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探索
摘 要 乡村振兴是共同富裕的主战场,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目标。杭州外桐坞村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以党建引领聚焦乡村发展合力,以文化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以艺术润村促进精神物质“双富裕”,以数字赋能助推乡村发展新飞跃,以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实践探索和理论启示。
关键词 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产业发展;基层治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强调“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浙江杭州的外桐坞村通过“文化致富、艺术润村”,打造共同富裕村,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获得了“画外桐坞”的美称,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样本。
一、以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
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基于我国新发展阶段要求和农业农村实际情况的战略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产业化,盘活农村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使更多农村居民勤劳致富”。推进乡村振兴能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充实农民的“钱袋子”。
以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乡村共同富裕需要通过乡村振兴推动“三农”高质量发展来实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能够促进农业向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变,有利于增强农业的竞争力,促进广大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发展。
乡村振兴是共同富裕的主战场,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在共同富裕的远大目标中,将“蛋糕”做大的“富裕”只是基础,将“蛋糕”分好的“共同”才是关键。我国长期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需要正视城乡差距给实现共同富裕带来的挑战。如何将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变为发展行动,在推进乡村振兴中促进共同富裕,已经成为当前发展的关键问题。
二、杭州外桐坞村以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践及成效
杭州市西湖区转塘镇的外桐坞村发展一度落后,村民收入不高、村容村貌破败,长期面临土地面积小、常住人口少、产业基础弱、环境条件差等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外桐坞村积极投身乡村创新发展,经过数十年的改造提升,从破旧山村转变成了中国版的“枫丹白露”,村集体收入由2007年的100万元跃升到2021年的60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原来不足1万元跃升到7.1万元,入选了“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率先在全国探索了一条以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物质精神双富裕的新路子,如今还有个美丽的别称——“画外桐坞”。
(一)以党建引领聚焦乡村发展合力
外桐坞村创新党建引领的落地机制、聚焦发展合力,紧抓政策机遇和区位优势,创新发展思路、破除发展壁垒,以农民致富、农村稳定、产业振兴为目标推进共同富裕村建设。
一是创新党建引领落地机制。外桐坞村通过三个机制实现党建引领的落地,动员全村共谋发展。“由古至今”激发动力,挖掘“朱德元帅四到外桐坞村”的历史事迹,以红色精神为引领,带动村民积极投入浙江省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自上而下”示范引领,以“支部领路、党员领衔”推动环境整治、乡村建设等重大工程,带动全体村民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由点到面”全面落地,开展“党员包户”活动,共划分4个片区,由村委班子带队分管,全村50余位党员结对162户农户,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二是紧抓政策机遇突破发展瓶颈。外桐坞村发展初期的最大障碍是村容村貌问题,环境脏乱差散、基础设施落后成为引进艺术家的绊脚石。村支部充分利用政策机遇,于2010年和2015年先后完成风情小镇改造、龙坞茶镇改造,2016年完成美丽乡村建设,2019年完成市级精品村建设,2022年被列入省市未来乡村建设。通过全面整治后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获得了“省级卫生村”的荣誉。村文化礼堂成为浙江省最早的一批文化礼堂示范点,打造了浙江省唯一的村级美术馆——画外桐坞美术馆,旧茶厂翻新成了艺术家工作室,成为新的风景线。
三是紧抓区位优势谋划发展思路。外桐坞村党支部是全村发展的主要谋划者和执行者。2007年,村支部依托毗邻中国美术学院的区位优势,利用闲置的茶叶加工坊,与美院教师达成合作意向,明确了外桐坞村以引进美院教师工作室为主的方向,翻新后的茶叶加工坊成为学术交流、展览、展卖、艺术品拍卖的新空间。村支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和艺术家需求,明确全村以艺术增值为主的理念,严格控制餐饮、民宿等可能影响环境、破坏整体规划的业态发展,避免影响全村艺术生态。
(二)文化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共同富裕的重点是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产业兴旺是重要举措。外桐坞村明确发展方向,形成了红色文化、茶乡文化与艺术产业、旅游产业相结合的特色经济发展模式。
