,开办全国第一个封关运作的出口加工区;进入新时代以来,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交汇叠加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临沪对台特色优势,加快建设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金融改革试验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等国家级平台载体,有效提升了核心竞争力、创新引领力、城市吸引力。昆山的实践表明,机遇极为宝贵,稍纵即逝,抓住机遇,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丧失机遇,就会落伍于时代。面对新任务、新要求,必须紧紧抓住历史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持续深化改革攻坚,全面激发开放活力,把长板拉长、把优势做优,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五)坚持弘扬先进精神,保持干事创业激情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昆山之所以能从苏州市“小六子”跃居成为全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县域示范,最宝贵的财富不在于其靓丽的经济数据,而在于广大干部群众在敢闯敢试、你追我赶实践中凝聚形成的“昆山之路”精神。在没有先例的方面率先探索,在普遍在做的方面形成特色,在具有优势的方面作出示范,昆山的实践表明,“敢闯敢试、唯实唯干、奋斗奋进、创新创优”这种精神,不仅是“昆山之路”的成功密码,也是昆山赢得未来的不竭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只有大力弘扬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四敢”精神,在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中,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大胆探索、大胆实践,才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不断谱写新篇章、取得新突破、再创新辉煌。

(金世斌系江苏省政府研究室社会处处长、研究员;周元鹏 昆山市政府办公室;徐瀚洋 昆山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江洁】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十二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