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5-05-11 星期日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县域发展 首页 >

新时代视角下打造“精神富有”之美好南湖实现路径选择

作者:陈建平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1659   发布日期:2021-12-28

嘉兴南湖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红船精神发源地、党的根脉之地,也是江南文化和儒商文化发祥地。近年来,南湖区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红船精神,深入实施“八八战略”,不断放大现代先进文化的创造力、传播力、影响力,持续提升城乡居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打造精神文明高地领域”首批试点。“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大背景下,“精神富有”早已成为检验共同富裕程度、衡量人民幸福指数的重要标尺。南湖区通过构建“船·扬文明”4321工作体系(“4”既指打造弘扬红船精神示范地、新时代文明实践全国样板地、江南文化文明高地、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地“四个地”,也指构建主流思想领航铸魂体系、最美风尚引领体系、优秀文化润心体系、统筹城乡融合发展体系“四个体系”;“32”指的是实施32项行动计划;“1”指的是实现1个目标,即把革命红船起航地打造成为“物质富庶、精神富有”的共同富裕美好南湖),着力探索有效路径,使“精神富有”成为“共同富裕”的最亮底色。

一、打造“精神富有”之美好南湖的现实基础

1. 红船精神根植于民,思想基础牢固扎实。始终将红船精神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指路明灯。2010年,南湖区率先成立全国首个红船精神研究会,着重开展“红船精神在南湖的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南湖”系列研究,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实践,以南湖的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坚定不移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在全省首推电子行政服务中心和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区,群众和企业进“一个门”,跑“一个窗”,办“千件事”,被作为26条经济体制重点领域改革典型经验之一在全省推广。成立96345党员志愿者服务中心,带动近万名党员志愿者共同开展服务,累计受理各类求助近500万件。南湖儿女的信仰伟力,成为打造新时代精神文明高地最坚实的思想基础。

2. 区域发展富庶均衡,物质基础牢固扎实。始终坚持以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做大共同富裕的“蛋糕”。聚焦率先富庶,紧扣“1341”产业体系,三次产业迈向价值链高端,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跻身省级服务业强区,获批浙江南湖经济开发区,入围浙江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创建名单,入列浙江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统筹均衡协调,深入实施新一轮乡村振兴,大力实施强村惠民行动,千方百计拓宽居民增收渠道,推进低收入群体持续较快增收,城镇登记失业率维持在2%以下。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5:1,已与发达国家基本持平,成为全国城乡发展最均衡的区域之一。“富庶、均衡、和谐”的发展优势,成为打造新时代精神文明高地最坚实的物质基础。

3. 价值引领昂扬向上,实践基础牢固扎实。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奋力谱写新时代“两个高地”建设新篇章。以东部第一的成绩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农村文化礼堂实现全覆盖,率全省之先开展“社区文化家园”试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被确立为全国试点,文明实践基金和“四员”队伍模式全国领先,综合数字指挥平台初具雏形。南湖合唱节、城乡文体十大联赛等十多个文化品牌浸润人心,被中国合唱协会授予全国首个县(区)合唱基地、中国合唱基地示范城等荣誉称号。“红色文创”实力圈粉,5件作品荣获国家级创新成果优秀奖,4项文艺精品力作获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以“感动中国”人物朱丽华为代表的一大批红船旁的“南湖好人”,正逐步成为这座城市的精神榜样。“凝心聚力”的主流价值引领,成为打造新时代精神文明高地最坚实的实践基础。

4. 网格连心全域推进,群众基础牢固扎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持续深化新时代“网格连心、组团服务”。推动“微网格”“微家园”双微联动,全区3900余名党员干部担任微网格长,整合党员干部、“三官三师”、村(社区)干部等服务资源,全面推动“一编三定”机制落地,1.4万余名在职党员干部到居住地村(社区)报到并认领服务岗位。创新线上载体,实现“只找一个人,能办所有事”,平台注册用户超28万人,解决群众各类报事16万余条,党群服务阵地人气指数走在省市前列。结合中心城市品质提升,建成覆盖主城区的11座“禾城驿·温暖嘉”红色驿站,以暖心党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织密的“连心网”,夯实了打造新时代精神文明高地最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打造“精神富有”之美好南湖愿景目标

1. 主流思想更加巩固壮大,成为弘扬红船精神示范地。以红船精神为载体,打造深入挖掘好、守护好、传承好习近平总书记留给浙江宝贵财富的重要精神文明窗口。学习宣传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更加巩固,“365红船Yi”体系全面构建,主流思想引领力持续增强,全区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更加巩固。红色研学提档升级,“重走一大路”等路线高质量建成,红船精神“七进”系列教育实践普遍成为伟大建党精神落地生根的全国品牌。党员、干部、群众守根护脉意识更加彰显,逐步形成全社会凝心聚力、和睦团结、奋发向上的区域范例。

2. 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富足,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全国样板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为全国样板,“红色志愿之城”品牌更加彰显,实现“文明实践处处可见、志愿服务人人参与”。新时代文明生活、人文素养提升行动广泛开展,形成重礼仪、懂感恩、有责任、做好事的良好风尚。全区“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覆盖率达到100%,选树模范典型50人以上,培育扶持精品项目50个以上,城乡社会文明好习惯养成实现率达88%以上。“最美南湖人”金名片更加闪亮,全民道德素质达到新高度,逐步形成具有清晰辨识度的崇德向善的区域范例。

