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5-01-15 星期三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首页 >

论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作者:刘焕明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826   发布日期:2023-1-17

摘  要  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又遵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主体自主性与历史规律性的统一,具有世界意义。中国式现代化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为推进人类永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世界意义;中国贡献

现代化作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世界各国都在追求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将实现现代化作为奋斗目标。历经百年的艰辛探索,中国终于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世界范围内开辟了新的现代化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又遵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主体自主性与历史规律性的统一,具有世界意义。

一、中国式现代化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全球化进程凸显了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性。和平是一种社会发展状态,是人类社会繁荣兴盛的前提,承载着人类的价值旨归。历经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价值中的两大价值理念。过去几十年的国际社会,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断加深,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都走上了现代化发展道路,和平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但霸权主义、单边主义、地区冲突,特别是当前的俄乌冲突严重影响着世界的和平发展。在目前世界局势下,粮食、能源作为支撑全球和平稳定的基础物资,作为各国经济健康有序运行最为基础的生产生活资料,在一定范围内极有可能成为加剧世界不稳定的重要因素,甚至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地区冲突。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能否解决占全球18%人口的粮食、能源等问题直接关系着全球的和平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第一个基本特征即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不仅是解决了14亿人口的温饱问题,而且是实现了小康目标、向着全体人民幸福美好生活迈进的现代化。中国脱贫攻坚战略的伟大成就,不仅是解决了中国的贫困人口问题,保障了粮食安全、卫生安全、能源安全等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更是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在中国榜样的鼓励帮助下,一些发展中国家正走在脱贫的正路上,中国的脱贫攻坚成效扩大了世界范围的和平发展。

蔓延全球的疫情加剧了世界的不稳定性。三年多来,全球各地都在遭受着新冠疫情带来的风险冲击,面对中国人口多、地域广、城乡医疗体系发展不平衡等特点,中国政府坚持统筹人民的生命建康和经济的稳定发展,从根本上保障了中国社会的稳定发展,为疫情大背景下的世界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还向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优质安全的抗疫物资,以大国之担当保障着世界的和平稳定。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维护世界的和平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执政理念。面对世界的变局、乱局,中国共产党更是以时代之担当推动着社会的和平发展,以普惠共享等理念为全球的和平发展作出了中国贡献。

二、中国式现代化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人类文明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建立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智慧表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文明的表现形式既呈现多样性,又体现进步性。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只有将二者都建设好,社会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历史根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现代化,蕴含着文明的延续、迭代和创新,既刻画着中华五千年文明赓续的特殊规律,又描绘着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吸收借鉴方式,探寻着人类文明在国家、地区间创新发展的普遍规律。

近代以降,西方凭借工业化走向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其本质是以物质为核心的单向度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处于分裂状态,社会也常常处于撕裂状态。中国式现代化以整体性思维为导向,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融入到社会治理中,既重视经济基础,又重视上层建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即“两个文明”统筹协调发展。因在一定程度上受西方现代化重物质文明建设的影响,我国曾出现过重物质文明轻精神文明建设,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为此,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社会发展要求,强调了社会发展的整体性、全面性。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了“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精神文明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构成了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以此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发展。2005年,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党的十八大报告又将“四位一体”总体布局拓展为“五位一体”,即在原来基础上,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从两个文明建设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中国共产党面对中国社会实际,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是推动人类社会全面发展的文明建设过程。五大文明共生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在现代化发展史上,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方向。

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发展价值上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形态。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重视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的根本作用,提出人民至上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将人民的幸福美好生活作为社会发展的目标。与西方现代文明背景下单向度的人相比,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人是全面发展的人。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发展方式上是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是打破地区发展不平衡、实现小康基础上的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还是超越国界、走向世界的共同富裕。2021年发布《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指出,中国积极倡导的“一带一路”沿线,据世界银行2019年6月发布的报告显示,将帮助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这与西方走在现代化前列的某些大国实行霸权主义相比,中国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和平共赢、普惠共享的新形态,是趋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共产主义社会目标的新形态,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中国式现代化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中国古人将人与自然的关系一体化,提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观点,为中国传统社会如何认识自然、合理改造利用自然提供了理论指导。但西方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却是在二元论思想指导下,凭借着近代以来形成的强大科技力量改造和利用自然,在不断获得物质财富的同时,人与自然的关系却出现了严重割裂状态,自然界原有的平衡系统不断被打破,温室效应、气候变暖、土地沙化、河流污染等生态问题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生态兴则文明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问题,将生态问题提高到国家战略地位,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其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简称“两山”理论)对中国创造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起到了重要作用。

“两山”理论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是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日趋严峻的生态问题的回应,是在面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冲突时提出的解决方案和中国智慧。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不是二元对立而是共生共荣和谐统一,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是中国共产党对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平衡关系的深刻认识,体现了人类需要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两山”理论深刻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创新了文化旅游产业模式,带动了规模巨大的农村经济发展,成为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重要实践形式。“两山”理论无论是理论内涵还是实践要求,都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创新,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两山”理论既是中国的,同时也是世界的。中国既以自身的生态文明建设解决了长期以来存在的生态顽疾,又以生态建设成效向世界证明了“两山”理论的生态价值。“两山”理论是当代中国对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总结过去、擘画未来时,强调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中国将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深入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作出中国表率和中国贡献。

四、中国式现代化为推进人类有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是在西方一些主要国家经过工业革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依靠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建立起来的现代化。因其最早引领了世界现代化发展模式,因而被普遍认为是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又因长期以来一直占据绝对地位,因而被认为是唯一模式。与传统农业社会相比,资本主义现代化确实创造了丰富而巨大的物质财富,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社会的生产方式和发展路径,引领了世界发展潮流,成为很多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发展理念和发展道路。但历史证明,那些以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为样本的国家并没有真正进入其希望的现代化,反而因依赖发达国家而发展受限或常被制裁,在现代化进程中遭遇了倒退的陷阱;不仅如此,有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因脱离本国实际,在现代化发展道路上遇到了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而无法解决,社会难免出现混乱甚至发生局部冲突。如何探索出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已经成为一些发展中国家在苦苦寻求的答案。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以中国国情为根本,在学习借鉴吸收各国现代化共同特征基础上的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巨大成功,不仅拓展了人类现代化的发展路径,而且向世界证明:在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只是用来学习借鉴的,各国完全可以走出一条符合本国实际的现代化道路来。正如法国参议院副议长、法共全国委员会主席皮埃尔·洛朗所说,“人类社会尝试过(不同发展模式),中国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结合是引领中国社会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法宝。第一个结合表明我们学习应用的马克思主义是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是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重要的政治制度和治国理政的根本原因。因为这是具有普遍指导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具有特殊性的中国国情的相结合,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在引领中国社会道路上的主体自觉性,表征的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本思想的灵活应用。第二个结合表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烙印着中华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表征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出的是一条具中国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是对历史发展的延续和创新,而非效仿别人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立足本国,探寻其道,走出一条适合本国历史文化底蕴的现代化,是消除地区冲突,促进人类永续发展的重要方式。

总之,中国式现代化是立足中国实际,学习吸收借鉴世界其他国家优秀思想成果上的现代化,保障了中国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避免了因跟随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而不时掉入西方设置的各种陷阱中。进入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引下,中华民族已经走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的新征程上,中国政府不仅积极主动参与协调各种国际事务,发挥大国的时代责任,而且全方面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以天下之胸怀不断推进人类社会永续发展。
    (作者系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江辰】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十二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