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12-26 星期四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经济观察 首页 >

南京建设长江经济带资源配置中心路径研究

作者:温李庆 顾巍巍 班 鸣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1197   发布日期:2023-2-27

摘  要  建设长江经济带资源配置中心,是南京立足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切实路径。本文从经济实力、创新动力、枢纽地位、产业发展、金融水平、政策支持等6个维度对比分析南京建设长江经济带资源配置中心的优势和短板。在此基础上,提出南京要在国家区域经济布局中找准自身定位和发力点,努力建设成为连通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链接国内国际两大市场的长江经济带资源配置中心。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资源配置中心;城市竞争力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长江经济带资源配置中心是长江沿线城市发展到高级阶段所体现的功能形态,是长江经济带城市网络体系中的“核心节点”,也是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社会经济活动的“动力中枢”。作为长江经济带四大中心城市之一、长三角向中上游传递能级的重要枢纽、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南京谋划建设长江经济带资源配置中心,是立足提升城市能级、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举措。

一、南京建设长江经济带资源配置中心的优势与短板分析

本文以长江经济带覆盖的南京、杭州、合肥、南昌、武汉、长沙、成都、昆明、贵阳等9个省会城市及上海、重庆等2个直辖市作为比较分析对象(以下统称“长江经济带重点城市”),从经济实力、创新动力、枢纽地位、产业发展、金融水平、政策支持等6个维度对比分析南京建设长江经济带资源配置中心的优势和短板。

(一)经济实力雄厚,发展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以2021年长江经济带重点城市主要经济社会指标作为比较分析对象,南京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位居首位,但受制于人口规模偏小、集聚能力偏弱等短板,南京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在长江经济带重点城市中分别位列第6、第4和第5(见表1)。国家提出要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推动放开超大城市、特大城市落户限制。在此背景下,南京作为都市圈中心城市具备较大发展潜力。  

(二)创新动力强劲,创新投入有待进一步提升

从创新投入看,2020年南京市R&D经费内部支出、占GDP比值均位列长江经济带重点城市第5。从创新产出看,南京市专利授权量、技术合同成交数、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在长江经济带重点城市中分别排第3、第2和第4。从科创机构看,南京市高新企业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数、双一流高校数在长江经济带重点城市中分别排第3、第4和第2(见表2)。可知,南京科技产出、科创机构数量排名靠前,但和上海、杭州、武汉等城市相比,南京在R&D经费内部支出、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等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三)枢纽地位突出,规模优势有待进一步拓展

从港口枢纽看,2021年南京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在长江经济带重点城市中仅次于上海,位列第2。但南京港在港口货源和发展腹地等方面面临激烈竞争,一方面排名其后的武汉港、重庆港的货物、集装箱吞吐量近年来上升态势迅猛,另一方面皖江地区芜湖港、安庆港等港口对南京港物流的分流效应日益显现。从铁路枢纽看,南京高铁直通城市数排名全国第5,通行班次排名全国第3,高铁连通度和流通度优势明显,但铁路枢纽的便捷优势并未转变为规模优势,2020年南京铁路客运量、货运量在长江经济带重点城市中分别排名第7和第6。从航空枢纽看,2021年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在长江经济带重点城市中分别排名第8和第6(见表3)。禄口国际机场的连通度、中心性不高,国际功能滞后,同时受制于“空铁公轨”综合枢纽建设不足、产业分工不细、口岸通关效率不高等因素,导致南京的临空经济总体规模较小、产业集聚不强。

(四)产业发展集聚,重点企业发展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产业集聚平台看,南京拥有江宁经开区、南京经开区两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商务部发布的“2021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中,江宁经开区、南京经开区分别排全国第6和第11,位居长江经济带重点城市前列。从重点企业看,南京先进制造业集群、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数量均排长江经济带重点城市前列,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排名靠后,为第8。说明南京产业发展集聚效应明显、发展潜力大,但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有待提升。

(五)金融水平较高,金融资源区域配置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2021年发布的第13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榜单中,南京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排名全国第8,在长江经济带重点城市中排名第5,前4分别是上海、杭州、成都、重庆。南京已成为江苏、安徽、江西三省金融业务量最大、机构数量最多、业务种类最全、服务功能最强的城市,区域金融中心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显现。但也要看到,南京在我国金融行业改革发展布局中的重要性和开放创新试点中的前瞻性还不够,金融资源在区域范围内的配置能力也不够突出,总部型和功能性金融组织偏少,金融业整体发展能级、影响力和辐射力有待提升。

(六)政策支持有力,改革系统集成有待进一步提升

南京是长三角特大城市和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是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门户城市和东部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战略交汇的重要节点,国家在鼓励南京承担区域协调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等方面给予了政策支持。从国家级新区看,南京江北新区是国务院批复设立的全国第13个、长江经济带重点城市第6个国家级新区,2019年8月获批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具有国家级新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双区叠加优势。2021年,南京江北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位列长江经济带8个国家级新区第5,其在规则体系、制度开放、外溢带动等方面的改革系统集成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二、南京建设长江经济带资源配置中心的对策思考

