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4-12-21 星期六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产经研究 首页 >

探寻构建自主可控先进制造业体系的现实路径

作者:张彩莲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3562   发布日期:2021-9-24

建设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是积极应对世界经济形势变化、抢占全球制造业制高点的迫切需要,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立足扬州江都区制造业发展现状,实例分析江都构建自主可控先进制造业体系的产业优势与制约因素,提出强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增强标准主导力等对策建议,为构建自主可控先进制造业体系提供可行性路径。

一、江都构建自主可控先进制造业体系的产业基础分析

(一)制造业规模大,发展层次较高

江都是传统的制造业大区,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了厚实的产业基础。截至2020年底,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47家,产值超亿元企业133家,2020年工业开票销售额1172亿元,继续位列扬州区县第一。2021年1-5月,江都规模工业总产值453.9亿元,工业开票销售560.6亿元,两项增幅均居苏中县区第一。“十三五”期间,江都出台了《建设高质量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若干政策措施》,加快建设高质量先进制造业基地。搭建“1+N”绿色智能制造平台,提升区域制造业智能发展层次和水平。加快推进“机器换人”、车间数字化改造,打造数字经济集中区,重点围绕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布局和建设数字经济集中平台。截至2020年,江都建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382家,总数位居苏中、苏北第一。

(二)先进制造业优势产业突出

江都先进制造业发展优势产业突出, 四大产业挺起江都先进制造业“脊梁”。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是江都区传统优势产业,产业链较为完备。目前,已形成商用车整车生产、新能源汽车制造、汽车零部件三大板块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2020年,江都汽车及零部件规上企业开票销售近百亿元,10多家企业进入全球一线品牌车企供应链。其中,江苏奔宇车身制造有限公司的挖掘机驾驶室销量全国第一,公司突出补链强链,进行驾驶室骨架技术改造,打破行业“瓶颈”,获国家发明专利。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一直是江都高质量发展的产业门类。现有高端装备制造企业600多家,集中在江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内,产业基础好、产业特色鲜明,是扬州市重点培育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尤其是数控机床、粮油机械等细分行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数控机床龙头企业江苏亚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剪折机械行业领域的冠军企业,细分行业领域多个项目填补国内空白。

新型电力装备产业,是江都长期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扬州千亿级集群产业之一。在新型电力装备产业中的细分领域即高电压试验设备产业,有“西有武汉,东有武坚”的美誉。江都武坚镇生产的高电压试验设备占据全国75%以上的市场份额,研发水平在全球领先,多家企业的多项创新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并带动一批为其配套的上下游企业,形成了电气试验设备产业集群。

特钢新材料产业,是江都优势产业。2020 年产业规模超200亿元,拥有2个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和特色基地,初步形成百亿级特钢产业集群。扬州泰富特种材料有限公司作为龙头企业形成了百亿级产能,生产62%-64%品位的酸性球团、含钛球团和含镁球团等,是特钢上游的重要关键环节;江苏诚德钢管集团、江苏新马新材料、方正钢铁等在多行业、多领域产品应用上百花齐放。

(三)创新资源不断集聚

近年来,江都围绕新兴科创名城建设,以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科创产业为主方向,吸引创新资源不断集聚。打造“龙川英才”“龙川工匠”两张名片,吸引高层次人才纷至沓来。加大力度培育本土人才,成立1亿元“麒麟”创投基金,推出龙川人才服务卡,支持创新创业。做好企业创新发展的金融支撑,设立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帮助企业创新发展,出台专项金融扶持政策,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难题。推进高层次公共服务创新平台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高效的技术和人才服务。

二、江都构建自主可控先进制造业体系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江都制造业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多数企业仍以技术引进为主,具有国际领先技术水平的企业较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不多。究其原因,一是创新人才缺乏,不仅缺乏能引领产业基础创新、关键技术创新的高端科研人才,而且缺乏能进行先进工艺设计的高技能人才、能将产学研技术转化运用的创新型人才。二是技术研发投入偏低,2020年江都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为2.7%,低于江苏省平均水平(2.82%),比昆山市(3.7%)低一个百分点。三是江都多数中小企业规模较小,技术基础薄弱,受资金、人才等多方面制约,自主创新意识不强。

(二)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  

一是集群内产业分工和专业化程度不高。江都制造业产业层次不高,多数中小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产业结构互补性不强,企业间关联度较小。二是缺乏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龙头骨干企业支撑带动作用不强。江都先进制造业集群中虽有一些龙头企业,但规模不大,辐射能力较弱。三是集群内协同化发展薄弱。不仅集群内企业之间协作配套效率低,企业间技术、人才、平台、服务也未能实现有效融合和共享。

(三)先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高

一是先进制造业自动化、智能化设备覆盖率低。一些中小企业因受成本、技术等多方面制约,设备改造和数据采集的难度较大。二是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技术支撑能力相对薄弱。一方面,企业数字化转型核心技术能力相对不足,信息基础设施和行业数字化转型基础相对薄弱;另一方面,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人才严重缺失。先进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发展需要具有多学科知识、跨界整合能力和解决现实技术的综合性人才,但江都这种综合性人才严重缺乏。

(四)先进制造业标准体系有待提升

一是制造业标准供给水平不高。截至目前,全区制造业参与制修订的国际标准为零,团体标准仍然缺失,多数大中型企业标准体系还较薄弱,主导或参与标准制定数量相对较少,制造业标准话语权亟待增强。一些中小型企业制造业标准水平低、更新速度慢,难以支撑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要求。二是为企业提供标准化专业技术服务的专业人才和专业服务机构匮乏。三是先进制造业标准化工作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标准化工作合力有待形成。