3. 红色文化元素更加鲜明,成为江南文化文明高地。红色文化大力传承,江南文化、运河文化、农耕文化、邻里文化、慈孝文化等具有南湖标识度的文化品牌持续擦亮,成为全国知名红色文旅标杆区。高品质现代文化供给更加充裕,城乡一体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覆盖,“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覆盖率、文化设施覆盖率和达标率均达到100%。助力嘉兴蝉联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迭代升级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文明素养显著提升。红色文化浸润城市发展、提升城市文明,逐步形成红色文化为文明城市发展凝心铸魂的区域范例。

4. 统筹城乡一体更加提升,成为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地。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显著缩小,义务教育、健康养老、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布局合理、质量相近、普惠均等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加快推进,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15个,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实现镇(街道)“健心客厅”全覆盖,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新时代社会救助体系全面建立,全区50%以上的村(社区)成为“善治村(社区)”。一条以人为本、优化布局、城乡互动的融合发展之路正渐次铺开,逐步形成在深化共建共治共享中促进社会融合的区域范例。

三、打造“精神富有”之美好南湖的路径体系

1. 坚定“红色信仰”,构建主流思想领航铸魂体系。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提升党员干部群众“守根护脉”意识,全面展现红船“护旗手”的高标准站位,筑牢红色信仰之基。用好首批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调研基地,加强理论研究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打造新时代“重走一大路”精品红色线路、美丽乡村红色研学精品线,开展红色教育培训。遴选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一批嘉兴南湖红船精神研究会调研基地,以案例模式打造更多“南湖样本”。开展红船精神“七进”活动,提升“南湖桨声”理论宣讲品牌影响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加强网络生态治理,构建清朗网络空间。

2. 把牢“价值导向”,构建最美风尚引领体系。突出“最美引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着力点,提高城乡居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质,让崇德向善的力量蓬勃生长。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宣传选树,擦亮“最美南湖人”金名片。提档升级文明实践“四级”阵地,打造精品线和示范点,灵活创设“志愿服务岗”“惠工小站”“爱心小屋”“慈善超市”等,延伸志愿服务触角;建设“文明实践一张图”,实现数字化呈现和动态化管理。建立志愿者全生命周期协同管理、志愿活动全流程在线监管、志愿服务激励办法、数据采集和归集等机制,培育精品志愿服务项目。广泛开展文明出行、文明用餐、文明旅游、文明养犬等文明习惯主题实践活动,擦亮文明微积分、爱心车队、孝德停车等文明实践品牌。充分发挥“一约两会三团”作用,推广“平价菜单”“文明婚尚六分钟”等项目,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开展“红船精神进校园”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实现红船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3. 坚持“以文化人”,构建优秀文化润心体系。把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文化创新推动精神进步、社会发展,打响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红色文化源发地品牌。深入推进红色文化、运河文化等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实施“文化基因解码工程”,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建设一批非遗生产性传承基地。推进“三馆三中心”建设,推动文化礼堂、文化家园、智慧书房、职工书屋、农家书屋等基层文化阵地可持续发展,实现“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全覆盖。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深化“文化有约”等文化惠民措施,推广“文化管家”等社会化运营模式。打造胥山村等文艺创作新集聚平台,建立重大文艺创作项目争先创优机制,提升文艺精品创作“全周期”服务质量。高水平布局环南湖红色文化核心带、中国革命精神展示中心、南湖红色文化培训中心“一带两中心”建设,推进“红色+文创”“红色+文旅”,延伸红色旅游、红色教育、红色制造相融合的产业链。持续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和大运河诗路文化带建设,高标准建成“浙江数字诗路e站南湖体验中心”。持续擦亮“歌城”品牌,通过群众歌唱大赛、音乐景区建设等形式大力推广和传唱原创歌曲,让“南湖合唱之乡”更具粘合度和魅力值。

4. 突出“区域协调”,构建统筹城乡融合发展体系。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发展格局,构建公共服务均衡、乡风文明和谐、家园美丽宜居的美好南湖。推进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化新时代“网格连心、组团服务”,推进乡村片区化、组团式发展,探索党建统领先富带动后富的机制和路径。落实低收入农户产业增收扶持政策,开发公益性岗位帮助低收入群体人员进行再就业,推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与救助制度相衔接。迭代提升未来社区智慧服务平台,推动“浙系列”在未来社区空间落地,争创“邻系列”服务品牌。合理配置学校教育资源,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工作,构建未来教育场景,推进学校共同体建设,促进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壮大心理服务人才队伍,增强社会心理服务力量,实现镇(街道)“健心客厅”全覆盖。完善“1+8+X”社会大救助机制,加强城乡居民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与救助制度的衔接,推动智慧大救助模式。开展“双结对”文明共建行动,推进行政村、乡村社区与文明单位结成共建对子,以文明单位为示范带动方,助力完善基础设施、共促经济发展、传播文明理念、繁荣文化生活。开展“驻企服务员”“百名干部联百企”服务,逐步推进事项在基层可办、好办、通办。

(作者单位:中共嘉兴市南湖区委)

【责任编辑:江东】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四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5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