南京濒江近海,地处“一带一路”节点、长江经济带关键节点、长三角地理中心。要在国家区域经济布局中找准自身定位和发力点,面向双向市场、提升创新位势、完善航运体系、聚焦产业优势、强化金融功能、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建设成为连通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链接国内国际两大市场的长江经济带资源配置中心。

(一)面向双向市场,拓展资源吸纳容量

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时代背景下,南京要依托都市圈发展打破发展壁垒,建立统一大市场,扩大双向开放。一方面,推动南京都市圈跨界融合,强化区域辐射带动能力。积极探索都市圈跨界融合体制机制改革,推进都市圈“东进”“西融”,强化产业协作和市场共建,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及向中心城市高效集聚,强化区域辐射带动能力,更好地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另一方面,坚定实施对外开放战略,集聚全球高端资源要素。加快“一带一路”节点枢纽城市建设,规划建设跨国企业总部集聚区,大力引进跨国公司区域总部、高端研发中心和功能性机构。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集聚全球优质消费资源。

(二)提升创新位势,推动资源价值跃升

以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抓手,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快原始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链接科技和产业创新资源,着力建设长江经济带创新资源配置中心。一是加大创新投入力度。针对“卡脖子”技术,探索实施以“揭榜挂帅”方式为主的科技创新攻关计划,建立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社会资本等多渠道投入机制,在长江经济带优选高水平研发团队,吸引跨区域、多主体共同探索开放式创新扶持模式。二是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从产业技术创新、强链补链支撑、创新产品推广等方面,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和活力。鼓励中小企业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强化新型研发机构与企业的合作对接,提升科技转化质量和效益。三是打造科技产业创新平台。加快紫金山实验室建设步伐,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集群,打造面向前沿的国家实验室基地。聚焦集成电路、第三代半导体等领域创新,争创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

(三)完善航运体系,强化要素资源配置能力

以海港、铁路枢纽、空港为关键支点,向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两个扇面辐射,着力打造链接全球、辐射全国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一是强化港口枢纽功能。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建设龙潭等江海转运的港口枢纽和集疏运体系,多渠道拓展港口腹地,整合优化航线航班资源,大力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巩固和提升港口国际地位。二是完善铁路枢纽功能。加快建设南京北站等铁路枢纽、沿江高铁等铁路线网,扩大沿江铁路客货运能力,实施铁路物流基地建设工程,形成与黄金水道功能互补、衔接顺畅的快速大能力铁路通道。三是提升区域航空枢纽功能。加快推进禄口国际机场三期、宁马、宁宣城际等重大项目,优化空陆联运设施布局,统筹航线航班资源配置。推进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建设,加快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创建工作。

(四)聚焦优势产业,集聚高端要素资源

以产业资源配置中心为建设目标,聚焦优势产业,引聚关键资源,发展核心环节,全面构建高端高质高新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南京在长江经济带产业资源的集聚和配置能力。一是做优产业集聚平台。推进南京经开区、江宁经开区在产业发展、项目招商、人才招引等方面强化对接、联动发展。推动南京经开区、江宁经开区根据发展需要,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寻求跨界产业园区合作契机。二是培育特色产业集群。依托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现状和布局特点,加强南京与其他城市产业的功能联系和协作互补,巩固做大优势产业,坚定做强先导产业,着力突破潜力产业,大力培育特色产业集群。三是提升重点企业发展质量。支持重点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在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电网等优势产业领域,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航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支持独角兽、瞪羚等高成长性企业的发展壮大,培育形成一批关联带动力强、发展层次高、品牌影响力大的总部企业。

(五)强化金融功能,拓展资源管理调配能力

立足南京的城市定位与金融业发展禀赋,发挥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辐射苏皖赣等区域的“中继放大器”功能,努力把南京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金融要素配置的重要枢纽。一方面,提升金融集聚层级。面向长江经济带发展需求,着力培育集聚总部型、功能性、高能级、外向型金融市场主体,提高金融机构能级,丰富金融机构体系,提升金融行业的综合竞争力。另一方面,深化金融开放与合作。紧抓长三角金融一体化发展新机遇,主动承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辐射,积极加强沪宁之间金融合作协同,加强金融领域协同改革试验,积极争取区域科创金融、绿色金融、跨境金融等联动创新。

(六)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围绕江北新区“两区一平台”定位,发挥江北新区和自贸片区引领作用,全面接轨国际通行规则,推进制度标准、监管体系、公共服务配套衔接,推动由商品、要素开放向规则、制度开放转变,放大自贸片区制度创新优势。加强与上海、浙江等自贸区制度创新共建共享,探索自贸区联动新模式,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物流等资源的区域整合。

参考文献:

[1]方创琳.新发展格局下的中国城市群与都市圈建设[J].经济地理,2021(04).

[2]李光龙,范贤贤.财政支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J].上海经济研究,2019(10).

[3]吴传清,董旭.新发展理念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重点[J].长江技术经济,2018(1).

(作者单位:南京市宏观经济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江辰】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十一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