一是艺术家集体入村壮大文化产业。以艺术为主线发展村庄,鼓励村民出租空闲房屋给艺术家,为乡村注入新的活力。从2012年至今,外桐坞村已经进驻了164位艺术家,包括中国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刘健、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王赞和画家袁进华等,引进工作室200余家,构筑了良好的艺术产业生态。如今,村里将近九成的空闲房屋引进了艺术家,整租农户房屋年租金10—15万元不等,一层年租金在3—5万元左右,一般租期为10年以上,给村民带来了稳定收入。
二是推动茶叶产业转型升级。茶叶产业是外桐坞村的传统产业,但一直存在品牌不响、销路不畅、单价不高的问题。外桐坞村结合“朱德元帅四到外桐坞村”的红色文化,打造“元帅茶”品牌;通过入驻艺术家群体扩大、提升卖茶叶的“朋友圈”,扩展销售途径;结合外桐坞特色设计茶叶包装,提升茶叶品牌档次。提升后的外桐坞西湖龙井茶叶供不应求,明前茶更是预订火爆。目前,“元帅茶”年销售达到300万元左右,散户茶叶的单价从原来700元一斤提升到1500元左右一斤,茶农收入实现翻番。
三是文旅融合培育旅游业新业态。2012年获批3A级旅游景点后,外桐坞村加速发展旅游业,以红色文化和茶香文化为特色专门开辟两条旅游线路,打造包括文化礼堂群落,引进专业团队建设“秀空间”生活美学馆,着力打造生态优、产业兴、生活幸福的“江南艺术旅游第一村”。连续五年冬季成功举办“年糕节”,将打年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活动发扬光大,吸引了数十万人次的游客前来体验。外桐坞村已经形成“观光+体验”的旅游新业态,成为杭州文化旅游新的目的地,为村集体年收入贡献超过80万元。
(三)艺术润村促进精神物质“双富裕”
农民共同富裕是物质和精神的“双富裕”,外桐坞村不但在村容村貌上评为“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而且在人文素质和精神文明上也获得了认可,被评为西湖区第一个“全国文明村”,2021年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充分体现外桐坞村以艺术润村促进精神物质“双富裕”。
一是构建村民艺术家的融合生态,提升村民精神文化水平。外桐坞村从2014年开始支持艺术家开办培训班,先后吸引了村内外200余人参加。提升村民的艺术修养和能力,不少村民成为民间艺术家,现任画外桐坞美术馆馆长厉萍放下锄头拿起画笔,已经成为一名职业画家,不少画作已经同美院教师共同展览。音乐、美术、陶艺、园艺造型等贯穿于青石板各个角落,村民闲余兴趣爱好从打牌、麻将变成了书法、绘画,提升了精神文化水平。
二是搭建乡村文化平台,丰富村民生活方式。作为浙江省最早的一批文化礼堂示范点,外桐坞村挖掘历史文化、保护古建筑,打造了朱德纪念室,改建仇家祠堂打造外桐坞孝文化基地,积极打造企业、村民、游客共享共存共荣的文化礼堂共同体。文化礼堂已经成为村民重要的活动平台,包括图书室、村民书画院、国学讲堂、聚贤堂及文化大礼堂,村民在此开展各类活动,如书法、绘画教学,成人礼、敬老礼等,外桐坞村成为浙江省最早打造“村晚”并举行“百家宴”的村庄之一。
三是打造“一老一小”文化宣传团,推进多元文化融合。以红色文化、茶乡文化与艺术文化等多元文化融合为目标,外桐坞村组建“红领巾宣讲团”和“五老宣讲团”。“红领巾宣讲团”深挖红色历史,讲好红色故事,给予了中小学生展示锻炼的机会;老村长参与的“五老宣讲团”诉说“元帅品茶”,推广茶村茶香、促进茶文化传播。
(四)数字赋能助推乡村发展新飞跃
数字化是乡村共同富裕的新动力,外桐坞村借数字化改革东风,充分利用数字平台和数字技术,以数字赋能强化乡村产业发展和基层治理。
一是借助数字平台推动产业发展。外桐坞村借助西湖区“智慧生态茶园”平台,对茶农和茶企进行数字化管理,解决消费端、生产端、服务端、治理端的痛点难点,提升了茶叶品质,带动了销量。打造村庄智慧管理系统加速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基于平台基础数据实现艺术家工作室信息展示和游客预约服务等,让村内艺术工作室简便呈现,旅游信息快速流转,相应的服务快速跟进,加快村级文旅产业发展。此外,电商、直播等新业态也快速发展,“植觉”工作室在外桐坞村深耕青苔十余年,成为业界翘楚,抖音平台粉丝150余万人,年产值超百万元。
二是数据赋能基层治理。村庄智慧管理系统协助基层治理更清晰,融合村庄治理中的人、物、车、房等基本信息,以“网格化管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确保治安防控全覆盖、无死角,村民安全感、满意度、幸福感显著提升。以未来乡村为目标,外桐坞村正在谋划建立具有乡村特色的村民治理参与激励机制。通过将村庄建设的核心业务规则化,村民可以通过参与矛盾调解、志愿服务、村庄事务、培训学习等活动赚取积分,既可以在“积分商城”线上兑换话费、网费等,也可以在线下门店兑换购买日用品。
三、以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的启示和建议
乡村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人才缺失、产业薄弱、文化缺位和数字化水平落后等发展要素支撑乏力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共同富裕不得不解决的难题。结合外桐坞村发展经验,针对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农村农民共同富裕面临的难点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聚焦“谁来带富”问题,激活乡村发展新动力
人是乡村发展的最大动力,人的发展是乡村共同富裕的根本所在。
一是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农民共同富裕要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强村富民中的核心领导作用。要结合换届后村干部队伍建设和乡村人才振兴工作,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培养选拔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村干部队伍,派强用好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激发“头雁效应”,形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
二是充分发挥好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把村民团结、带动起来,全方位激发人的干劲、汇聚人的智慧、凝聚人的力量,加快形成人人参与共富的良好态势,不断集聚起乡村持续发展的强大内生力。