(五)自主可控先进制造业发展环境有待优化

一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配套能力有待提升。目前,江都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模不大,经济效益不显著,与制造业需求匹配度不高,制约着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二是科技创新环境有待改善。企业自主创新文化氛围不浓,尚未成为引领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的主阵地。政府支持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政策体系尚不完善,对人才培育、科技研发投入力度还不够。三是政府服务理念有待转变。政府各部门在服务先进制造业发展中,由于“经济人”的特性,制定、执行政策时往往朝着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方向进行,相互之间存在博弈和冲突,难以形成服务合力。

三、江都构建自主可控先进制造业体系的路径选择

(一)强化自主创新,提升关键技术控制力

一是强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关键技术攻关。引导支持龙头企业自主创新,筛选出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鼓励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培育单项冠军企业,选择一批技术领先且产品在细分领域地位突出的企业进行培育,集中资源支持企业专注于细分产品领域的创新,形成产业链上关键特色环节,提升产业链控制力。推动更多创新型初创企业和竞争力强的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模式,支持企业建立产业联盟、技术联盟等组织,共同攻关行业关键技术,为企业梯队建设提供基础支撑。二是加快科创平台建设,为自主创新提供有力支撑。立足江都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与高校院所深入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重点实验室等新型研发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中科院扬州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东南大学扬州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的创新职能,构建覆盖特色优势产业的专业技术服务体系,为打造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以扬州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为核心,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完善科技成果对接平台,全力打造一批集科技研发、项目孵化、成果转化、信息咨询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公共创新平台。三是强化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加速人才引培。加大对重点产业领军人才、急需紧缺人才的引培力度,依托重大科研、产业攻关、国际科技合作等项目,加快企业创新人才集聚和培养。加强专业技能人才培育,推广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术工人培养模式,依托骨干企业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在提高对人才吸引力的同时,做到人才的留用和稳定。

(二)提升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竞争力

一是加强领军企业培育力度,提升龙头企业带动力。以优势企业项目为抓手,加大资源要素支撑力度,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龙头骨干企业。在区内遴选目标企业,从资金、技术、人才、项目等多方面予以政策倾斜,打造世界级领军型“巨无霸”企业,进而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二是做强优势产业链,提高产业链条控制力。围绕江都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细分高端装备、新型电力装备、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链,梳理各集群产业链主要产品和关键环节,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发展,提高产业链条控制力。对江都高端装备产业集群,以打造苏中地区智能制造领域研发基地为目的,以江都区高端装备产业园为载体,实施强链、补链工程。重点聚焦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领域,通过技术赋能、龙头企业、重点项目招引等手段,做大做强本地企业,实现产业链关键核心环节的技术突破。对江都新型电力装备产业集群以强链、补链、扩链为抓手,打造新型电力装备产业融合发展新生态。围绕高压试验设备、电力设备零部件等细分领域的优势产业,打造产业大数据赋能平台、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通过供应链赋能推动本地企业做大做强。对特钢新材料产业,重点打造高端特钢材料产业谷,打响区域特钢材料品牌。以泰富特材等项目为引领,推进特钢材料品质提升,开发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钢铁产品;依托区内成熟特钢企业,组建企业联盟,招引国际尖端钢铁企业在区内设立分支机构,完善特钢新材料产业链,提升产业链控制力。

(三)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快推进智能制造

一是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水平和支撑能力。立足航天五院已有的工业大数据平台,以“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创新应用”为目标,打造区域工业大数据升级运营平台。积极推进中德数字经济及智能制造(扬州)赋能中心建设,为江都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综合性服务。二是组建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应用专家智库。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市场化社会服务机构、科研院所的作用,组建专家智库,为先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提供科学指导。三是加快推进制造企业各个环节的智能化改造。在设计端,支持企业研发大型、智能、成套的终端产品,提高智能化终端产品比重;在生产端,强化企业在生产过程的数字化、自动化改造;在市场端,支持企业创新商业模式。

(四)着力构建先进制造标准体系,增强标准主导力

一是大力推进标准领航工程。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型电力装备、特钢新材料产业的细分领域,鼓励引航企业制定领先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对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制修订的优秀企业,进一步提升奖励力度。促进技术创新和技术标准的融合,鼓励企业将技术创新成果及时转化为先进的企业标准,抢占产业制高点。二是加快推进制造业标准提档升级工程。组织全区制造企业将现行标准与国内外先进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依据先进标准及时修订企业标准;尤其是要鼓励企业采用国内外先进标准,提升产品质量。发布全区先进制造业标准排行榜,确定企业标准“领跑者”,形成对企业采用先进标准的正向激励机制。三是加快团体标准培育,打造江都先进制造业区域品牌。以先进制造业集群团体标准建设为目标, 以龙头企业为牵头单位,协调各相关单位积极参与团体标准建设。强化团体标准培育发展的组织协调和服务支撑。鼓励学会、商会、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团体积极参与团体标准创建,加快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

(五)持续优化先进制造业发展环境

一是营造更具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运营环境。推动现代物流和先进制造业高效融合,构建现代化物流体系。立足江都商贸物流园、空港物流园,以星通北斗无车承运等重点项目为抓手,加快发展沿江港口物流、空港综合物流、园区工业物流等优势链条,推进物流企业加快融入先进制造业的生产、分销、配送等环节,推进先进制造业降本增效。二是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按照“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工作原则,健全区、镇、企三级联动机制,遴选正科职以上领导干部结对服务全区重点工业企业,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难题。针对江都优势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制定区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优势产业工作方案,为全面构建自主可控、稳健可靠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做好服务支撑。

(作者单位:中共扬州市江都区委党校)

【责任编辑:江辰】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十一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4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12063891号-1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