三是激活乡贤和返乡人才的创新活力。积极融合乡贤资源,发掘服务好一批辛勤劳动、创新创业的致富带头人,倡导先富带后富,充分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优秀人才返乡,为乡村振兴、农村农民共同富裕注入新生力量。
(二)聚焦“如何致富”问题,明确产业发展新定位
产业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是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核心任务。
一是产业选择特色化。要充分挖掘当地的民俗、文化、自然风光等特色资源,走特色发展道路,因地制宜拓展、挖掘乡村富民产业,着力构建起一个有辨识度、有竞争力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二是产业运营专业化。产业运营必须以党组织为核心,以“三农”为主体,以专业运营为强劲辅助,最终实现破题重塑、蝶变重生。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三位一体”合作经济组织并进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以具体化、指标化、场景化的优质项目为方向,不断吸引集聚更多资源要素实现全面推动。
三是产业发展合作化。要突破村域限制,谋划村村合作、村企合作、村社合作等新方式,加强产业融合的集约型村庄建设,形成一村一品的差异化产业发展新格局,以“片区组团”等新模式探索共同富裕新路子,实现乡村产业发展“1+1>2”。
(三)聚焦“何种共富”问题,追求乡村共富新内涵
乡村共同富裕不仅是物质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物质精神“双富裕”。
一是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平台建设。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升级文化礼堂、农家书屋等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文化活动和体育锻炼空间,加强村容村貌建设和文化要素导入,充实乡村文化人才队伍。
二是丰富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活动。定期开展有益村民文化水平提升、精神世界丰富的活动,创新活动形式,举办文化艺术节、体育健身比赛等活动并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培育农民兴趣爱好,优化邻里关系,提升村民凝聚力。
三是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制度供给。支持引导意蕴深刻、浸润人心的乡土文化活动走进百姓日常生活,打造农村精神文化高地,培育文明乡风、优良家风、淳朴民风,为农村农民共同富裕“塑形铸魂”。
(四)聚焦“怎样共富”问题,用好数字赋能新工具
数字化改革已经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强劲动力。
一是积极探索数字乡村治理智治模式。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提升数据获取智能化水平,强化数据分析和安全保障,构建“应用智能化、服务人本化、治理科学化”的乡村智治格局。
二是积极打造共同富裕数字化应用场景。围绕乡村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需求,打造乡村共同富裕的数字化应用场景,依托“数字大脑”,进一步丰富优化基层办事、服务、管理等功能,促进基层治理高效透明,不断提高群众对数字化的适应能力,重视数字赋能的有效性。
三是优化乡村数字发展环境。加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天眼、雪亮工程等设备布局,叠加人口热力、无人机、智慧电力等人工智能,着力构建布局完善、功能齐全、业态多样、高效运行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数字网络平台和数字营运与管控体系。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杭州外桐坞村为乡村发展的动力来源、产业定位、精神共富和数字赋能等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推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以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十分必要,未来仍要从乡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着力推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J].求是,2021(20):4-8.
[2]燕连福,郭世平,牛刚刚.新时代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0):1-6.
[3]廖彩荣,陈美球.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逻辑、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7,16(06):795-802.
[4]张军.乡村价值定位与乡村振兴[J].中国农村经济,2018(01):2-10.
[5]刘培林,钱滔,黄先海,董雪兵.共同富裕的内涵、实现路径与测度方法[J].管理世界,2021(08):117-127.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平台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机理与优化对策研究”(编号19CGL003)和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研究阐释专项课题“‘两个先行’目标下浙江省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的理论机制和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工商管理教研部副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江洁】
最新期刊
第十一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